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民國三年(1914)設立。原駐瀘州(今屬四川),民國六年移駐重慶。掌管全省鹽政鹽務。所屬機構有運使駐井行署,富榮東場、富榮西場、...
兩淮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揚州城。民國元年(1912)設定。總理淮北、淮南鹽政鹽務,以鹽運使領銜。所屬機構有通屬、泰屬總場長署,呂四、余中、豐掘、拼角...
兩廣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廣州城。民國元年(1912)設。總理兩廣鹽政鹽務,以鹽運使領銜。所屬機構有墩白、碧甲、電茂、博茂、烏石、白石、三亞、大洲、淡水...
記述清末至民國十九年(1930)四川鹽政發展演變之情形,舉凡史書、清鹽法志、各產鹽州縣誌書、川鹽紀要及鹽運署檔案等均有採錄。有民國二十一年四川鹽運使署之...
東三省鹽運使署, 鹽務管理機構。駐奉天營口(今屬遼寧)。宣統二年(1910年)設定。以鹽運使領之。總理東北三省鹽政鹽務。所屬機構有營蓋、復縣、莊安、錦縣、興...
四川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明襲元制,設四川茶鹽轉運司。清康熙十三年(1674)設四川1督糧道兼管鹽茶輸運事務。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歸按察司兼理。雍正五年(...
河東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山西運城。民國二年(1913)設定。以鹽運使領之,總理河東鹽政鹽務。所屬機構有解池場公署,安邑運發局,隘口批驗局,下馬口、夾馬口、...
兩浙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杭州城(今屬浙江)。民國元年(1912)設定。總理兩浙鹽政鹽務,首長為鹽運使。所屬機構有寧屬各場辦事處,紹蕭、台州、溫處、徽州...
雲南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昆明。民國三年(1914)設定,以鹽運使領之,為雲南全省最高鹽政機關。下轄元永井、黑鹽井、琅井、阿陋井、白井、喬後井、喇雞井、雲...
1929年改任第二師師長兼四川鹽運使,駐守重慶。劉湘企圖以神治軍,接受劉從雲...不久,綏署改稱西南長官公署,張群為長官。他因張群不和而虛有其職。他閒居...
民國二十四年與重慶稽核處合併,成立四川鹽務稽核分所,仍設於自流井。民國二十六年四川1鹽務稽核分所與四川1鹽運使署合併改組為四川鹽務管理局。 [1] ...
清代一些地方所設的茶鹽道,一直延續至清末才結束。據《清史稿》,宣統二年(1910)八月,“改四川鹽茶道為鹽運使,茶務歸勸業道管理”;鹽運茶務分治,不再稱“道...
陳月舫(1886~1968)四川蓬安人,1953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曾任新都、內江縣知事,四川鹽運使署,四川省政府顧問。1 ...
方浚頤 (1815-1888),字飲苕,號子箴,又號夢園,安徽定遠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進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兩淮鹽運使。曾國藩督兩江時,學士袁保恆主張...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繆秋傑離職後調任四川鹽運使,板浦鹽商們為感謝其對淮北鹽務所做出的貢獻,在秋園內立一“去思碑”,由清末舉人、板浦商人汪樂安手書“澤...
鹽道(即鹽法道與鹽巡道),清朝負責食鹽管制和檢驗的官員。順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兩淮...
於是聯名發起成立永利制鹼公司,並經創辦人聯名呈請長蘆鹽運使署轉請財政部鹽務...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范旭東在樂山五通橋(現屬於四川省樂山市)重建了永利化工...
官至浙江鹽運使 主要成就 於署湘鄉知縣時創辦湘勇,為湘軍之基 字號 字石...駱秉章奉命到四川督戰的時候,委任朱孫貽負責後勤事務,不多久,二人關係因在是否...
簡放河南糧鹽道兩署,河南按察使。曾任道光甲午陝甘鄉試主考官,道光癸巳會試,...況禹謨:四川鹽運使。況祥麟 :字皆知,號葵槓,嘉慶庚申(1800年)恩科舉人,誥封...
沈銘昌(1870—1919),字冕士,紹興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捐資為四川宜州知州。後以道員調任兩江督署文案。曾任天津海關道、長蘆鹽運使。1912年,任直隸...
京畿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四川鹽茶道,四川按察使加鹽運使,雲南糧儲道等職...十年兼署鹽道。韓錦雲的遊宦生涯經歷了道光至同治年間共35年,這時期,是清...
八房巨漣長子君琳,後裔分居興寧、海豐、陸豐、豐順、五華、曲江、四川、江西等...署督糧道、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兼署兩淮鹽運使司鹽運使、河道總督,官至正二...
廣傳七子巨波,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學政,享年八十四歲。生子四。...署督糧道、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兼署兩淮鹽運使司鹽運使、河道總督,官至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