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截拳又名、四截拔急拳、四節拔擊拳、四節八極拳、小八極拳(為區分長春已有的霍氏大八極拳)等。至山東境內小李莊,它架式低矮,出招迅猛,招式連環,兇狠毒辣,另具特色。勁力為寸、艮、抖、展、摟、打、撥、封。一式變三招,三招化九式”之說,轉化極快;攻擊講究順勁順式,動作直接,傳承完整,四趟拳路分別為:死八極,硬八極,活八極,散手八極殺傷力寸打寸入,翻手疊腕、悠蕩錘把身靠、五花手、是其代表性技擊動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截八極拳
- 外文名:sijiebajiquan
- 運動項目:傳統武術
- 所屬地區:中國
- 傳承地:吉林長春、山東寧津
- 知名人物:李立久、鄭福橫、鄭長青
- 相關人物:杜心五、李景林、
- 傳承者:四截八極拳門人
拳種介紹,歷史淵源,相關人物,拳意口訣,
拳種介紹
長春四截八極拳由李化峰、鄧福衡、鄧常青傳到長春,起源於山東境內小李莊。它架式低矮,出招迅猛,招式連環,兇狠毒辣,另具特色。長春四截八極拳起源於明末清初,拳路總計四套為,死拳、活拳、硬拳、散拳(身法)歷經數十代傳乘,現存四路拳術,通背拳術一趟、修劍痴所傳、太極拳一套一百零八式是又當時吳式、楊氏、孫氏三位太極宗師專為本門所編傳(民國時在南京中央國術館)、短刀、朴刀、春秋大刀、劍術、六合大槍術、中國傳統摔跤、國術散手、近代拳擊、跌法、摔法等。
歷史淵源
四截八極拳師祖為明朝將軍,生年不祥,被追封為武顯將軍。 四截八極拳的傳承有三大支;李華峰、方如嶺、張延慶。李華峰和方如嶺是師兄弟,李華峰和張延慶是盟兄弟,李華峰用八極拳換的張延慶的六合槍。方如嶺傳洪廷奎、洪廷奎傳李清波。張延慶傳李保珍。張延慶把兩套八極拳作為本門的基礎拳傳授。 經百年傳傳承,略有差異。主要分布在保店,小李,縣城。東北長春也有一支,可能是李化峰的傳人 據考:師祖祖籍北直永平府,寧津縣向衙鎮小李莊是習練四截拔擊拳者最集中的村莊,習武之風濃厚,拳種單一,純正古樸。這裡的四截八極拳沒有受其它拳種的影響。
器械上有本門刀架,刀式各八趟,大刀,棋盤大刀(一0八不重式,現只留下三十多式)瘋魔棍,梅花槍等。其外鄧師更見長於形意拳,形意槍,通背拳(學於修劍痴),曾見鄧師演示過通背門器械峨眉雙刺,身法疾巧靈活,甚是罕見。鄧師太極拳原學於孫劍雲,後與李麗久(李連衡)湖南長沙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供職時改習李景林的李氏太極拳,以上所述悉聞師說。本人拙筆,如有紕漏,還望真知賜正。
相關人物
四截拔擊拳風格獨特,由民國時期,寧津人李連衡,曾用名:(李歷玖)(原湖南何健部隊少將教官),從寧津縣帶走十多名抗日部隊的武術教官 (1897—1953)又名李連衡、道號重申。寧津縣人。 1909年在家種田兼習武術, 1912年拜武術名家張延慶、李華峰等習武術。 1916年至天津武術練習會任教師、兼天津保全隊武術教官。期間拜見了天津所有的武術名家。1925年去北京在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警衛旅幹部教導隊任上尉武術教官。 1928年7月辭職到南京協助中央國術館長張之江籌辦第一屆國術考試。 同年9月,任中央大學國術教授, 1936年任湖南省國術館副館長、館長。兼中央軍官學校長沙分校總教練。
拳意口訣
四截八極拳決:
拳如放箭,體如弓。
眼冒火、身帶風。收如簧縮。
放若山崩,發力夯猛去勢橫。
晃膀三山倒,跺腳九州傾。
翻手疊腕巧,艮寸抖展功。
騰挪閃展,摟打撥封。
三盤合力進,放膽鬼神驚。
四節八極拳,以懇捷為運用,以敏活為旨意,不動如山嶽,若動如雷電。又分為 靈 巧 精 速 ,如翻手之靈,疊腕之巧,寸懇之精,抖展之速。剛柔相濟,又生化為 閃 展 騰 挪 勾 摟 封 撥,一步三轉,三步九環,大式變小式,小式變中盤,十八連環。皆以隨機應勢而變化。 四截拔擊拳,動作古樸,特色鮮明,其翻手 疊腕 寸懇 抖展 犁行 封進 低鏟 後彈等 四截拔擊拳,原體系比較完整。民國期間為方便管理改為四節八極拳,劃歸少林短拳八極門,其拳發力迅猛,冷脆快急,其勢如猛虎下山,不蓄不含,所謂寧叫一絲進,不讓一絲存。拳要實(四指錯除外),掌要平——即攥拳如卷餅,出掌如瓦壟。為少林拳之規矩門。體八字為:翻手疊腕,艮寸抖展。用八字:勾摟棚撥閃戰騰挪。張似崩弓,去如放箭,回似簧縮。要拳不離心,肘不離肋。站如山定,動如雷炸,行如苗條淑女。四節者非指趟數,即指根節稍節而言,拳之基本套路:死拔急(拳架),活拔急,硬拔急。三趟外加一趟散手拳:即拳打熟後,則拳由心生可溶入各家拳法,隨心增減,隨打隨收,絲毫無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