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幗國英雄分別是:花木蘭、佘賽花、穆桂英、梁紅玉。
基本介紹
- 本名:梁紅玉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江蘇淮安
- 出生時間:1102
- 去世時間:1135
花木蘭,佘賽花,穆桂英,梁紅玉,
花木蘭
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自稱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讚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虞城的木蘭是隋朝的,和木蘭辭有矛盾。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樑畫棟,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湖北黃陂縣(今黃陂區)木蘭山亦稱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但黃陂的木蘭是隋唐的,和木蘭辭有矛盾。
安徽亳州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 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370-447),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樑畫棟,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湖北黃陂縣(今黃陂區)木蘭山亦稱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但黃陂的木蘭是隋唐的,和木蘭辭有矛盾。
安徽亳州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 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370-447),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
佘賽花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繼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穆桂英
穆桂英:北宋名將,座駕:桃花馬,兵器:梨花槍,經典之戰:大破天門陣。
梁紅玉
梁紅玉(1102—1135),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 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岩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