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遺保護協會

為動員我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完善文化管理體制,2015年1月25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正式成立。這個由從事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機構、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專家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保護單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有志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活動家、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自願組成的具有全省性、專業性、民眾性、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將激發全社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和利用等領域的更多熱情。

2022年8月26日,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鄭曉幸當選為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非遺保護協會
  • 屬性: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 職能:保護非遺,完善文化管理體制
  • 建立時間:2015年1月25日
做好“紐帶”跑好非遺保護的“接力賽”,創建“家園”資源整合彰顯實力,組建“智庫”主動作為傳承傳統文化,非遺“富礦”如何“挖”,

做好“紐帶”跑好非遺保護的“接力賽”

2014 年新年伊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文殊坊召開。“‘非遺’就是祖輩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總結、提煉的生活智慧結晶。同中國菜的‘若干’、‘少許’、‘火候’等一樣神秘而不可捉摸……”在大會上,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澤波如此闡釋“非遺”。而我省作為一個文化資源大省,也是非遺的“富礦”;隨著非遺保護的工作量不斷增大,單靠政府層面的工作已遠遠不夠,在這種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來保障這一基礎性的文化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正因如此,非遺協會的成立便成為我省在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中,加強非遺保護傳承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一項創新和進步。據介紹,非遺協會成立後將會更加努力地為會員、社會和政府服務,擔當好政府和會員之間的“紐帶”,體現民間組織在非遺保護事業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創建“家園”資源整合彰顯實力

2014年,第四屆國際非遺節在成都成功舉辦,兩年一屆的成都國際非遺節已成為國際非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這個平台,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對“非遺”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超凡價值的文化遺產產生了濃厚興趣。
所以,除了當好“紐帶”,非遺協會也是全省範圍內所有有志於從事非遺事業的人們的“家園”。據悉,非遺協會聚集了四川全省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資深的社會活動家、自願為非遺保護事業作貢獻的企業家和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等資源,這些資源的聚集及整合,將會形成政府推動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非遺保護的新格局。
因此,整合資源也是非遺協會的一大優勢。團結廣大非遺愛好者,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及多種資源,集結優勢互補的隊伍,集中眾人的智慧,依託民間保護非遺的力量,積極開展非遺的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服務,使我省的非遺保護工作在科學的管理下規範有序地進行。而在此基礎上,協會的工作也能促進社會上良好的非遺保護氛圍的形成。

組建“智庫”主動作為傳承傳統文化

“作為我省非遺領域內第一個行業社會團體,努力適應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步伐、逐步積累社會團體運作模式的經驗與智慧、不斷完善和推動協會的發展是非遺協會的當務之急”,澤波介紹,非遺協會今後的運作將以非遺項目、活動、課題、研究為主抓手,建立健全項目申報、活動、課題等組織方式,完善項目論證、篩選、運作等手段,發揮非遺保護的“智庫”作用。同時,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郭桂玲也提議,政府資金有限,非遺工作往往只能停於表面,既然非遺的資源就在民間,何不將其利用起來,做政府想做而無法去做的事。因此,主動參與那些政府職能部門乃至個體傳承人做不到、做不了的項目研究和課題等,廣泛開展與社會各類行業協會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和弘揚的各類事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智慧的象徵、身份的標誌、族群或區域歷史的見證。”澤波認為,既然是非遺人士的“家園”,密切團結各類非遺人員,在珍惜傳統文化、呵護精神家園的接力賽中發揮橋頭堡、主力軍作用也將成為協會的宗旨。“協會作為非遺保護、非遺宣傳、非遺推廣、非遺傳承的一個社會角色,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四川省非物質遺產保護協會將在新的起點上讓四川非遺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煥發出新的風采;讓人們共同攜起手來為留住歷史文化記憶、延續並維護精神家園,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

非遺“富礦”如何“挖”

我省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走在全國的前列。我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20項,省級非遺項目 580項,市(州)、縣級非遺項目6400餘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682人;市(州)、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約3200人;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3個;省級非遺生產保護基地7個,省級非遺保護理論研究基地13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後,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非遺”的不斷張力和發展,為不斷助推四川文化強省建設作貢獻。同時,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協會自覺承擔宣傳、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非遺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責任,本著秉承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信念,主動融入非遺保護行列之中,以協會為平台,主動作為,制定好年度任務、階段性目標和長遠規劃,加強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結合實際和工作需要設定工作部門,找準工作抓手,深挖內部潛力,不斷樹立和彰顯應有的形象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