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吟誦(廣元吟誦),是四川省廣元市傳統音樂,又名“川北吟誦”,是承載於川北方言語音基礎上的吟誦腔調,是保存川北方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川北吟誦也是研究川北地區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有助於人們全面了解川北地區傳統私塾教育的整體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吟誦
- 別名:川北吟誦
簡介,重要價值,
簡介
四川吟誦(廣元吟誦)又名“川北吟誦”,特指流傳於四川北部廣元一帶,依據川北方言本身的發音特 點而產生的一種讀書吟詩腔調,是介於川北方言念讀與歌唱之間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一種口頭表現方式,是吟誦者通過聲音形象來表達自己所感悟的詩文內容與情感的一種藝術手段,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川北吟誦是川北地區古代詩歌吟詠形式流傳於今的重要見證,它不僅展現了歷史上川北文人階層吟誦音樂的風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四川話的一些音韻特色,為人們了解傳統詩文的吟詠特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另從交叉學科的角度看,它在文學、音樂學、語言 學等學科領域所具有的綜合性研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川北吟誦也是川北地區傳統私塾教育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對背誦古詩文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作為川陝甘交界之地,廣元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南北文化交融發展,川北吟誦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傳承歷史。
重要價值
四川吟誦(廣元吟誦)從腔調上大致可以分為吟誦調、吟詠調和吟唱調。讀文時略帶韻味和拖腔,多用吟誦 調;吟詩多用吟詠調和吟唱調。吟誦調調式單 一,旋律簡單,音調同語言緊密配合,唱念相間,多用於讀經和讀文;吟詠調已有比較鮮明的音樂形象,曲式結構也有了變化對比,音調比較婉轉動聽,旋律隨著感情的變化展開,多為獨自吟詩和創作詩文時使用;吟唱調更接近於唱歌,多為當眾表演時使用。
四川吟誦吟誦(廣元吟誦)的旋律節奏、吟誦腔調與四川方言的平仄聲調緊密相連,如影響到旋律走向的“平低仄高”“平直仄曲”,決定節奏疏密的 “平長仄短”等。在音步、節律方面,主要以“誦”為基礎性節奏(一字配一兩個較短音),通常是在與“吟”(一字配一個或幾個音連綴的長腔)相結合的情況下體現出節奏特色(如兩字 一短頓、一句一長住),故“亦吟亦誦”是較常見的節奏形態。舊時文人吟誦文章時多為自娛自樂,小聲吟誦,調式單一;若吟誦詩詞,便採用吟詠調或吟唱調,或低吟、或高誦,情到深處時,並伴之以肢體動作,謂之“搖頭晃腦”。
為了讓吟誦再次回歸人們的學習生活,川北吟誦第五代傳承人陳洪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在全川各地舉辦免費的吟誦公益講座和培訓,讓極具感染力的吟誦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2022年11月3日,川北吟誦被四川省文旅廳公示,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公示名稱為《四川吟誦(廣元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