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豬鬃是指豬頸部和背脊[/部生長的5厘米以上的剛毛。剛韌富有彈性,不易變形,耐潮濕,不受冷熱影響,是工業和軍需用刷的主要原料。是中國傳統的出口物資,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豬鬃的分類
中國豬鬃按不同產區可分為東北鬃、青島鬃、漢口鬃、上海鬃、重慶鬃、天津鬃和內蒙古鬃等類。此外,還可按顏色、性質、季節等分類懂恥。豬鬃的品質受自然環境、氣候和品種的影響很大。如土種豬的鬃粗長而堅韌,優於改良豬的鬃;氣候溫和地帶的豬鬃由於堅韌耐磨而優於炎熱地帶的產品。飼料中無機鹽類豐富時,豬鬃質量較好。
豬鬃的加工
一、收集拔鬃方法
1.活項乃芝豬拔鬃方法
活豬身上拔鬃最好在夏季進行,此時正是換毛、脫鬃的時期。第一次拔毛開始前5分鐘,給豬餵一些酒糟類的飼料,以使豬的毛孔得到擴張,然後趁豬吃食或靜臥時,用手一邊輕摸豬身,另一隻手輕拉豬鬃試試是否輕輕一拔就掉,如毛根已鬆動,說明此時拔取最為適時。當判知毛根鬆動時,可以用細木梳在豬的鬃甲部由後向前梳。鬃毛就可以梳下,整理好裝入預先準備的紙袋中貯存起來。如毛根還沒十分鬆動,可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住三五根鬃毛往上拔,1-3天拔一次,每次不要拔取過多,直至拔完為止。這樣只要拔毛及時,一頭100kg重的豬可拔取豬鬃1~2kg。活豬拔鬃不會影響豬的正常生長發育,由於拔鬃刺激,不僅可以增進豬的食慾,而且可加快長膘。
2.豬鬃收集法:
①雙刨法。殺豬後用熱水燙麻豬身,先用釘刷刨豬的汗皮,再用鐵刨刨下豬毛。
②分宰法,當前,以黑鬃價格最高,白鬃要稍次一些,花鬃最次,因此,殺豬取鬃時應集中先殺黑豬,然後殺白豬,再殺花豬。殺花豬時,動作要稍慢。儘量使黑、白鬃分開。
③梳鬃法棗碑循。春、秋是活豬換毛季節,可用鐵梳刮遍豬的全身,每3天一次,這樣既可使豬毛脫落和便於收集,又可刺激皮層長出新毛,適用於公、母豬。
注意事項
①豬窩要保持乾燥。以防止由於拔鬃和棵棄舟而引起的
皮膚感染。
②切勿一次拔的過多,宜採用稀拔、少拔的方式,不要一整片一整片地拔。應逐步拔完,然後等下次長成後再拔。
③對不易活拔的豬鬃不要硬拔,以防止豬鬃折斷或豬鬃連肉帶皮一起拔起。
二、豬鬃的手工加工法
根據目前豬鬃在農村的生產方式,其加工整理可分為3個階段進行。
1.由原料加工成毛鋪或混合豬鬃
按毛色將豬毛分類,並剔出其中腹毛、尾毛、發霉毛髮及雜物;然後將選好的豬毛放在45 ℃- 60℃的溫水中發酵24小時使豬鬃所帶的殘肉、油脂徹底軟化;之後將發酵濕潤的豬鬃從水中撈出,用木板搗松肉皮,使其與粘著的豬鬃完全分離鬆散,將鬆散的豬毛用水洗後,再用鐵梳將乎舉勸辨絨毛、皮屑等梳理並洗盡,並用清水清洗數次;將洗淨後的豬鬃放在竹篩上,置於炕灶上烘乾或放在日光下曬乾,乾後的豬鬃即成“毛鋪”,可以出售。
2.毛鋪製成半成品
將豬鬃毛鋪用繩捆在小木板上,放在鍋內蒸0.5—1小時,使鬃條變直並增加光澤,除去腥穢,達到消毒的目的。
3.製成成品
用麻繩束住豬鬃批子,用硫子剔除長鬃分別放置,批子經核剔後按尺碼長短分級,然後用搡搓方法使其倒毛擠出,使其頭尾理順,再按各種規格尺碼分別以黃麻繩扎其根部捆成結實的原把子。捆好的原把子須細心進行檢驗,先驗看有無脫落的皮屑,並將梢尖剪齊,然後驗看有無霉毛、雜毛及油毛等,如有須用鑷子揀出,最後將捆好的豬鬃把子根部用木板拍齊,把凸出的梢尖剪去,再用光澤石磨平。檢驗合格後,即用包裝紙分別包裝。包裝箱應乾燥,內襯一層油紙,再鋪一層白紙,防止潮濕及雨水侵入,每層撒以粉狀樟腦(每箱300-400克),以防生蟲。每箱的標準重量有50kg及60kg兩種。裝箱後再檢查一遍,待全部合格後將箱蓋釘好,再用鐵腰子釘牢,標明豬鬃淨重,毛重、毛色、等級、數量、包裝日期。即製成豬鬃成品。
豬鬃的價值
一、市場前景廣闊:
由於豬鬃原料不可能由人工合成,是一種無法人工替代的天然產品,天然豬鬃市場因而長盛不衰,成為賣方市場一枝獨秀的產品。目前,世界豬鬃總需求量約為65萬標準箱,而總產量僅為25萬標準箱,缺口較大。中國豬鬃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
二、重要的戰略物資:
豬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製作牙刷、衣刷、須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長鬃,企旬妹一般都用以製作工業用刷。到了戰爭時期的軍事工邀乘悼業中,從用油漆給軍艦、飛機及各種軍用車輛噴漆到清刷機槍、大炮的槍管、炮筒,更是一樣也離不開豬鬃。全世界惟有中國豬鬃產量大、質量高,全世界供給量年約6000噸左右,戰前我國即占75%以上。所有參戰各國要想給他們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於讓那些武器裸露著鋼鐵身體上前線,那就一定要用中國的豬鬃。
豬鬃的品質要求:
優質豬鬃一般色澤一致而富光澤,岔尖不深且富彈性,根條粗而壯實,毛尖不帶黃色或其他顏色。
無論黑鬃、白鬃,只要完全具備下列質量標準,可列為一等品,缺少一兩項者,質量稍差為二等品,缺乏兩項以上為三等品。
1.黑鬃的質量標準:顏色純黑而有光澤;無黃色毛尖:毛根粗壯;岔尖不深;無雜毛;不潮濕;無肉皮。灰渣等雜質。
2.白鬃的質量標準:不帶黃黑色;油毛少;同黑鬃其它質量標準。
目前我國供銷系統收購豬鬃原料毛的品質的要求是:白、黑、黃,花色分開,無雜質、無霉爛、晾曬乾燥,按8個等級收購。
小豬鬃大傳奇
在外行人看來,豬鬃不過是從豬身上拔下來做刷子的毛,很難將它與戰爭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將它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相聯繫。
在中國每年豬鬃的輸出量中,美國一直占30%以上。二戰中,美國需求更大,全美國有四五百家制刷廠,甚至每個州的監獄都有自己的制刷廠,制刷用的原料幾乎都來自中國。
抗戰初期,中國大陸沿海的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繼斷絕,中國的豬鬃運不出去,造成全世界價格猛漲。中國的豬鬃成了緊俏的軍用物資。美國市場也是“鬃荒”告急。1939年,美國政府傳令
美國駐華大使館,向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慶出口的豬鬃全部運美,中國政府表示同意。但當時,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都急需中國豬鬃。為此,美、英、蘇三國還在華盛頓成立機構,負責協商如何向中國取得豬鬃、如何分配。當時美國政府還曾派一位特使到重慶,表示豬鬃出口事關戰爭勝負,要求中國政府保證供應。
1941年12月7日,日本
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軍需,美國政府把豬鬃連同鴨毛列入A類戰略物資,與軍火等同,並頒布“M51號豬鬃限制法令”,規定三英寸以上的長鬃,全部供應海陸空三軍所需,嚴格限制民需消費。民間(主要是油漆業)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豬鬃用料限55%),製造混合毛刷也須經政府批准,發給證明。從此,美國制刷廠的產量就大大縮減,許多制刷廠甚至用舊刷和被油漆膠著的乾刷加工後的豬鬃作原料。
美國為此讓
中國航空公司開闢了中印航線(也就是駝峰航線),可以使用美國飛機,把駐華美軍的軍需,從印度的加爾各答空運到昆明或宜賓,然後又利用回航的飛機運輸豬鬃回國,豬鬃由陳納德的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負責運輸。這條航線要飛越海拔一萬五千多英尺的喜馬拉雅駝峰,其高度要比當時飛機通常飛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會碰到狂暴的氣流,使飛機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飛機會出毛病。美國幾乎是不惜用航空員的生命來換取中國的豬鬃。
日本作為交戰國的另一方,對豬鬃也是極力搜羅。它在中國淪陷區建立了天津、徐州、上海、漢口、廣州五大走私點,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場套取中國法幣外匯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國的大後方傾銷和走私日貨,以貨換取戰地輸出品,如茶、絲、豬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豬鬃是中國政府當時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貨款或貨物的重要物資。那時中國急需大量的軍火,外匯又緊缺,只好用自己的傳統出口物資如鎢、銻、錫、絲、茶、桐油、羊毛、豬鬃等作價償還,史稱“易貨償債”。自德國與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了一億金馬克的信用借款契約後,1938年至1944年7年中,蘇聯、美國、英國先後與中國簽訂12種貨款協定,三國借款總數達11億美元。借最多的是美國,占了56%,蘇聯占第二位占23%,英國占21%。如此巨額借款,均靠出口債權國指定的物品償還,豬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豬鬃在完成外銷任務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間,中國出口豬鬃外匯收入達3000萬美元。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加強了對戰略物資的管理。這時的豬鬃收購運銷,均由貿易委員會的富華貿易公司(後為復興公司)辦理。1939年9月,行政院核准公布了《全國豬鬃統銷辦法》,1940年2月修正後,實行統銷。不久,乾脆統購統銷。自1938年至1945年,總計收購到豬鬃8萬多公擔,價值法幣70.95億元。1939年春,鑒於陸路運輸任務加大,需要更多的車輛,蔣介石親自指令專管滇緬公路的西南運輸處,負責收購6000至8000箱豬鬃,和美國人換汽車。
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美國政府派出一名特使來到重慶,就“易貨償債”的具體事宜進行談判。特使離美前,通過美國駐華使館向中國外交部提出:他此行的任務之一是向中國要3至6英寸的長鬃10000箱,並表示事關戰爭勝負,要中國政府無論如何保證供應。儘管談判中已經談妥了價格、運輸等事宜,美國特使仍擔心中國政府說話不算數,又另約了古耕虞等幾位有名望的人在公館裡舉行了一次小範圍的會談,等古耕虞等人點了頭,美國特使才放心地離去。
古耕虞是四川重慶人,也是世界著名的“豬鬃大王”。自上世紀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產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豬鬃的出口量達到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5%以上,幾乎壟斷了世界豬鬃市場。當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駐在重慶,常常邀請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業家談話,交換有關戰時經濟問題的意見。
在抗戰中,國民黨的官僚資本借抗戰名義,對13種傳統出口物資進行壟斷(統購統銷)。其中特別是豬鬃,因其系戰略物資,出口利潤大得驚人,官僚資本企業向民營企業收購的豬鬃,按牌價每箱只有法幣5萬元,而在昆明或宜賓一裝上飛機,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竟高達67萬元,相差達10多倍之巨。
古耕虞堅決反對這種不顧民間疾苦的官方壟斷。周恩來與古耕虞談話時,一方面指出這是官僚資本憑政治特權與民營企業爭奪暴利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指出豬鬃是美、英、蘇等盟國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了支持中國長期抗戰,應當保持政府必要的外匯收入。國民黨種種阻礙生產發展的措施必須改進,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潤,但為支援抗戰,鬃商又不應要求過高的利潤,工商業家要有遠見。周恩來的開導給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因此,為了抗戰大局,古耕虞作出犧牲,接受了國民黨政府貿易委員會下的復興公司與官辦機構富華公司的統購統銷。當時重慶市場上豬鬃的價格已由每擔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斷地將所有豬鬃全部收購下來。當時銷售到美國市場去的豬鬃占中國出口總金額約80%,其餘20%銷售到西歐市場。
對中國來說,豬鬃出口不僅是中國戰時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用以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貸款或易貨的物資。抗戰初期,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試運豬鬃到越南,通過東南亞轉運到美國市場,結果很順利。抗戰後期,中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相繼斷絕。古耕虞旗下的虎牌豬鬃又通過中印航線,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換回寶貴的外匯,支撐起中國抗戰的財政命脈,也有利地支持了反法西斯的盟軍的作戰。
2.毛鋪製成半成品
將豬鬃毛鋪用繩捆在小木板上,放在鍋內蒸0.5—1小時,使鬃條變直並增加光澤,除去腥穢,達到消毒的目的。
3.製成成品
用麻繩束住豬鬃批子,用硫子剔除長鬃分別放置,批子經核剔後按尺碼長短分級,然後用搡搓方法使其倒毛擠出,使其頭尾理順,再按各種規格尺碼分別以黃麻繩扎其根部捆成結實的原把子。捆好的原把子須細心進行檢驗,先驗看有無脫落的皮屑,並將梢尖剪齊,然後驗看有無霉毛、雜毛及油毛等,如有須用鑷子揀出,最後將捆好的豬鬃把子根部用木板拍齊,把凸出的梢尖剪去,再用光澤石磨平。檢驗合格後,即用包裝紙分別包裝。包裝箱應乾燥,內襯一層油紙,再鋪一層白紙,防止潮濕及雨水侵入,每層撒以粉狀樟腦(每箱300-400克),以防生蟲。每箱的標準重量有50kg及60kg兩種。裝箱後再檢查一遍,待全部合格後將箱蓋釘好,再用鐵腰子釘牢,標明豬鬃淨重,毛重、毛色、等級、數量、包裝日期。即製成豬鬃成品。
豬鬃的價值
一、市場前景廣闊:
由於豬鬃原料不可能由人工合成,是一種無法人工替代的天然產品,天然豬鬃市場因而長盛不衰,成為賣方市場一枝獨秀的產品。目前,世界豬鬃總需求量約為65萬標準箱,而總產量僅為25萬標準箱,缺口較大。中國豬鬃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
二、重要的戰略物資:
豬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製作牙刷、衣刷、須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長鬃,一般都用以製作工業用刷。到了戰爭時期的軍事工業中,從用油漆給軍艦、飛機及各種軍用車輛噴漆到清刷機槍、大炮的槍管、炮筒,更是一樣也離不開豬鬃。全世界惟有中國豬鬃產量大、質量高,全世界供給量年約6000噸左右,戰前我國即占75%以上。所有參戰各國要想給他們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於讓那些武器裸露著鋼鐵身體上前線,那就一定要用中國的豬鬃。
豬鬃的品質要求:
優質豬鬃一般色澤一致而富光澤,岔尖不深且富彈性,根條粗而壯實,毛尖不帶黃色或其他顏色。
無論黑鬃、白鬃,只要完全具備下列質量標準,可列為一等品,缺少一兩項者,質量稍差為二等品,缺乏兩項以上為三等品。
1.黑鬃的質量標準:顏色純黑而有光澤;無黃色毛尖:毛根粗壯;岔尖不深;無雜毛;不潮濕;無肉皮。灰渣等雜質。
2.白鬃的質量標準:不帶黃黑色;油毛少;同黑鬃其它質量標準。
目前我國供銷系統收購豬鬃原料毛的品質的要求是:白、黑、黃,花色分開,無雜質、無霉爛、晾曬乾燥,按8個等級收購。
小豬鬃大傳奇
在外行人看來,豬鬃不過是從豬身上拔下來做刷子的毛,很難將它與戰爭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將它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相聯繫。
在中國每年豬鬃的輸出量中,美國一直占30%以上。二戰中,美國需求更大,全美國有四五百家制刷廠,甚至每個州的監獄都有自己的制刷廠,制刷用的原料幾乎都來自中國。
抗戰初期,中國大陸沿海的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繼斷絕,中國的豬鬃運不出去,造成全世界價格猛漲。中國的豬鬃成了緊俏的軍用物資。美國市場也是“鬃荒”告急。1939年,美國政府傳令
美國駐華大使館,向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慶出口的豬鬃全部運美,中國政府表示同意。但當時,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都急需中國豬鬃。為此,美、英、蘇三國還在華盛頓成立機構,負責協商如何向中國取得豬鬃、如何分配。當時美國政府還曾派一位特使到重慶,表示豬鬃出口事關戰爭勝負,要求中國政府保證供應。
1941年12月7日,日本
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軍需,美國政府把豬鬃連同鴨毛列入A類戰略物資,與軍火等同,並頒布“M51號豬鬃限制法令”,規定三英寸以上的長鬃,全部供應海陸空三軍所需,嚴格限制民需消費。民間(主要是油漆業)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豬鬃用料限55%),製造混合毛刷也須經政府批准,發給證明。從此,美國制刷廠的產量就大大縮減,許多制刷廠甚至用舊刷和被油漆膠著的乾刷加工後的豬鬃作原料。
美國為此讓
中國航空公司開闢了中印航線(也就是駝峰航線),可以使用美國飛機,把駐華美軍的軍需,從印度的加爾各答空運到昆明或宜賓,然後又利用回航的飛機運輸豬鬃回國,豬鬃由陳納德的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負責運輸。這條航線要飛越海拔一萬五千多英尺的喜馬拉雅駝峰,其高度要比當時飛機通常飛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會碰到狂暴的氣流,使飛機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飛機會出毛病。美國幾乎是不惜用航空員的生命來換取中國的豬鬃。
日本作為交戰國的另一方,對豬鬃也是極力搜羅。它在中國淪陷區建立了天津、徐州、上海、漢口、廣州五大走私點,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場套取中國法幣外匯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國的大後方傾銷和走私日貨,以貨換取戰地輸出品,如茶、絲、豬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豬鬃是中國政府當時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貨款或貨物的重要物資。那時中國急需大量的軍火,外匯又緊缺,只好用自己的傳統出口物資如鎢、銻、錫、絲、茶、桐油、羊毛、豬鬃等作價償還,史稱“易貨償債”。自德國與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了一億金馬克的信用借款契約後,1938年至1944年7年中,蘇聯、美國、英國先後與中國簽訂12種貨款協定,三國借款總數達11億美元。借最多的是美國,占了56%,蘇聯占第二位占23%,英國占21%。如此巨額借款,均靠出口債權國指定的物品償還,豬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豬鬃在完成外銷任務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間,中國出口豬鬃外匯收入達3000萬美元。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加強了對戰略物資的管理。這時的豬鬃收購運銷,均由貿易委員會的富華貿易公司(後為復興公司)辦理。1939年9月,行政院核准公布了《全國豬鬃統銷辦法》,1940年2月修正後,實行統銷。不久,乾脆統購統銷。自1938年至1945年,總計收購到豬鬃8萬多公擔,價值法幣70.95億元。1939年春,鑒於陸路運輸任務加大,需要更多的車輛,蔣介石親自指令專管滇緬公路的西南運輸處,負責收購6000至8000箱豬鬃,和美國人換汽車。
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美國政府派出一名特使來到重慶,就“易貨償債”的具體事宜進行談判。特使離美前,通過美國駐華使館向中國外交部提出:他此行的任務之一是向中國要3至6英寸的長鬃10000箱,並表示事關戰爭勝負,要中國政府無論如何保證供應。儘管談判中已經談妥了價格、運輸等事宜,美國特使仍擔心中國政府說話不算數,又另約了古耕虞等幾位有名望的人在公館裡舉行了一次小範圍的會談,等古耕虞等人點了頭,美國特使才放心地離去。
古耕虞是四川重慶人,也是世界著名的“豬鬃大王”。自上世紀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產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豬鬃的出口量達到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5%以上,幾乎壟斷了世界豬鬃市場。當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駐在重慶,常常邀請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業家談話,交換有關戰時經濟問題的意見。
在抗戰中,國民黨的官僚資本借抗戰名義,對13種傳統出口物資進行壟斷(統購統銷)。其中特別是豬鬃,因其系戰略物資,出口利潤大得驚人,官僚資本企業向民營企業收購的豬鬃,按牌價每箱只有法幣5萬元,而在昆明或宜賓一裝上飛機,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竟高達67萬元,相差達10多倍之巨。
古耕虞堅決反對這種不顧民間疾苦的官方壟斷。周恩來與古耕虞談話時,一方面指出這是官僚資本憑政治特權與民營企業爭奪暴利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指出豬鬃是美、英、蘇等盟國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了支持中國長期抗戰,應當保持政府必要的外匯收入。國民黨種種阻礙生產發展的措施必須改進,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潤,但為支援抗戰,鬃商又不應要求過高的利潤,工商業家要有遠見。周恩來的開導給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因此,為了抗戰大局,古耕虞作出犧牲,接受了國民黨政府貿易委員會下的復興公司與官辦機構富華公司的統購統銷。當時重慶市場上豬鬃的價格已由每擔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斷地將所有豬鬃全部收購下來。當時銷售到美國市場去的豬鬃占中國出口總金額約80%,其餘20%銷售到西歐市場。
對中國來說,豬鬃出口不僅是中國戰時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用以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貸款或易貨的物資。抗戰初期,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試運豬鬃到越南,通過東南亞轉運到美國市場,結果很順利。抗戰後期,中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相繼斷絕。古耕虞旗下的虎牌豬鬃又通過中印航線,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換回寶貴的外匯,支撐起中國抗戰的財政命脈,也有利地支持了反法西斯的盟軍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