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族鄉

四族鄉

舊鄉名,詳見四族鎮。原四族鄉位於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南部,占地面積139.5平方千米。主要依靠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經濟。四族人民在加強經濟和社會建設,在富民強國的政策指引下,發揚艱苦勤勞的精神和優良傳統,使全鄉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2016年,甘肅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鄉設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定西市漳縣
  • 政府駐地:四族村
  • 電話區號:0932
  • 地理位置: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南部
  • 面積:139.5平方公里
  • 人口:11117人(2010年六普)
  • 車牌代碼:甘J
  • 海拔:1960—2860米之間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歷史條件,經濟概況,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技術培訓,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1950年為四族、牙里、馬蓮灘鄉,1965年合設四族公社,1984年改鄉。
1996年,面積170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四族、牙下、包家能岸、馬蓮灘、曾家河、水泉坪、周家門、草川坪、牙里、韓家山10個行政村。
2016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四族鄉,設立四族鎮。
原【草地河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70千米。1950年設草地河鄉,1958年改為楊河公社,1965年更名為草地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楊河、鐵爐、草地下、嘛咪寺、高山、能岸、路地溝、三眼泉、社占里9個行政村。?年撤鄉,楊河、鐵爐、草地下、高山等村劃歸草灘鄉管轄,將路地溝、三眼泉、社占等村劃歸石川鄉管轄,將麻米寺村劃歸四族鄉管轄。

行政區劃

全鄉共轄1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58個社,農業人口3028戶12378人。鄉政府駐四族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621125205四族鄉:~001 210四族居委會 ~201 220四族村 ~202 220包家能岸村 ~203 220馬蓮灘村 ~204 220曾家河村 ~205 220周家門村 ~206 220牙里村 ~207 220草川坪村 ~208 220韓家山村 ~209 220麻米寺村。

地理環境

四族鄉位於漳縣縣境中南部河谷地區,東臨馬泉,南靠石川,西接殪虎橋、大草灘、岷縣文斗,北連鹽井,為漳縣四大集鎮之一。
四族鄉四族鄉
鄉政府所在地四族村距縣城38公里,境內群山環抱,溝壑縱橫,可謂“山清水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在1960~2860米之間,平均海拔1956米。
2008年末,全鄉面積12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年平均氣溫6.5℃,無霜期140天,年正常降水量為550~650毫米。全鄉有耕地5萬畝,14萬畝林草山地。

歷史條件

自古以來,由於文化落後,交通閉塞,人民生活困難,經濟上十分貧困,改革開放以來,四族人民在富民強國的政策指引下,發揚艱苦勤勞的精神和優良傳統,使全鄉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2003年全鄉農、牧、工、商、勞務等總收入達到1280萬元,糧食總產量760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0元。儘管如此,但與較發達地區相比仍很落後,有一半村屬全縣最貧困地區之列,許多優勢及豐富的資源有待開發。
四族鄉四族鄉
四族鄉鄉黨委、鄉、政府充分發揮當地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盡全力大搞農業基礎建設,施行科教興農,加強掃盲力度和綜合治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擴大對外宣傳,積極招商引資,以推動四族經濟、文化等全面發展,全面建設,逐步向小康社會邁進。

技術培訓

四族鄉的這兩個村重點村進行了農作物種植的技術培訓,並通過貼上宣傳資料和農發項目的圖畫,更進一步的進行入戶訪談。這項工作不僅使農戶對農發項目有了深刻的了解,並全面掌握了農作物種植的技術,更得到了農發年檢團在10月23日抽查中的好評。尤其是對小額信貸、人飲管網、農作物試驗、示範、小動物飼養及農民實用技術等工作給予了更高的評價。

風景名勝

霞布河與南河兩條河在境內流程21公里,長年不斷,清流見底,水質甘爽,水資源豐富。
境內有“大爺廟”等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也有風景獨秀的“大爺、二爺洞”、“北崖梁”等自然景點,是漳縣旅遊勝地之一。
距隴上奇景貴清峽,僅有4公里,亦是漳縣旅遊勝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