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大巴山南麓,川、陝、卾、渝四省(市)交接部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18.5平方千米,由八台山園區和百里峽園區兩個相對獨立的園區組成。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大地構造位於揚子地台北緣、四川盆地與秦嶺造山帶的過渡部位,中國獨特而重要的大巴山弧形構造帶上,屬古特提斯構造域的北側重要分支。

2009年,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全國第五次國家級地質公園評審中申報成功,成為新一批國家地質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四川省達州市
  • 氣候條件:亞熱帶秦巴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級
  • 占地面積:218.5 km
  • 著名景點:百里峽、八台山
  • 管理單位: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地質概況,地質背景,地質遺蹟,地質地貌,地質剖面,資源狀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園區,景點,開發建設,科考活動,開發歷程,旅遊交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大巴山南麓,川、陝、卾、渝四省(市)交接部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18.5平方千米,由八台山園區和百里峽園區兩個相對獨立的園區組成。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北起八台山主峰北的摳壁子河,南至宣漢土家族鄉院子—胡家大坪一線,西達八台山—土家族鄉土溪口大橋公路一線,東抵四川、重慶交界處。行政隸屬達州市萬源市與宣漢縣交接部。
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勢地貌

公園地處大巴山南麓,中國大地地貌第二級階梯向第三極階梯的過度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中、低山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綿延,東北部第二高峰八台山海拔2273米,西南部河谷地帶最低海拔為335米,相對高差1938米。主要有四種地貌類型:深切割中山地貌、中切割中低山地貌、丘陵河谷地貌和峽谷地貌。

氣候特點

公園屬北亞熱帶秦巴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溫同步、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等特點。年平均溫度在14.48℃之間,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

水文

地表水有前河幹流、中河、後河支流三條水系,地下水類型有孔隙潛水、基岩裂隙水、基岩層間承壓水、岩溶水等。

地質概況

地質背景

地質公園的大地構造位於揚子地台北緣、四川盆地與秦嶺造山帶的過渡部位,中國獨特而重要的大巴山弧形構造帶上,屬古特提斯構造域的北側重要分支。揭開地質歷史的長卷我們發現:約4億年前的志留紀末期,這一地區由海洋上升成古陸;2.9億年前的二疊紀,伴隨著地殼沉降該區重新形成海洋環境,發育了穩定型台地碳酸鹽沉積建造;到了2.3億年的晚三疊世,隨著地殼的緩慢抬升,開始發育海陸相互環境下的三角洲沉積;滄海桑田,最終變成陸地。從燕山期開始,伴隨著揚子板塊向華北板塊俯衝碰撞,引起秦嶺造山帶向南產生巨力萬斤的推覆作用, 造就了一座“天然的褶皺博物館”。伴隨新構造運動的地殼階段性抬升,不但形成了八台山梯級台地地貌,還形成了曲折幽深的峽谷、迷宮式岩溶洞穴等諸多岩溶微地貌奇觀。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遺蹟

地質公園內褶皺數量眾多,出露清晰,易於識別,構成了一條完整的山前帶褶皺構造剖面;褶皺類型多樣,可觀賞性強。箱狀褶皺、圓弧褶皺、斜歪褶皺、倒轉褶皺、複式褶皺、層間揉皺,隨處可見,並以大型箱狀褶皺、複式褶皺為主,僅保存完整的大中尺度褶皺就多達20多處。其中代表性的簡介如下:
  • 仙女岩複雜箱狀背斜:總寬約5千米,軸走向NW-SE。核部出露志留系,兩翼對稱出露二疊系和三疊系,核部地層平緩,兩翼產狀陡立,膝折明顯,是典型的箱狀褶皺。其兩翼對稱性重複出現的二疊系含煤系地層和連續的露頭剖面,有助於人們對大型褶皺特徵的認識。
  • 關門石複式背斜:總寬約3.5千米,軸走向NW-SE。其核部出露中二疊世地層,兩翼對稱出露上二疊統與三疊系。軸部向斜轉折端圓滑,形態相對簡單,複式背斜兩翼地層西緩(50°±)東陡(85°±),局部倒轉。主體為一特徵明顯的複式“箱狀”背斜。其箱狀轉折端寬約150米,轉折端頂部平緩,兩翼陡直,並發育多個由薄層灰岩構成從屬褶皺。該複式褶皺北東翼的斷崖上呈現六個連續的從屬褶皺,這幾個小的背斜和向斜為大背斜的左翼的一部分,地層為下三疊統大冶組。斷崖上部斷面上的次級背斜組合,酷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故名“神鷹岩”。
  • 明岩洞複雜箱狀背斜:寬約2.6千米,軸走向NW-SE。該背斜核部出露志留紀地層,兩翼對稱出露二疊系、三疊系。該背斜南西翼較陡,南西翼陡傾岩層構成的鋸齒狀單面山峰叢,局部岩層產狀近直立,其頂部平坦岩層構成桌狀山陡崖地貌。
  • 盤龍洞背斜:寬約1.5千米,軸走向NW-SE。該背斜核部為早二疊世地層,兩翼由上二疊統及下三疊統組成,為兩翼近對稱背斜。
  • 雞王洞向斜:寬約1.5千米,軸走向NW-SE。該向斜核部地層為下三疊統大冶組與嘉陵江組,兩翼地層為二疊紀地層。該向斜轉折端開闊平緩,岩層傾角10°-30°,向斜核部沿岩層走向發育溶洞,並出現規模較大的陡崖地貌。雞王洞即發育在該向斜轉折端內。
  • 月兒岩背斜:寬約1.6千米,軸走向NW-SE。該背斜核部地層為下二疊統茅口組。兩翼為上二疊統吳家坪組、長興組和下三疊統大冶組、嘉陵江組。該背斜內部薄層灰岩中可見多個次級層間揉皺。
  • 八台山複式背斜:寬度約1.5千米。該背斜核部為大冶組地層,兩翼為嘉陵江組地層。背斜軸呈NW-SE向,軸面略向北東傾斜,SW翼產狀較陡,NE翼稍緩,轉折端較寬緩。在主背斜的西南部的大面坡、魯家坡、四方坪、八台鄉燕子灣、下崗場分別出露伴生次級褶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