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時之風
- 外文名稱:Four seasonal wind
- 作品別名:四時之歌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者:郭熙
原詩,譯文,作者簡介,
原詩
春:
春風能解凍, 和煦催耕種。
裙裾微動搖, 花氣時相送。
這節詩寫出了春風的特點。春風吹來,冰凍的大地開始融化,和煦的春風似乎正在催促人們快些播種。人們的衣服在微風中擺動,不時傳來一陣陣花的香氣。
夏:
夏風草木熏, 生機自欣欣。
小立池塘側, 荷香隔岸聞。
這節詩寫出了夏風的特點。在暖和的夏風中,草木長得茂盛,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池塘邊站一會兒,就會聞到對岸一陣陣荷花的香味。
秋:
秋風雜秋雨, 夜涼添幾許。
颼颼不絕聲, 落葉悠悠舞。
這節詩寫出了秋風的特點。秋風夾雜著一陣陣秋雨,給夜晚添了許多涼意。在瑟瑟的秋風中,一片片落葉慢悠悠地從樹上飄落,好似跳著優美的舞蹈。
冬:
冬風似虎狂, 書齋皆掩窗。
整日呼呼響, 鳥雀盡潛藏。
這節詩寫出了冬風的特點。呼嘯著的冬風像老虎一樣狂吼,家家戶戶都關緊了窗戶。北風整天不停地刮,鳥雀都已經躲藏了起來。
譯文
春天的風可以帶來溫暖,和煦的陽光催促農民該耕種了。農民的衣服被風吹得微微動搖,花香也時不時的從別處傳來。
夏天的風吹得草木搖晃,勃勃生機顯示了大自然的欣欣向榮。在池塘旁邊小立片刻,便能夠聞到隔岸飄來的荷花的香。
秋天的風夾雜著秋雨,晚上又更增添了幾絲涼意。秋天的風雨聲是綿綿不斷的,吹得樹葉悠悠地落下來,仿佛是在翩翩起舞。
冬天的風則像狂怒的老虎,在書房看書都必須得把窗戶關好。冬風聲整日呼呼地刮著,鳥雀都藏得不知道哪兒去了。
作者簡介
郭熙 (約1000-約1090年)〔北宋〕字淳夫,河南溫縣(今屬河南)人。熙寧(1068-1077)間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創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1085年)。工畫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捲雲”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布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常於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岩岫巉絕、峰巒秀起、雲煙變幻之景。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並覽”終於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後期山水畫巨匠,與李成並稱“李郭”,與荊浩、關仝、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山水畫大師。郭還精畫理,提倡畫家要博取前人創作經驗並仔細觀察大自然,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澹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構圖上,創“高遠、深遠、平遠”之“三遠”構圖法。《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圖》《古木遙山圖》《煙雨圖》《晴巒圖》《幽谷圖》《平遠圖》等30件。傳世作品有元豐元年(1078)作《窠石平遠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幽谷圖》軸藏上海博物館;《溪山訪友圖》軸藏雲南省博物館;《樹色平遠圖》卷藏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早春圖》軸、《關山春色圖》軸均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著有畫論《林泉高致》,為其子郭思纂集,為中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地闡述山水畫創作規律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