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甘氏四川龍是中型體材的異特龍類。它與
北美洲發掘的
異特龍極為神似。它是
侏羅紀晚期遊蕩在四川盆地中裝備齊全極兇猛的掠食者。考察隊經過一位天主教士r. mertens的協助,在
蒙陰縣寧家溝北方1.2公里處找到了化石地點。他們在隔年請zdansky來此進行採掘工作。
外形特徵
齒冠高約為齒冠寬度的2.5倍左右。前面的牙齒凸度大,前緣鋸齒深,可直達齒冠基部,並強烈向舌面彎曲。其餘牙齒較扁,厚度約相當於寬度的2/3,前緣鋸齒向舌面彎曲的程度不等。所有牙齒前緣鋸齒較後緣鋸齒細而密。前部頸椎椎體相對較長,微弱後凹型,神經棘低而前後延長。後部頸椎椎體長度顯著縮短,只有前部頸椎長度的2/3左右,緊接在副突之後有側凹存在。背椎雙平型,椎體側面有粗的縱紋。長骨中空性差,甚至部分肢骨完全不中空。烏喙骨輪廓近橢圓形,外側後方靠中部有瘤狀脊。肱骨三角脊不特別發育。坐骨近端有發育的坐骨突,遠端前後擴張。股骨小轉節低,呈板狀,斜向前外方。
種屬分類
四川龍下有兩個已命名的物種:模式種甘氏四川龍(S. campi)及自貢四川龍(S. zigongensis)。
甘氏四川龍是由楊鐘健於1942年根據部份骨骼及一些牙齒所命名;自貢四川龍由Gao於1993年根據幾乎完整的骨骼所命名。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四川龍是
疑名,原因是雖然那些牙齒很獨特,但其他骨骸有可能是屬於其他的屬[2]。鹽都四川龍(S. yandonensis)及劍閣龍(Chienkosaurus ceratosauroides)也被重新歸類於甘氏四川龍,但有些學者則指出劍閣龍其實是一個獨立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