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人館

四川名人館

四川名人館坐落於四川天府新區,緊靠天府公園,總建築面積超5萬平方米,規劃用地面積約19.3畝,由展現歷史事跡的名人館主館,與文化類商業空間兩部分組成,將為觀眾呈現從先秦時期至20世紀末期的140位四川歷史名人及其背後的故事,不僅包括川籍名人,也涵蓋在川旅居時間較長、對四川作出貢獻的知名人物。

展館分兩期展出,第一期共71人,包括大禹、李冰、諸葛亮、李白、杜甫、蘇軾等。第二期共69人,包括張大千、李劼人、謝無量等。

截至2024年4月,該館處於主體施工階段,預計6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12月底竣工交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名人館
  • 地理位置: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正興街道寧波路東段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25年
歷史沿革,建設規劃,建築布局,展出內容,

歷史沿革

四川名人館已列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建設文化強省中長期規劃綱要(2019—2025年)》(川委發[2019]10號)、《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文化類項目,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亦明確提出“統籌推動四川名人館建設,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2023年3月,四川名人館項目正式開工,計畫於2025年開館運營。4月,四川名人館處於主體施工階段,預計6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12月底竣工交付。
2024年4月訊息,四川名人館2024年6月封頂,年底竣工。

建設規劃

四川名人館建設規劃用地面積約19.3畝,總投資約7.5億元,由名人館主館與天府文化體驗中心兩部分組成,其中名人館主館通過人物展示等方式展現歷史名人事跡,天府文化體驗中心將設定開放式的文化體驗空間、交流展示空間和文創娛樂休閒空間。

建築布局

蜀山蜀水-打造獨具地域文化的城市地標。方案從四川山水中汲取靈感,通過切削的方式,塑造抽象的蜀山形態。同時,引入蜀水的空間環境,對四川地域文化特徵進行呈現。
生態綠谷-引入城市展廳共享的生態綠軸。設計延續公園城市理念,通過首層建築架空將綠色引入場地之內,建築之中。場地內規劃的生態綠谷,綠林成蔭。既融合了四川名人館與天府文化體驗中心兩個不同的功能業態,同時為二者提供了立體的展示和休閒場所。綠谷內側界面好似被剖開的玉石內部,晶體羅列、形態萬千,為展廳參觀和城市公共空間帶來移步異景的空間體驗。
地域材料-重塑地域原生材料的抽象表達。紅砂石是四川地區的特有的建築材料。方案以紅砂石為立面主要材料,“紅色”的整體形象,呼應了“名人館”莊重大氣的歷史記憶,在立面肌理上,結合參數化設計,形成“山石”的抽象表現,詮釋了蜀山的細節和靈動。

展出內容

四川名人館以“存史、知人、益世”為主題,以“展現四川名人風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融合現代博物館設計理念,通過蠟像、雕塑、聲光電等展陳形式,打造集名人文化傳承、文化展示、研學交流、藝術互動、沉浸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創新性、藝術性、互動體驗俱佳的天府文化新地標。
該館將融合現代博物館設計理念,通過蠟像、雕塑、聲光電等形式,分兩期展陳從先秦至1999年12月31日的140位對四川影響深遠的歷史名人。包括大禹、李冰、文翁、落下閎、揚雄、諸葛亮、陳壽、李白、杜甫、蘇軾、秦九韶、李調元,以及張大千、李劼人、艾蕪、沙汀、巴金等。
通過立體人物展示、實物展櫃陳列、藝術場景還原、沉浸式體驗四種主要陳列方式,以“存史、知人、益世”為主題,以“展現四川名人風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四川名人館將打造為集名人文化展示、藝術交流、研學實踐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創新性、藝術性、互動性俱佳的天府文化新地標和文化傳承、文化體驗新基地。
例如“張大千”展項,計畫以其著名的潑墨畫為畫卷造型的背景,讓觀眾遊覽時仿佛置身於畫中;再將其臨摹的曠世名作投影於紗幕上,將一代大師的傳奇藝術生涯呈現在觀眾眼前。同時,該項目還計畫在臨展廳配備現代化恆溫恆濕系統及充足的能源供應配置,在硬體設施上支持珍貴文物展覽、沉浸式光影展等多元化展覽形式。
據悉,四川名人館項目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統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文化和旅遊廳等省直部門和成都市及天府新區大力支持,四川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具體承建,是全國首例以國有企業為主體承建和運營的大型公益性文化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