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愛國主義藝術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師範大學愛國主義藝術牆
  • 舉辦方:四川師範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愛國主義藝術牆簡介如下,
請見文章第二到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學校校區面貌的改觀始於1995年田家炳大樓的修建,之前雖然修建了第三教學樓和第四教學樓,但都算不上學校的標誌性建築。田家炳大樓位於當時學校的中軸線上,體量也較大,當時被稱為川師第一樓。有了一棟像樣的建築後,學校領導就開始注意校園的綠化和美化了。大概是在1995年,時任學校黨委書記的王均能同志就經常談到校園的綠化和美化問題,我當時擔任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多次聽王均能書記講國外大學的校園是如何美,後來我就向王書記和分管宣傳的黨委副書記傅昭中同志提出,是否可以把學校蓄水池的外表美化一下,他們問我如何美化,我建議利用這個蓄水池建一個藝術牆,很快得到他們的支持。但由於學校經費太緊張,他們只給5000元經費。鑒於只有這點經費,我就找到當時藝術學院的邱長沛院長和楊國軍書記,叫他們發動藝術學院的師生來共同做這件事情。當時的方案遵循的是“三主”原則,即藝術牆內容主要以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和反映中華文化淵源的神話故事為主,表現方式以寫實為主,設計施工以本校師生為主。方案得到學校同意後,邱長沛院長就帶領藝術學院的部分師生開始施工。說是施工,其實就是用油漆直接在蓄水池表面上畫畫。施工結束後,一幅色彩絢麗,內容豐富,氣勢宏大的藝術牆就展現在師生員工面前。與過去灰色粗糙的蓄水池牆體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有了這道靚麗的藝術牆後,原來這裡野草叢生、荒蕪雜亂的周邊景象就越顯得不大般配,於是學校決定對藝術牆周邊進行綠化,並同時修建了兩個小品,一個就是現在還保留著的“書卷門”,另一個就是有點像月亮的小品。把這些改造完畢後,這裡的確成了當時學校的一道著名風景。到這裡照相的人很多,而且每當有客人來校時,參觀藝術牆一定是不會缺少的內容。這裡還應當提一提一件事情,就是藝術牆建成後,有人建議應該給藝術牆寫個賦或題個詞之類的東西。由於我當時是宣傳部長,這個任務就交給我來落實。我當時想找中文系的學者幫忙完成這個任務,但因學者怕作品被詬病婉拒了。於是有人建議由我寫,因為我不是學中文的,寫出來的東西受人貶損也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思考再三,終於成文,並請文科學報的李大明教授和其他學者多次斧正後定稿。其實在提筆之前,我連什麼是賦,什麼是題記都搞不清楚,我只能用我能想到的文學語言把藝術牆的內容和修建藝術牆的目的說清楚。所以,文章最初的題目叫“藝術牆簡介”,後來大明同志建議叫“藝術牆題記”,我採納了他的建議。,文章最初的題目叫“藝術牆簡介”成為了師大的特色
藝術牆建好後,由於是彩繪,時間不長,顏色就開始褪色甚至剝落。到了2001年,學校決定重新改建藝術牆。這次改建,主要就是變彩繪為石雕。此時,我擔任學校黨委書記,我同封小超校長商量並經學校常委會同意後,把這個任務交給川美雕塑系畢業的藝術學院何永宏老師來負責,學校方面則由時任校辦副主任的楊國軍負責全面協調。這個工程學校總共投入40萬,從資陽運來上好青石,請到蓬溪縣著名的“趙氏石刻組”施工,大概用了半年時間,建成了現在的藝術牆。建成的藝術牆高2.5—3.5米,綿延150多米,是全國高校中規模較大的愛國主義藝術牆,成為獅子山校園諸景之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