四時花木四屏

四時花木四屏

《四時花木四屏》,是張大千花鳥作品中的精品佳構,在174.5×66cm×4的尺幅之內,大千先生把山石、松樹、荷花、竹子、蘭花、菊花、梅花等四時花木匯集在一起,遠近扶疏、參差掩映,畫面上景物舒展自如,充分展示了他在傳移模寫與位置經營等方面的非凡筆墨技巧和繪畫能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時花木四屏》
  • 作家:張大千
  • 類別:中國繪畫--花鳥作品
  • 創作年代:公元1950年
作品簡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說明:2005年8月30日經米景揚先生鑑定為真跡。
尺寸:174.5 × 66 厘米,
創作年代:當代中國(公元1950年)!
款識:癸卯冬日寫四時花木,恭介謝太伯母八十大壽,世再侄爰頓首拜。

創作背景

《四時花木四屏》,是張大千傳世花鳥作品中難得的精品佳構。這幅作品在有限的空間內,傳達的氣象很大。小中見大,是中國畫寫意的精神,它的實現,靠的是『曲」的方法。老子「曲則全」、「少則多」的思想,對中國文藝理論的影響頗為深遠。「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世說新語·言語第二》),這樣的園林技巧,也同樣體現在畫面的匠心經營上。「紆餘委曲」、「若不可測」,這一獨特的造景之法,使有無、虛實、藏露、疏密等辨證思想得以實踐,充分顯現出畫家藝術技巧的超現實作用。不同於西方繪畫的注重實物景象,中國畫更講究整體性和通篇的氣韻。如此,就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把握造型的全部精神。張大千在此作中充分表現了「曲」的情趣,若不經意,容與徘徊,而毫無艱難辛苦之態。可以想見他在創作時的自由自在的情狀,揮寫有力,鐵畫銀鉤。「曲盡其形」、「曲盡其態」、「曲盡其妙」,含蓄而豐富。詩貴曲,文亦貴曲,畫更貴曲,曲則有深致,畫面才經起反覆觀賞、品味。
四時花木四屏四時花木四屏

作品賞析

《四時花木四屏》,不僅可以欣賞到大師非凡的筆墨工夫,更可以從中領會到一種怡然自得的心境,瞬間感受四時的推移轉換,思索人生的存在的價值等形而上的意義。
四時花木四屏四時花木四屏
四時花木四屏四時花木四屏

作者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常署“蜀人:張大千”,初名權,後改爰,又名秀、季菱,小名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子的薰陶,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庵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1940年後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在敦煌洞窟臨摹壁畫,技法大進。1948年適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84年病逝台灣,享年八十四歲。
張大千張大千
張大千先生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廣結師友、取長補短密切相關,此外在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方面的相關修養不無關係。他先後與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齊白石徐悲鴻、溥儒、於非廠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卡索等交遊切磋,修養自是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