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博物館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19號,國家一級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展廳分4層,展區面積7000平方米,是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前身為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民國三年(1914年),開始籌建。1952年,華西大學改建成四川醫學院,華西大學博物館劃歸四川大學,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1984年,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從歷史系分出,正式命名為“四川大學博物館”。2005年5月,位於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博物館新館落成。四川大學博物館群一期項目預計2022年底建成。截至2019年末,四川大學博物館有藏品數量85465餘件/套。
2023年7月23日,四川大學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該館試運行期間,於7月27日至8月10日接待公眾預約參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博物館
- 地理位置: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19號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景點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下午5點,閉館前30分鐘停止進館
- 門票價格:標準票價:30.00元/人
- 現任領導:院長:霍巍
歷史沿革,場館布局,綜述,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建築特色,館藏文物,文化活動,科研成果,宣傳活動,合作交流,重要活動,榮譽稱號,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開始籌建。
民國八年(1919年),正式成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借華西協合大學圖書館二樓全部為陳列室。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西大學改建成四川醫學院,華西大學博物館的全部標本、圖書資料、人員設備均撥歸四川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設備、圖書資料和藏品悉數遷出華西壩,安置在川大校內文史樓。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
六十年代中,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下放給歷史系代管,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系博物館”。
1984年,博物館從歷史系分出,正式命名為“四川大學博物館”。
1992年,博物館從文史樓遷至東區荷花池畔老圖書館樓。
2005年5月,位於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博物館新館落成。
2019年9月,四川大學博物館進入改造階段。
2022年12月,中國五冶集團承建的四川大學博物館群(綜合博物館區)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2023年7月27日,四川大學博物館新館開始試運行。
場館布局
綜述
四川大學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展廳分4層,常設有考古學陳列館、石刻藝術陳列館、民俗學陳列館、民族學陳列館、古代瓷器廳、古代服飾藝術廳、書畫藝術廳等幾個基本展館,展區面積7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000件。
基本陳列
石刻藝術展廳:以唐代龍興寺佛教石刻造像群為主,展示了漢、唐石刻藝術。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2/105/wY2AzM4EjYhRjM5AjNxQGZjVTZwMTO3MmYklzMiNWM4EGZxUDNjN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石刻藝術展廳
考古學陳列館:巴蜀文明,含三星堆早期出土玉石器,巴蜀青銅器等。2018年7月起,考古館因準備新展不對外開放。
民俗學陳列館:清末民國民俗文物。含婚、藝、書、影4個主題。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c/dde/AM4QTO4MTOiVmMmJTMkJ2MkRWOwYTZmZTZwgjYmNTMyEDM5MTOlB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民俗學陳列館
民族學陳列館:西南民族風物,尤以四川藏區文物為重點。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6/6e3/gY4QTO4MTOiVmMmJTMkJ2MkRWOwkjZmZTZwgjYmNTMyEDM5MTOlB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民族學陳列館
書畫藝術廳:明清兩代書畫。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1/519/AOwYDNlFjNhJGOygTYmV2MmBzYlNWYlZGOklTMhBDM4EDOjZjZiR2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書畫藝術廳
古代服飾藝術廳:清代至民國服飾。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c/953/AZkRWM1UjYwEzM5czMjJTYjBTYhZmMzYmZ0MDM0YjYhRWZiZmYmFG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古代服飾藝術廳
古代瓷器廳:宋、元、明、清名窯精品。
![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img/4/f76/QYhdjNxUjZhFmZkZmNxATOxIDM5IGZ3gjNjZzNmVGM5ETM3UGZkRT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古代瓷器廳
專題展覽
璀璨的文明 碰撞的火花—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主辦單位為四川大學博物館,耶魯大學巴比倫特藏、耶路撒冷聖地博物館,展出時間為2018年10月21日—11月21日
陶然士與川西—百年老照片展:展出時間為2018年5月12日下午14:00—8月12日下午17:00。由四川大學博物館攜手阿壩州理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展出的老照片分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和四川大學博物館,由陶然士拍攝於民國年間。陶然士對薛城、威州、綿虒、疊溪、松潘等古城的地貌與建構,以及都江堰放水節、理縣喇嘛廟、成都古城等的關注與記錄是彌足珍貴的材料。展覽還特別徵集到理縣蒲溪孟子成老人珍藏的晚清民國地方服飾。![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img/4/7e2/QZ1MmZ0ITOlBzMmFDOzUjMyMDO1AzN0MjZ3cjM2Q2N4IGOxEWMwYD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img/4/7e2/QZ1MmZ0ITOlBzMmFDOzUjMyMDO1AzN0MjZ3cjM2Q2N4IGOxEWMwYD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陶然士與川西——百年老照片展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展:
展出時間:2018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周六、周日正常開放)。
利用數位技術複製的敦煌壁畫精品66幅;利用數位技術1比1複製洞窟1個;解讀敦煌藝術、敦煌壁畫內容的圖版;藏經洞出土文獻複製品12件;彩塑複製品兩身;莫高窟壁畫內容專題展示(如;飛天、供養人、建築、民俗、圖案、山水、動物等);莫高窟數字敦煌已上線公布的30個洞窟的VR虛擬漫遊展示;多媒體視頻展示(紀錄片、專題片等);敦煌文化多場講座。![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img/2/d6c/QNjN2NwYDZ1EzMjJWNyQTO0MGM4IzM0ATOyE2MmFDMmVWZ0kDN1QG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國內高等院校綜合性博物館)](/img/2/d6c/QNjN2NwYDZ1EzMjJWNyQTO0MGM4IzM0ATOyE2MmFDMmVWZ0kDN1QG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展
省老教授第一屆書畫攝影作品展:
展出時間:2013年12月7日—1月7日。展覽由四川省老教授協會主辦,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四川大學博物館承辦。展覽展出作品百餘幅,以中國傳統書畫為主,也有部分油畫、水彩畫和攝影作品。繪畫和攝影作品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書法作品中行、楷、隸、草均有涉獵。
鳳凰涅槃—汶川大地震館藏受損瓷器修復成果展:
展出時間:2013年5月12日—6月12日。
展覽主要展出在5·12汶川大地震受損的館藏瓷器。展品大部分入藏於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時代從唐代至民國,產地窯口較多,是研究中國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史,西南地區歷史、文化交流、商貿發展史重要的實物資料。
建築特色
四川大學博物館整體輪廓舒展宏偉,與四川大學百年老校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成為古城成都的標誌性建築。
館藏文物
- 綜述
民國二十年(1931年),四川大學博物館已有標本六千餘件,悉儲藏陳列於華西協合大學赫裴院。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大學博物館館藏文物已達15885件。主要包括民族文物,川康所得之新舊石器。清代服裝及刺繡七百餘件,鼻煙壺四百件,瓷器約一千件,銅器、玉器、古泉,清代之珠翠及裝飾品,漢俑、廣漢遺物等。
1951年底,四川大學博物館藏品已達3萬5千餘件。
截至2017年,四川大學博物館共有文物五萬三千餘套/八萬四千餘件,包含石刻、書畫、陶瓷、青銅器、古錢幣、古印、刺繡、漆器、拓片等幾十個門類,其中尤以書畫、陶瓷、美術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
截至2019年末,四川大學博物館有藏品數量85465餘件/套。
- 重要藏品
![]() 清·蔣予檢·墨蘭扇面 | ![]() 清·歸淑芳·花卉扇面 | ![]() 清·金農·隸書中堂 | |||||||||
清·蔣予檢·墨蘭扇面 | 清·歸淑芳·花卉扇面 | 清·金農·隸書中堂 | |||||||||
![]() 清·張問陶·行書扇面 | ![]() 清·吳俊卿·花卉扇面 | ![]() 清·左錫嘉·花卉扇面 | |||||||||
清·張問陶·行書扇面 | 清·吳俊卿·花卉扇面 | 清·左錫嘉·花卉扇面 | |||||||||
![]() 清·李觶·梅花圖軸 | ![]() 清·王翬·山水圖軸 | ![]() 清·張問陶·南台寺飲酒圖軸 | ![]() 十殿圖軸 | ||||||||
清·李觶·梅花圖軸 | 清·王翬·山水圖軸 | 清·張問陶·南台寺飲酒圖軸 | 十殿圖軸 | ||||||||
![]() 清·俞理·山水圖軸 | ![]() 清·顧見龍·劍仙圖軸 | ![]() 宋·佚名·佛像圖軸 | ![]() 清·張照·行書條軸 | ||||||||
清·俞理·山水圖軸 | 清·顧見龍·劍仙圖軸 | 宋·佚名·佛像圖軸 | 清·張照·行書條軸 |
![]() 東漢·圓雕石羊 | ![]() 東漢·成都平原·宴集畫像磚 | ![]() 東漢·成都平原·西王母畫像磚 |
東漢·圓雕石羊 | 東漢·成都平原·宴集畫像磚 | 東漢·成都平原·西王母畫像磚 |
![]() 唐代·龍興寺·經幢殘頂 | ![]() 南朝·釋迦造像 | ![]() 南朝·釋迦雙身像 |
唐代·龍興寺·經幢殘頂 | 南朝·釋迦造像 | 南朝·釋迦雙身像 |
![]() 唐代·龍興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 唐代·龍興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 唐代·龍興寺·菩薩造像 |
唐代·龍興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唐代·龍興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唐代·龍興寺·菩薩造像 |
![]() 唐代·龍興寺·文殊騎獅像 | ![]() 唐代·龍興寺·經幢頂 | ![]() 唐代·龍興寺·經幢殘座 |
唐代·龍興寺·文殊騎獅像 | 唐代·龍興寺·經幢頂 | 唐代·龍興寺·經幢殘座 |
![]() 商·三星堆·玉牙璋 | ![]() 商·三星堆·石壁 | ![]() 商·三星堆·玉璧 |
商·三星堆·玉牙璋 | 商·三星堆·石壁 | 商·三星堆·玉璧 |
![]() 商·三星堆·玉璧 | ![]() 商·三星堆·玉琮 | ![]() 商·三星堆·玉環 |
商·三星堆·玉璧 | 商·三星堆·玉琮 | 商·三星堆·玉環 |
![]() 商·三星堆·玉瑗 | ![]() 商·三星堆·玉鑿 | |
商·三星堆·玉瑗 | 商·三星堆·玉鑿 |
![]() 11—12世紀·高麗·青釉印花杯 | ![]() 東漢·撫琴俑 | ![]() 東漢·連體人物俑 |
11—12世紀·高麗·青釉印花杯 | 東漢·撫琴俑 | 東漢·連體人物俑 |
![]() 金代·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菊紋碗 | ![]() 清·景德鎮窯·外琺華彩藍(紅)地纏枝蓮里包銀杯 | ![]() 清雍正·景德鎮窯·裏白釉外胭脂紅高足碗 |
金代·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菊紋碗 | 清·景德鎮窯·外琺華彩藍(紅)地纏枝蓮里包銀杯 | 清雍正·景德鎮窯·裏白釉外胭脂紅高足碗 |
![]() 南宋·白釉黑花二開光花卉紋玉壺春瓶 | ![]() 南宋·吉州窯·黑釉剔折枝梅紋玉壺春瓶 | ![]() 清代·德化窯·白瓷觀音立像 |
南宋·白釉黑花二開光花卉紋玉壺春瓶 | 南宋·吉州窯·黑釉剔折枝梅紋玉壺春瓶 | 清代·德化窯·白瓷觀音立像 |
![]() 清康熙·景德鎮窯·孔雀藍釉草書壽字扁蓋壺 | ![]()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盤口瓶 | ![]() 北宋·定窯·白釉爐 |
清康熙·景德鎮窯·孔雀藍釉草書壽字扁蓋壺 |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盤口瓶 | 北宋·定窯·白釉爐 |
![]() 漢代·叟邑長銅印 | ![]() 明代·道教符籙銅印 | ![]() 戰國·巴蜀圖語銅印 |
漢代·叟邑長銅印 | 明代·道教符籙銅印 | 戰國·巴蜀圖語銅印 |
![]() 漢代·八乳禽獸規矩紋銅鏡 | ![]() 戰國·山字紋銅鏡 | ![]() 漢代·神獸規矩紋銅鏡 |
漢代·八乳禽獸規矩紋銅鏡 | 戰國·山字紋銅鏡 | 漢代·神獸規矩紋銅鏡 |
![]() 南朝·銅鼓 | ![]() 南宋·彩繪銅鼓 | ![]() 戰國·虎鈕錞於 |
南朝·銅鼓 | 南宋·彩繪銅鼓 | 戰國·虎鈕錞於 |
![]() 戰國·三角援銅戈 | ![]() 戰國·扁莖無格柳葉形銅劍 | ![]() 戰國·長鬍直內三角援銅戈 |
戰國·三角援銅戈 | 戰國·扁莖無格柳葉形銅劍 | 戰國·長鬍直內三角援銅戈 |
![]() 竹雕筆筒 | ![]() 象牙雕花木蘭 | ![]() 螭紋犀角杯 |
竹雕筆筒 | 象牙雕花木蘭 | 螭紋犀角杯 |
![]() 竹根雕劉海戲蟾 | ![]() 根雕魁星 | ![]() 木雕韋馱像 |
竹根雕劉海戲蟾 | 根雕魁星 | 木雕韋馱像 |
![]() 漆雕瓶 | ![]() 竹雕漁翁 | ![]() 象牙扇(雕刻) |
漆雕瓶 | 竹雕漁翁 | 象牙扇(雕刻) |
![]() 清代·白鷳青緞補子 | ![]() 清代·彩雲鸂鷘青緞補子 | ![]() 清代·梅花地雁青緞補子 |
清代·白鷳青緞補子 | 清代·彩雲鸂鷘青緞補子 | 清代·梅花地雁青緞補子 |
![]() 清代·三蝠鷺鷥青緞補子 | ![]() 清代·鸂鷘褐緞補子 | ![]() 清代·祥雲練鵲深紫緞補子 |
清代·三蝠鷺鷥青緞補子 | 清代·鸂鷘褐緞補子 | 清代·祥雲練鵲深紫緞補子 |
![]() 清代·蜀繡·花卉青緞弓鞋 | ![]() 清代·蜀繡·花卉紅緞弓鞋 | ![]() 清代·蜀繡·平金龍鳳八寶紅三紡緞襖 |
清代·蜀繡·花卉青緞弓鞋 | 清代·蜀繡·花卉紅緞弓鞋 | 清代·蜀繡·平金龍鳳八寶紅三紡緞襖 |
![]() 清代·蜀繡·麻姑獻壽圖 | ![]() 清代·緙絲·八仙過海 | ![]() 清光緒·蜀繡·三星圖 |
清代·蜀繡·麻姑獻壽圖 | 清代·緙絲·八仙過海 | 清光緒·蜀繡·三星圖 |
![]() 清代“周瑜打黃蓋”皮影圖 | ||
清代“周瑜打黃蓋”皮影圖 | ||
![]() 清代鐘馗嫁妹 | ||
清代鐘馗嫁妹 | ||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吃洋菸 |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枷囚 |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游株林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吃洋菸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枷囚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游株林 |
![]() 清代 “古城會”皮影圖 | ![]() 清代 臉譜 | ![]() 清代 臉譜 |
清代 “古城會”皮影圖 | 清代 臉譜 | 清代 臉譜 |
- 藏品保護
四川大學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負責館藏文物保護規劃建設,會同該館其他相關部門對館藏文物常規檢查、維護、維修。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檢查館藏及陳列文物情況並匯總,提出相應文保方案,並實施修復。博物館藏品保護、修復工作按照有計畫、有層次、有先後的文物保護方案實施落實。累計修復、維護各類藏品近700餘套/件。重點修復館藏字畫文物,每年根據館藏字畫文物的具體受損程度,按其輕重緩急對其進行修復。
文化活動
科研成果
民國三十年(1941年)—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間,四川大學博物館共出版手冊叢刊五種,抽印叢刊九種,專刊一種,翻譯叢刊兩種。此時館中同仁有林名均、宋蜀青、宋蜀華、蘇立文、梁釗韜等學者,並聘有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四川省博物館館長馮漢驥博士,語言學家、民族學家、華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主任聞宥教授,著名探險家、民族學家莊學本先生等作顧問。還曾與華西邊疆研究學會合聘碩學喇嘛陳趣言氏襄助藏傳佛教之研究。
1987年6月,國家文物局在四川大學博物館召開了“全國民俗文物工作座談會”,全國各大博物館應邀參加,對四川大學博物館民俗藏品進行了總體檢查,對民俗廳陳列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四川大學博物館研究室開始不定期編輯出版大型學術專刊《南方民族考古》,成為了國內外知名的重要學術刊物。
宣傳活動
2021年11月21日,四川大學博物館與光華財經書城、金沙遺址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博物館公益課程—(金沙 小小科學家)活動在光華財經書城舉行。
合作交流
2019年3月,葛維漢先生的外孫Christopher Hoogendyk先生回訪四川大學博物館。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齊聚四川大學博物館,共同召開“葛維漢在華西”學術研討會,追憶四川大學博物館的奠基者之一—葛維漢博士。
2018年12月6日,四川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周靜帶領策展部主任陳長虹、科創中心主任張苹參加了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校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與發展”全國高校博物館、美術館工作年會暨“全國高校藝術博物館聯盟”成立大會。
2017年11月12日,四川大學博物館組織了文博知識學習活動,27名學生講解員前往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學習三星堆文化,時長總計3個小時。
重要活動
民國三年(1914年),理學院教授戴謙和任館長開始收集有關學術之古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美國哈佛燕京學社鑒於博物館之重要,派葛維漢博士到成都接任館長。
1951年,聞宥先生積極推進館務,著手清點標本,同時乘民間大批古物出現市面,購入大量珍貴文物,尤以書畫藝術品方面為甚,並努力籌劃出刊《華西文物》,鼓勵全館同仁從事研究。
榮譽稱號
2015年12月4日,四川大學博物館榮獲“四川大學2013—2014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先進單位”稱號。
2017年11月23日,四川大學授予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2015—2016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9年3月,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召開的校園文化表彰大會,四川大學博物館被評為“2018年度四川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24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四川大學博物館獲評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接待部、典藏部、陳列與宣傳部、技術部、綜合辦公室、葛維漢圖書館、創新中心。
現任領導:
院長:霍巍
歷任館長:
葛維漢(Dr.David.Crockett.Graham)
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四川大學博物館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19號。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博物館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下午5點,閉館前30分鐘停止進館。每周五面向大、中、小學生團體免費開放,參觀時間需提前預約。
- 門票
標準票價:30.00元∕人。
現役軍官:15.00元∕人。
外校學生、四川大學教師:10.00元∕人。
四川大學學生:5元∕人。
免票對象:持成都戶口的老年人、持證件的離休人員、現役士兵、記者、導遊、殘疾人、文博系統工作人員。校內各院系及部門來賓參觀費可校內轉賬,需帶隊老師詳細登記來賓名稱、帶隊老師姓名和聯繫電話。贈券為有效參觀券。
- 交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