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短翅鶯

四川短翅鶯

四川短翅鶯(Locustella chengi),主要分布在陝西、四川、貴州、湖北及湖南地區,繁殖期為5月前後。它以已故鳥類學家鄭作新的姓氏命名,是首次以中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的中國特有鳥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川短翅鶯
  • 分布區域:陝西、四川、貴州、湖北及湖南地區
  • 英文名:Locustella chengi
  • 繁殖期:5月左右
物種起源,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物種起源

1992年,瑞典小伙皮爾·奧斯特羅姆和好友厄本·奧爾森來到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的峨眉山觀鳥發現四川短翅鶯,之後念念不忘。
2014年,在四川南部老君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350米處,科研人員進行了野外鳴聲回放實驗。
2011年,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外聘專家的皮爾回到中國。經過交流,皮爾發現中國不少學者也已經注意到了這種叫聲特別的“高山短翅鶯”,他決定把縈繞心頭的疑問弄個水落石出。
2014年5月下旬,皮爾和戴波一行人來到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老君山,進行了野外考察。這項科研調查在中國廣大南方地區都曾開展。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後,聲譜分析四川短翅鶯鳴唱的頻率在4000赫茲以下,而高山短翅鶯則在6000赫茲左右;在四川地區,高山短翅鶯多見於海拔1850米以上,而四川短翅鶯則幾乎全在海拔1900米以下;據基因序列分析,四川短翅鶯和高山短翅鶯的遺傳距離差距平均約1.0%,“經過來自瑞典、中國、美國、英國和越南5國的16位科研人員,花費3年,最終確定了鳥類新種——四川短翅鶯。”

外形特徵

四川短翅鶯的體型比麻雀還小, 淺棕色的羽翼,嘴尖而小,“長相”非常低調。1987年,瑞典農業大學Per Alstr?m教授等研究者在四川峨眉山科考時發現四川短翅鶯,懷疑是新的鳥種。此後,Per Alstr?m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雷富民等我國眾多鳥類學研究人員,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收集、分析了159個鳴聲樣本。根據聲譜和線粒體DNA等科學依據,科學家最終認定,四川短翅鶯與高山短翅鶯確為兩個獨立的物種,它們約在85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

生活習性

四川短翅鶯叫聲很輕,像蟲鳴一般。主要在海拔1000—2300米的山區進行繁殖,與其近緣種——高山短翅鶯極為相像,但鳴聲大不相同。

分布範圍

四川短翅鶯主要分布在陝西、四川、貴州、湖北及湖南地區,繁殖期為5月前後。令人欣慰的是,四川短翅鶯的棲息地類型廣泛,目前尚未受到太大的生存威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