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20年7月25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曹洪欣當選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的首任會長。為加強對中醫藥非遺工作指導與支持,大會還宣布組建中醫藥非遺協調委員會,由張伯禮、黃璐琦等多位院士任副主任。
2020年12月21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在廈門召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達,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吳振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副會長王軍,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常務副會長宋春生、副會長肖魯偉、陶功定等出席大會。
2021年5月16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主辦的“首屆少數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丹寨萬達小鎮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達等領導、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醫藥及少數民族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這也是中國丹寨非遺周新增的一大亮點活動。
2021年11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副秘書長王春旺署名文章《擦亮中醫藥非遺金字招牌》。
2021年12月,首箇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日前正式上線運行。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是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依託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建設,以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為主體內容,是目前全球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權威性最強的資料庫服務系統。資料庫支持按地區、級別、類型、關鍵字搜尋等查詢方式,並向公眾免費開放。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發布《人民的中醫藥非遺: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專題片。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領導與國家級非遺代表20餘人共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傳播與發展的心聲。
2022年11月26日,由溫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第二屆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在溫州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文化和旅遊部原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社長宋春生,中醫藥委員會副會長、內蒙古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烏蘭,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葉菁,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雲華,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方喜等領導專家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出席論壇。
2023年1月,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主辦的“新時代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成果展”上線,通過電腦或手機訪問線上展館,即可獲得沉浸式觀展體驗。展覽採用3D立體的線上模式,分為5個展廳,包括一個序廳和4個非遺項目展廳,展示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首批上線56項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覽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全方位、全要素、全景式展現了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成就與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相關工作者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鬥的精神風貌。
2023年5月10日,人民論壇網刊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副秘書長王春旺文章《讓中醫藥非遺與旅遊擦出更耀眼的火花》。
2023年10月12日-16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組織的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傳統醫藥大會在成都舉辦,大會包含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論壇、傳統醫藥健康生活展、傳統醫藥非遺健康諮詢等活動。10月13日,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論壇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及保護單位負責人圍繞中醫藥非遺系統性保護、少數民族醫藥發展、中醫藥非遺傳承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和交流。“傳統醫藥健康生活展”面積約1400㎡,展覽按大項目區域集中的形式呈現,內容除了我國傳統醫藥類非遺保護髮展的總體情況外,還通過圖文、視頻、實物、現場體驗等形式展示60項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川渝兩地1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醫藥非遺健康諮詢”活動有24位傳統醫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傳統醫藥專家免費為中外來賓和遊客提供健康諮詢服務,解讀傳統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養生知識、解答尋醫問藥等問題。
組織體系
成立目的
成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協調委員會、中醫藥委員會,旨在加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努力解決存在的扶持資金不足、後繼乏人、發展方式單一、標準建設缺乏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