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部侏羅系中、下統油氣普查階段總結》是由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殷建棠、李啟丹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盆地北部侏羅系中、下統油氣普查階段總結
- 成果登記號:19870143[02174]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870143[02174] |
項目名稱 | 四川盆地北部侏羅系中、下統油氣普查階段總結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 |
主要完成人 | 殷建棠、李啟丹 |
主題詞 | 油氣調查;油氣藏;侏羅系中統;侏羅系下統;四川盆地 |
成果摘要
該報告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闡明了四川盆地陸相侏羅紀沉積坳陷盆地的沉積特侏羅世大安寨時湖相生物介屑灘的沉積模式。大安寨時沉積的介屑灰岩陸相淡水湖盆碳酸鹽岩,在早、中、晚期的沉積中,形成了內、外兩個,其內環帶是油氣的主要富集區,沉積坳陷中心為主要的生油區。並指帶(石龍場、八角場、金華鎮和蓬桂地區)油氣富集的主要條件是:①育的、臨近生油中心的高、大、純、厚的介屑灘;②有較多次生溶蝕孔;③長期的區域古斜坡;④地層異常壓力引起的水平過剩壓力,提供了方運移的動力。 報告客觀反映了川北地區侏羅系的石油地質條件,礦模式。指出:川北地區的砂岩與介屑灰岩普遍具有超低孔、滲的特徵溶蝕孔、洞、縫是油氣主要的儲滲空間;早侏羅世末的區域上升活動和地下酸性水溶液,是大安寨段介屑灰岩和千佛崖組灰質砂岩次生孔、洞要原因;川北地區主要是非均質、非層狀的非常規的岩性油氣藏。 就指出:印支運動以斷裂活動為主,它控制了侏羅系沉積格局;燕山運動隆降交替;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構造定型時期,南大巴山弧向南推擠,使發生向南偏轉現象;而處在油氣富集帶上的局部構造及其裂縫發育帶是集、高產的重要條件。 報告首次在閬中-南部地區大安寨段與千佛鑽井控制的九個介屑灘體、一個砂岩體、共約420km2的面積內,獲得了油萬噸和102億m3的地質儲量。 為進富集帶內的油氣資源,提高經濟效益,應著重研究次生溶蝕孔、洞、縫分布規律,查明裂隙發育帶和介屑灘體的分布,減少對油氣層的污染,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