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吉圖軸》,1942年,徐悲鴻,紙本設色,立軸,縱92厘米,橫61厘米,北京保利2017春拍2875萬成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吉圖
- 作 者:徐悲鴻
- 創作年代:1942年
- 尺 寸:92*61cm
《四吉圖》作於1942年,時徐悲鴻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徐悲鴻來到重慶,在中央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八年(1928-1946年),這段時期他居住在江北盤溪,每天擺渡去中央大學上課,晚上常常點著煤油燈畫畫,戰火的瀰漫與生活的清苦消耗著他,但在藝術上卻是徐悲鴻的一個創作高峰期,不管是出於藝術語言的拓展,抑或為了釋放內心的情緒,許多優秀的作品均誕生於此時。題識:壬午中秋,始成立美術學院,騮兄力也;文裳先生正,悲鴻。
在徐悲鴻的動物畫中,雞是一項重要的題材,尤其是雄雞,富有象徵意義,在逆境中不屈不饒的抗爭,在一片漆黑中“一聲天下白”,這種英雄式的形象在抗日戰爭年代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此幅為《四吉圖》,這在徐悲鴻的同類題材畫作中並不多見。從構圖看,畫面採取了徐悲鴻所常用的格式,一隻雄雞立於盤石上,極目四顧,所不同的是,盤石下面的草叢裡,增添了三隻正在覓食的母雞,於是這一幕便融合了英雄氣概與生活閒趣。英姿颯爽的雄雞像守衛者,守護著家庭的安全,而在抗日戰爭中,不知有多少無名英雄,像雄雞一樣,為守衛家園而貢獻力量,無私無畏,令人敬仰。
畫法上,《四吉圖》中的雄雞造型生動,身姿挺拔,尾巴翹立,羽毛鼓起,昂首凝視,氣勢凜然,不容侵犯。其冠色鮮紅,胸部敷白粉,幾筆粗朴的濃墨掃出尾巴,紅、白、黑相映襯,色彩耀目。奇石呈險勢而出,石下雜草叢生,三隻母雞低頭覓食,其渾圓的身軀,閒適的姿態與雄雞構成鮮明的對比。整體構圖巧妙,造型準確,筆墨在粗率寫意與精謹細緻之間交替,色彩在衝突中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