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地處四川省
資中縣重龍鎮,辦學歷史悠久,啟程於1763年(清乾隆28年)的珠江書院,1905年隨著
科舉制度的廢除,改書院為“資州中學堂”,時任資州州官
宋聯奎題寫的“資州中學堂”校牌一直保存完好。此後,經歷了“資州聯合縣立中學校”(1912年),“四川省立第六中學”(1926年),“省立資州中學”(1934年),“川南資中中學”(1950年)等幾次易名。1953年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在該校一百周年時,國家總督學
柳斌先生為該校重題了校名。2006年6月接收
資中二中老校區、合併重龍中學。基礎設施、生活保障、教學手段日臻完善。截至2010年,該校有教學班101個,其中高中教學班60個,國中教學班41個。在校學生7510人,其中高中4300人,國中3210人。該校設有張素清獎學金、名牌大學新生獎學金、困難學生助學金等,每年獎助學生近50萬元。
師資隊伍
截至2010年,該校有教職工401人,其中
高級教師92人,中級教師165人,榮獲市縣政府表彰的名校長、名教師、
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51人,中共黨員143人,退休教職工141人。
基礎設施
截至2010年,該校有200米跑道的塑膠運動場2個,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1個,室內多功能室1間,微機室5間,理化生實驗室11個,語音室2個,多媒體教室5間,圖書館2個,館藏圖書21萬冊,讀書閱覽室2個,電子閱覽室2間,電子讀物17萬冊。四川省A級食堂1個,內江市示範公寓5幢,建立有信息中心1個,學生用電腦525台,辦公用電腦120台;
校園網站1個,校園廣播電台2個(南北校區各一),校園
閉路電視系統2個。該校先後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將原堂廟式破舊建築全部拆除改建,基礎設施、生活保障、教學手段已日臻完善,出現了六大亮點:
一是綜合教育服務網。該校建立了綜合性教育服務網,提供便捷周全的教學服務。
二是教育實驗的多樣化。與
巴金文學院聯合創辦了“巴金文學院青少年創作培訓實驗學校”;與
四川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聯合成立了“川師大外語學院資中英語實驗學校”,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外語口語教學工作。
三是樓房改造。改造了教學大樓、綜合大樓、學生公寓大樓。
四是場館建設。進行了電教館、圖書館、學生餐館、運動場建設。
五是信息傳遞系統。建立了有線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路管理系統、現代辦公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
六是教育中心。組建了多媒體教學中心、計算機網路中心、圖書資料中心、藝術中心、職工活動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和眾多類型的功能室: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室、校長教育室、團隊活動室、語文及英語閱覽室等。
辦學理念
辦學特色:精抓細管,文化育人
管理思想:
德育為先,教學為本,質量為重
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嚴格不苛刻,寬鬆不散漫,規範不教條
重用能力,扶持弱者,平衡利益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領導是關鍵
學校校歌
作詞: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全體教職工研究供稿
歌詞:
資中一中,我們的學校,兩百年歷程,兩百年榮光,珠江書院,書聲朗。省六中內,歌聲飛楊,學子薈萃,勤發奮。人才輩出,遍四方,親愛的學校,資中一中,治學嚴謹,流芳百世。優良傳統,永誌不忘。
資中一中,我們的學校,育才的搖藍,成功的希望,今日高樓,撥地起,桃紅李美,校園芬芳。嚴謹務實,創一流,開拓創新,志如鋼。親愛的學校,資中一中,提高素質,全面發展,報效祖國,建設家鄉。
組織機構
部門處室
學校領導
學校管理
該校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依法執教,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和精細管理模式,確立了“高層次管理,低重心運行”的學生管理理念。提出了“規範行為,淨化心靈,主動發展”的學生工作思路,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常規管理做到“嚴、細、實、恆”,從點滴細節入手,求真務實,長抓不懈,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在潛修默化中淨化心靈,學生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倍受細心關注與呵護,得到細心關懷與引導。勤教樂學已成為該校的主旋律,領導精心管、教師細心教、學生靜心學成為該校校風的重要特點,還進行了和諧的教育。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獎、助、減、免”資助貧困學生的體系,設立了朱昭英獎學金、名牌大學新生獎學金、困難學生助學金等,為貧困學生減免
學雜費,做到了收費零舉報,決不讓努力學習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辦學成果
該校致力強化教育人才、教育科技、潛力資源、學校文化等立校支柱,著力打造“高中素質教育實驗班”、國中直升班、“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實驗學校”、“川師大外語學院資中英語實驗學校”等四大品牌。四川省立第六中學、川南資中中學時代曾培養出了:原《
人民日報》社長范長江,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原海軍裝備部政委黃代培,文學家
鄭拾風、康世昭,原重慶工學院院長
劉興鼎,清華大學著名博導尚仁存,核武專家車遠方,航天人曾令儒,中國第一位到南極考察的女科學家
李華梅等大批名人學者;20世紀70年代撫育出了:中科院遙感技術專家
楊崇俊,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陳力等;改革開放後又哺育出了:留美學生
楊華海、
楊昌黎,北大學生
王麗、
熊軍,著名歌手
刀郎,“超級女聲”
馮家妹等。截至2010年,該校連續7年被評為“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學校”,高考本科硬上線人數逐年攀高:2003年267人,2004年445人,2005年450人,2006年突破500人大關;國中畢業班連續8年取得好成績,其中5年獲資中縣第一名,2年第二名,1年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