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劇目,
起源
曲調分為平調、高調、滾板、哭腔四種板式。劇目內容多為民間軼事。由於曲調簡單、柔和,因而大多是反映兒女情長、家庭生活情節和富有抒情特點的劇目。
解放後,襄汾縣文化館曾多次對“四句”秧歌劇種作調查、挖掘、蒐集和研究,特別是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0年又派專人再次進行蒐集整理,還組織沙屯溝村的業餘文藝骨幹進行排演,參加了縣裡舉辦的民眾文化活動表演,頗受民眾歡迎。
劇目
據傳,“四句”秧歌劇的劇目非常豐富,而現今僅蒐集到十多個本戲、四個折子戲。本戲包括《齊(蔡)文姬》、《白玉贊》、《苦結圖》、《雙鎖櫃》、《下汝宇》、《拾萬金》、《慧風扇》、《韓湘子拜壽》、《清風亭》、《三圍堂》、《三開棺》等。折子戲是《雷風冤》、《打花》、《娶丈母》、《深山祭母》等。
專家表示,這種秧歌劇的發展雖不太完善,流行也不廣,主要藝人有李配森(正旦)、李海洋(丑角)、李俊英(小生)、伍丙銀(鬚生)、李憲清(小旦)、胡彥才(老旦)等,均為男性。因其通俗易懂、唱調簡單,在民間長期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