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 簡稱:材料學院、川大材料學院
- 創辦時間:2001年7月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 現任校長:李言榮
- 知名校友:塗銘旌
- 主管部門:四川大學
- 碩士點:6(二級學科)個
- 博士點:7(二級學科)個
- 博士後流動站:3個
- 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專職院士:1
- 主要院系:材料科學系、金屬材料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系和生物醫學工程系
- 國家重點學科:2
- 主要獎項:5個部省級研究機構
1個省級本科教學示範中心
8個校級研究所
5個專業實驗室
2個校級研究中心
國家發明獎3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
部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 - 現任院長:尹光福
學院介紹,成就榮譽,專業介紹,學科建設,基本介紹,學院教師,地圖信息,
學院介紹
學院下設材料科學系、金屬材料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5個教學系、6個本科專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金屬材料、無機材料、生物醫學工程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5個專業實驗室(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金屬材料、無機材料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實驗室)、一個省級本科教學示範中心(四川省材料科學與工程類本科教學示範中心)、現有8個校級研究所(太陽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研究所、電子陶瓷與器件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新型無機材料研究所、超微粉體材料研究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5個部省級研究機構(四川省功能材料物理化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後續能源材料及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稀土材料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納米粉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兩個校級交叉中心(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新型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學院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四川省學科與技術帶頭人11名、博士生導師16名、教授24名、副教授34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總數的68.9%。學院現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生物醫學工程、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凝聚態物理、光學工程等6個碩、博士授權點,分別授予理學和工學碩、博士學位;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物理學3個博士後流動站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實驗室面積約6000平方米,各種實驗設備價值約1700萬元。
成就榮譽
我院教師長期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技術、軍工民口配套項目以及一大批省部級項目及橫向科研項目,“十五”期間到校科研經費5300餘萬元,“十一五”第一年到校科研經費超過一千萬元。在新型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電子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材料及人工器官、生物醫學圖像處理及固體譜學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9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600多篇(次);編輯出版學術專著級教材16部。
學院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所積極進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聯合培養,先後與美國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英國的Queen Marry,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養關係。學院的優秀學生可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所進行高水平創新人才的聯合培養。
專業介紹
材料學院下設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生物醫學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六個專業。其中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統一招生為材料科學類,大二分流。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大一下分不同的研究對象為生醫圖像與生醫材料。
材料化學
培養目標:系統地掌握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與熟練的實驗技能,了解本專業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熟悉國家的科技法規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高級人才。
主幹課程: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導論、有機化學、結構化學、材料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固體化學、現代材料分析技術、電子陶瓷、磁性材料、電子封裝材料、材料科學進展、新能源材料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到電子、微電子、通訊、化學、化工、高分子合成與加工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及管理部門從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材料物理
培養目標:系統地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論與熟練的實驗技能,了解本專業的理論前言與發展動態,熟悉國家的科技法規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有關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導論、理論物理、固體物理、晶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薄膜物理與技術、現代材料製備科學、現代材料分析技術、電子陶瓷、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科學進展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到電子、光電子、微電子、半導體、通訊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及管理部門從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
培養目標:系統掌握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處理與傳輸、生物醫學成象和圖象處理、新型診斷和治療設備、康復工程、組織工程等方面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套用、近代化學、工程力學、電子電工技術、材料科學基礎、生物化學、解剖生理學、組織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評價、醫用儀器原理及套用、生理系統建模與仿真、科技情報檢索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學生適宜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生產企業等部門從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醫學儀器、生物系統仿真及生物醫學軟體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金屬材料工程
培養目標:以材料學科為依託,培養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材料及功能材料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使其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並能從事金屬材料、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複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的製備和加工、材料結構分析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管理等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材料科學基礎、英語、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大學化學、材料分析測試技術、材料相變、材料工程基礎、納米材料與技術、功能材料、表面工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稀土材料、粉末冶金等研究單位,從事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可到機械、冶金、鐵道、輕紡、粉末冶金等企業從事產品開發、質量控制、理化檢驗、失效分析及熱處理技術工作;或到外貿、物資等部門從事金屬材料、納米材料、稀土材料的技術管理工作和引進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專業的教學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培養目標:掌握堅實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以及熟練的實驗技能,具備開發新型無機材料的能力,主要是超細粉體、晶須、薄膜等低維材料、高技術陶瓷材料、感測器材料、無機生物材料、新型玻璃,並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
主幹課程: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近代化學基礎、電子電工技術、材料科學基礎、無機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工程及設備、無機材料工藝原理、材料測試及研究方法、新型無機材料、納米粉體的製備與表征、電子材料及元器件、建築裝飾材料、綠色電池材料等。
就業方向:在電子、能源、航空航天、建築等行業的科研設計院所、大專院校、生產企業等從事半導體材料、能源材料、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先進陶瓷、生物材料、建築材料等新型無機材料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是2011年新增設專業,全國共有十餘所高校開設有本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德智體美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具備堅實的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學科基礎,系統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設計與製造工藝、測試技術與質量評價、新能源系統與工程等方面的專業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適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電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領域的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器件設計及相關管理工作。
主幹學科: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概論、近代物理概論、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套用電化學、薄膜物理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物理化學、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與現代測試技術、新能源材料設計與製備、新能源轉換與控制技術、儲能材料與技術、半導體矽材料基礎、矽材料檢測技術、化學電源設計、化學電源工藝學、半導體照明原理與技術、薄膜技術與材料、太陽能電池原理與工藝、太陽能發電技術與系統設計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化學能源、太陽能及儲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通訊、汽車、醫療領域從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開發、生產和管理的工作,還可繼續攻讀新能源材料及相關學科高層次專業學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學科建設
基本介紹
在“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指導下,由原材料科學系、金屬材料系和無機非金屬系等三個實體系組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既保持了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傳統優勢,同時又突出了理、工、醫結合及新興交叉學科的特色,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學院現有教師91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室師)34名,中級職稱29名。
博士導師:塗銘旌、冉均國、沈保羅、肖定全、朱世富、馮良桓、鄭文琛、朱建國、尹光福、陳雲貴、趙北君、劉 穎、鄭家貴、周大利、王瑞林、汪天富
碩士導師:蔡 偉、劉 恆、孫小松、芶 立、劉小波、黃婉霞、張 萍、李伯剛、姚亞東、毛 健、王洪濤、黃維剛、余 萍、張 雲、朱達川、張靜全、黎 兵、蘇葆輝、程麗萍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省部級重點學科:金屬材料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功能材料物理化學與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後續能源及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稀土材料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納米科技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納米粉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在2001年全國重點學科評審中,學院的材料學學科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雙雙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別組織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和材料學學科參加了全國學科評估,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評估結果為全國第六;材料學學科的評估工作評估結果為全國第十八名。
學院教師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學術職務及學術兼職
地圖信息
地址:一環路南1段24號四川大學望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