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2017年12月29日,《四川日報》第8版公布《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該《公報》稱,為摸清“三農”家底,查清“三農”新發展新變化,四川省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這次普查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調查了4298個鄉鎮,50268個村。

該部分主要是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的調查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 發布機關四川省統計局
  • 發布時間:2017年12月28日
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第一號)
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川省統計局
2017年12月28日
為摸清“三農”家底,查清“三農”新發展新變化,四川省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這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普查對象包括農業經營戶、居住在農村有確權(承包)土地或擁有農業生產資料的戶、農業經營單位、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內容是農業生產能力及其產出、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本社會服務和農民生活條件等。農業普查採用全面調查的方法,由普查員對所有普查對象進行逐個查點和填報。全省共組織動員了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和各級普查機構工作人員約22萬人,登記了1813萬農戶、5萬餘個村級單位、4601個鄉級單位、10萬餘個農業經營單位;組織6130名工作人員對糧食、油料等大宗農作物播種面積進行衛星遙感測量,完成了5171景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實地調查了1696個抽中普查區和8480個樣方,實施了64個村的無人機飛行測量,掌握了全省主要農作物種植空間分布,取得了全省各市(州)及種植大縣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數據。
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四川省農普辦組織了數據質量抽查,評估了普查數據質量。抽查結果顯示,四川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質量達到設計標準。
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的有關規定,四川省農普辦和四川省統計局將分期發布普查公報,向社會公布普查的主要結果。
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
四川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調查了4298個鄉鎮[1],其中鄉2231個,鎮2067個;50268個村,其中,46506個村委會,3762個涉農居委會;38.52萬個自然村;1.74萬個2006年以後新建的農村居民定居點。(注[1]:不包括涉農街道辦事處和具有鄉鎮政府職能的農林牧漁場等管理機構)
一、農業經營主體
2016年,全省有農業經營單位10.09萬個。2016年末,在工商部門註冊的農民合作社總數7.40萬個,農業普查登記的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3.71萬個。有農業經營戶1666.12萬戶,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13.51萬戶。有農業生產經營人員2429.13萬人。
二、農業機械擁有量
2016年末,全省有拖拉機18.44萬台,耕整機32.01萬台,旋耕機116.63萬台,排灌動力機械193.58萬台,機動脫粒機231.13萬台,飼草料加工機械83.51萬台。
三、土地利用
2016年末,全省耕地面積[2]6732.95千公頃,實際經營的林地面積(不含未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的生態林防護林)16373.43千公頃,實際經營的牧草地(草場)面積13985.23千公頃。(注[2]:耕地面積使用國土資源廳數據)
四、農村基礎設施
2016年末,在鄉鎮地域範圍內,有火車站的鄉鎮占5.3%,有碼頭的鄉鎮占9.8%,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鄉鎮占11.4%;99.3%的村通公路。
2016年末,全省45.9%的村通天然氣,15.0%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
2016年末,86.1%的鄉鎮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2.1%的鄉鎮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71.4%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11.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58.8%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
2016年末,96.6%的鄉鎮有圖書館(室)、文化站,7.7%的鄉鎮有劇場、影劇院,10.2%的鄉鎮有體育場館,52.5%的鄉鎮有公園及休閒健身廣場。
2016年末,93.6%的鄉鎮有幼稚園、託兒所,98.8%的鄉鎮有國小。26.2%的村有幼稚園、託兒所。
2016年末,99.9%的鄉鎮有醫療衛生機構,94.7%的鄉鎮有執業(助理)醫師,56.6%的鄉鎮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85.4%的村有衛生室。
六、農民生活條件
2016年末,99.1%的戶擁有自己的住房,34.4%的戶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
註:
1.鄉鎮:指行政建制是鄉、鎮,包括重點鎮、非重點鎮和鄉。不包括街道辦事處和具有鄉鎮政府職能的農林牧漁場等管理機構。
2.村:指村民委員會和涉農居民委員會所轄地域。
3.自然村:指在農村地域內由居民自然聚居而形成的村落,自然村一般都應該有自己的名稱。
4.農業經營戶:指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的農業經營戶。
5.規模農業經營戶:規模農業經營戶指具有較大農業經營規模,以商品化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戶。規模化標準為:
種植業:一年一熟制地區露地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達到100畝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區露地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達到50畝及以上、設施農業的設施占地面積25畝及以上。
畜牧業:生豬年出欄200頭及以上;肉牛年出欄20頭及以上;奶牛存欄20頭及以上;羊年出欄100隻及以上;肉雞、肉鴨年出欄10000隻及以上;蛋雞、蛋鴨存欄2000隻及以上;鵝年出欄1000隻及以上。
林業:經營林地面積達到500畝及以上。
漁業:淡水或海水養殖面積達到50畝及以上;長度24米的捕撈機動船1艘及以上;長度12米的捕撈機動船2艘及以上;其他方式的漁業經營收入30萬元及以上。
農林牧漁服務業:對本戶以外提供農林牧漁服務的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及以上。
其他:上述任一條件達不到,但全年農林牧漁業各類農產品銷售總額達到10萬元及以上的農業經營戶,如各類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大戶等。
6.農業經營單位: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未普查港澳台)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法人單位和未註冊單位,以及不以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法人單位或未註冊單位中的農業產業活動單位。既包括主營農業的農場、林場、養殖場、農林牧漁場、農林牧漁服務業單位、具有實際農業經營活動的農民合作社;也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學校、科研單位、工礦企業、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基金會等單位附屬的農業產業活動單位。
7.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指在農業經營戶或農業經營單位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累計30天以上的人員數(包括兼業人員)。
8.農民合作社:指有合作社的名稱,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關於合作社性質、設立條件和程式、成員權利和義務、組織機構、財務管理等要求,有農業生產經營或農林牧漁服務,名稱為農民合作社的農民互助性經濟組織。包括已在工商部門登記,以及雖未登記但符合上述要求的農民合作社,不包括以公司名稱登記註冊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社區經濟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社等。也不包括從事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非農行業的農民合作社。
9.拖拉機:指發動機額定功率在2.2千瓦(含2.2千瓦)以上的拖拉機,包括小四輪與手扶式。
10.耕整機:指自帶發動機驅動,主要從事水田、旱田耕整作業的機械,包括微耕機、田園管理機等。
11.旋耕機:指與拖拉機配套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
12.排灌動力機械:指用於農用排灌作業的配套動力機械,包括柴油機和電動機。
13.機動脫粒機:指由動力機械驅動專門進行農作物脫粒的作業機械。
14.飼草料加工機械:指青貯切碎機、鍘草機、揉絲機、壓塊機、飼料粉碎機、飼料混合機、顆粒飼料壓製機、飼料膨化機等機械。
15.實際經營的林地面積:指普查年度內,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實際用於經營的林地面積。林地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跡地,不包括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範圍內的林木,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不包括未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的生態林防護林。
16.實際經營的牧草地(草場)面積:指普查年度內,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實際用於經營的牧草地(草場)面積。牧草地指以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用於畜牧業的土地。
17.有火車站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國家鐵道部門設立的能夠正常進行貨物或旅客運輸的站點。
18.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符合中國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的高速公路出入口。
19.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村:指本村地域內有為網上購物等新型商品交易模式服務的配送站點。
20.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的鄉鎮:指全部或部分住戶通過城鄉自來水管道網飲用自來水的鄉鎮。
21.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指本村地域內有垃圾處理設施進行垃圾集中處理,或者雖然沒有垃圾處理設施,但是對垃圾實行統一集中清運處理。
22.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指本村地域內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污水集中處理,或者雖然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但是對污水實行統一集中收集由其他單位處理。
23.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的村:指本村地域內完成或部分完成了露天糞缸、糞坑、旱廁、簡易廁所的改造,大多數或全部居民使用帶有化糞池、沼氣池或三隔池廁所,部分居民使用公共廁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點場所作為傾倒糞便的場所。
24.有圖書館(室)、文化站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經過文化管理部門批准,並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室)和文化站,不包括單位內部的圖書室。
25.有劇場、影劇院的鄉鎮:指鄉鎮轄區內有獨立核算的專用劇場和屬文化部門主管的能演出戲劇的影劇院、兼映電影的劇場,以及附屬在劇院、團公開營業的非獨立核算的劇場、排演場。
26.有體育場館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體育場和體育館。體育場指有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場),有固定道牙,跑道6條以上並有固定看台的室外田徑場地。體育館指有固定看台,可供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體操等項目訓練比賽活動用的室內運動場地。包括學校或企事業單位的對外開放的各類體育場館,但不包括體育健身廣場。
27.有公園及休閒健身廣場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經過有關管理部門批准,供居民休閒遊玩的地方。
28.有體育健身場所的村:指本村地域內有由村集體、個人或其他機構舉辦的主要以服務公眾為目的的、有固定場所和必要設施的體育活動站、館、場所等。
29.有幼稚園、託兒所的鄉鎮(村):指鄉鎮(村)轄區內有幼稚園、託兒所,包括學前班,以及雖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但卻有一定規模(兒童數超過10人)的個人辦幼稚園、託兒所。
30.有國小的鄉鎮:指鄉鎮轄區內有經過縣及縣以上教育部門批准,以招收適齡兒童為主實施國小教學計畫的學校。
31.有醫療衛生機構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從衛生行政部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計畫生育技術服務許可證》,或從民政、工商行政、機構編制管理部門取得法人單位登記證書,為社會提供醫療保健、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服務或從事醫學科研和醫學在職培訓等工作的單位。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32.有執業(助理)醫師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有1名或1名以上具有《醫師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有執業證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醫師。
33.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的鄉鎮:指在鄉鎮轄區內提供食宿、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傷殘革命軍人休養院、復退軍人慢性病療養院、復退軍人精神病院、光榮院、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老年收養性機構( 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收養性的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的鄉鎮。
34.有衛生室的村:指本村地域內,有經縣及以上醫療主管部門許可,由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創辦的衛生室(所、站)。衛生室(所、站)需要擁有固定經營場所,主要從事醫療衛生活動,不包括專業的牙醫室,以及主要從事藥品銷售活動的單位。
35.住房:一般指有牆、頂、門、窗等結構,周圍有牆,能防風避雨,供人居住的房屋。按照各地生活習慣,可供居住的窯洞、竹樓、蒙古包、帳篷、氈房、船屋等也包括在內。
36.水沖式衛生廁所(沖入下水道、化糞池和廁坑):指有上下水系統,或廁間有備水桶(瓢沖),坐便或蹲便器有水封或無水封的廁所,且糞便及污水沖入到下水道、化糞池和廁坑,無蠅,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