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官僚資本

四大家族官僚資本,是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以及他們的親屬經營、控制的資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大家族官僚資本
  • 性質:官僚資本集團
  • 形成時間:1928年
  • 所有人: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以及他們的親屬
歷史背景,社會影響,發展經過,

歷史背景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權,蔣、宋、孔、陳成為這個政權的當權人物。他們憑藉政治特權以強制掠奪的手段,建立以他們為中心的官僚資本集團。
這個資本集團的企業除一部分為個人所有外,大部分是以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出現的,這是蔣介石政權的經濟基礎。它的形成,首先從建立獨占的金融體系開始,1928年成立中央銀行;1930年建立郵政儲金匯業局;1935年成立中國農民銀行和中央信託局;又以一紙金融公債,用行政命令強行作為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官股,把這兩家最大的銀行變成由他們控制的官辦銀行,形成了以“四行二局”為中心的金融壟斷體系。他們還趁金融危機,先後控制與兼併了規模較大的新華信託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四明銀行和中國實業銀行。在工商企業方面,通過沒收舊軍閥、舊官僚股本等方式,先後吞併了招商局等一批企業;又在軍事委員會下設資源委員會,操縱鎢、銻、錫等戰略物資等礦產的出口貿易。其他先後建立的中國棉業公司、華南米業公司、國貨聯營公司等,都是帶壟斷性的大型企業。四行二局利用債權控制了一大批民營工廠,又由四大家族任意動用銀行資金投資經營一批工廠企業。至抗日戰爭前,四大家族壟斷了國民經濟的一些主要部門,初步形成了四大家族官僚資本集團。抗戰爆發後,“四行”成為四大家族更集中的金融統制機構,中央銀行獨占了集中發行與集中準備的特權。抗戰頭四年,“四行”存款額占全國銀行存款總額的80~90%。工商企業方面更藉助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增設一批公司,獨占絲、茶、桐油、豬鬃等重要出口物資的經營,並利用戰時民營工業所遭遇的災難加以吞併。抗戰期間,以四大家族為主體的官辦工業在資本、動力、產量方面的發展速度和總量都超過了民營工業。他們的商辦企業中,以孔祥熙為主的中國實業公司的資本在戰時工業最集中的四川省內即占三分之一以上;由中國銀行投資並由宋家控制的雍興實業公司,1943年即擁有十八個單位,被稱為“西北工業之巨擘”;陳家經營的大華企業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等,也都帶有獨占性質。抗戰勝利後,四大家族官僚資本達到了最高峰。他們利用接收之名,將日偽掠奪中國人民血汗建立的金融機構、工商企業以及土地加以占有,至1946年6月,四大家族控制的官營銀行數已占國民黨統治區銀行總數的70%,所掌管的工礦企業已占全國產業資本總數的80%以上。特別是二陳CC系官僚資本在戰後迅猛發展,不僅以中國農民銀行為核心控制了一大批掠奪農民的農業公司,而且新聞、出版等文化事業的經營也幾乎全為他們所壟斷。

社會影響

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出現和膨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的產物,具有濃厚的買辦性和封建性,對外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依附於帝國主義;對內運用權勢並通過賦稅、統制專賣和通貨膨脹等對人民實行超經濟的劫掠。抗戰前九年間,它以政府名義發行的國內公債達二十餘億元,四大家族控制的銀行從承購公債中積累起財富,其虧損則以賦稅方式向人民榨取。在官僚資本控制下,不僅民族工商業遭受嚴重摧殘,農業經濟日益破產,就是官僚企業本身生產力也十分低下。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國民黨統治區出現空前的財政危機和惡性通貨膨脹,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卻趁機掠奪,更加促使國民黨統治區國民經濟的迅速崩潰,加速了國民黨政權在政治軍事上的失敗以至滅亡。

發展經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沒收了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及其經營的企業,經過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