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牧牛圖》是南宋畫家閻次平創作的絹本淺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此畫共四幅。春牧繪春野柳坡,細草如茵,一童牧二牛於其間。夏牧繪高樹濃蔭,蘆池夏草,二童跨牛浮水而渡。秋牧繪霜葉滿地,幼犢依偎於牝牛,牡牛緩步於傍,牝牛坐弄蟾蜍。冬牧繪雪地殘草,寒風呼號,牧童牽牛而歸。全圖畫樹木用筆粗簡,畫牛則精細勾描,人物尤為生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季牧牛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者:閻次平
- 畫作類型:淺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規格:每段縱35.5厘米,橫89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分春、夏、秋、冬四段合成一長卷,無款印,舊題為閻次平筆。
第一段為春牧圖。風柳平坡,二牛相間齧草。一牛為正面站立,扭頭口嚼咬草,一牛為側身低頭靠近。牧童騎坐於側身牛背上,左手執繩,右手握鞭作欲策勢。第二段為夏牧圖;叢木蓊翳,清流汗涉,兩童各騎一牛,策鞭,先後下水洗浴。前者人與牛扭身顧盼後者,後者人與牛跟之下水。在炎熱的暑天,浸身清涼瀉熱,尤顯愜意。第三段秋牧圖。碧水疏林,滿堤落葉,一牧童獨自跌坐戲蟾。母子二牛臥於樹下閒息,一牛散羈閒行。第四段冬牧圖。古木槎枝,北風吹嘯,二牛冒風雪疾行暮歸,一童披蓑蜷伏於牛背上,已失去了以往神氣和快樂。
此卷每幅皆鈐“式古堂書畫”、“仙客”、“令之”印。另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宅笈”、“養心殿鑑藏寶”、“宣統鑑賞”、“宣統御覽之寶”、“無逸齋精鑒璽”印。
創作背景
牛是農家之寶,南宋政府多次下令嚴禁屠牛。牛也成了畫家關注與描繪的對象,以至有專以畫牛聞名的畫家,創作不少畫牛的佳作。
閻仲為南宋第一代畫家,而閻次平則屬第二代了,閻仲即善畫牛。閻次平畫牛當傳家學,則有進一步發展,不但專注於牛的小動造型,而且顧及到各種環境氣氛。加以下筆細暈碎擦皴出主體感的技巧,使牛有一種柔和細膩的寫實效果,與父輩的造詣自然有所區別。《牧牛圖》是閻次平院體風貌的體現。
藝術鑑賞
形象
該圖人物尤見生動。四幀皆能顯示出季節的特徵,春景中牧童仲頭注視牛態,意氣洋洋;夏景中兩牧童赤膊露聰互相招呼,一牛伸頭向塘中游去,塘中一牛回首相視,頗有生氣;秋景中牧童和牛皆不甚活潑,囿於秋日蕭殺之氣;冬景中人和牛因寒冷皆瑟縮緊靠,神情畢肖。
技法
《四季牧牛圖》四景既統一而又有變化,用筆也因季節不同、表現的對象不同而有變異。春景中的樹,用粗重之筆勾皴樹幹,柳葉密集,然天朗氣清,葉葉分明。夏景中的樹幹用硬線勾勒,用水墨渲染。樹葉蔥鬱,用墨點垛漬簇而成,尤見濃密。秋景中樹幹用剛硬的濃線勾寫輪廓。再以乾枯之筆隨意皴刷,樹葉因西風起而疏稀。樹石畫法皆從粗硬簡括。畫牛又十分細緻,用筆不苟。
畫樹石粗硬簡括,用筆粗簡,且淺設色,水墨渲染的樹石尤顯突出。全圖季節特徵十分鮮明,以春、夏、秋、冬各時景物作陪襯,以各時的典型環境襯托主題,在構圖上有獨到之處。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四季牧牛圖》樹石畫法粗放簡括,畫牛細緻不苟,人物生動傳神,略近於李唐畫法而更粗放,可證史料所記不虛。
歷史傳承
《四季牧牛圖》曾經清內府、卞永譽收藏。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5年12月26日—2016年4月20日,南京博物院舉辦“和·合——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系列展”,《四季牧牛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閻次平,南宋畫家。隆興初任畫院祗候,授將仕郎。父仲為宣和及紹興年間畫院待詔。次平繼承家學而畫藝超過之。擅繪山水、人物,尤工畫牛,畫法近李唐。存世作品有《牧牛圖》四段卷。弟次於,亦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