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亭村

四亭村

四亭行政村,屬於壩區。距離鎮8.00公里, 國土面積29.06平方公里,海拔70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富寧縣板侖鄉
  • 面積:29.06 km
  • 下轄地區:13個村小組
  • 電話區號:0876
  • 郵政編碼:663401
  • 人口數量:3109人
  • 火車站富寧站
  • 車牌代碼:雲H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其它相關,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84.00畝(其中:田974.00畝,地2310.00畝),人均耕地0.7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210.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5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57畝,主要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10.3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310戶通自來水,有399戶飲用井水, 有7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5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1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1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1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8.00萬元,畜牧業收入12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02頭,肉牛684頭); 林業收入10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4.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89.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98人,在省內務工450人,到省外務工14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9.85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6戶,共鄉村人口3109人,其中男性1647人,女性1342人。其中農業人口3128人,勞動力2407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7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8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四亭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板侖中學。該村距離中學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1人,中學生1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60.3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990個(勞均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3個,黨員總數47人,黨員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7人。 團員4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油茶、甘蔗、馬鈴薯產業。加強農村適用技術科技培訓。

其它相關

四亭村委會距富寧縣城17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國道“323”線橫穿全境,全村轄13個村小組。2000年前,全村人均有糧僅29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到800元。公糧收不齊,各種稅費交不上,計畫生育任務完不成,社會治安混亂是該村的真實寫照。是個好村落!
四亭村地處國道323線的雲南富寧縣板侖鄉,一排排整齊別致的紅磚瓦房鑲嵌在青山綠水中,格外引人注目。走進村里,寬敞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戶,農戶用上了清澈的自來水,安裝了閉路電視,建起了沼氣池,用上了清潔衛生的廁所,建起了寬敞的廄舍,民眾興起了節約能源的“養豬-沼氣-種植”循環鏈,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景象。這是板侖鄉四亭村黨總支建設新農村的一個縮影。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04年,新一屆村黨總支以實施“雲嶺先鋒”工程為契機,按照“五好”、“五帶頭”要求,在健全完善村兩委各項制度,理順村、組黨組織建設關係的基礎上,認真落實“三培養”措施,千方百計培養本村的“帶頭人”,建立健全黨員培訓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每年對黨支部、村委會成員進行集中培訓3次,培訓人次達300餘人次。同時,切實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全年共發展黨員10名,培養積極分子50人。經過科技培訓,使85%以上的黨員掌握了1-2門實用致富技術,全村有了越來越多的“帶頭人”,“明白人”。每個村都有帶頭人擔任支部書記或村小組長。
村黨總支在抓好組織建設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箇中心,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村“兩委”班子成員把民眾的所需、所盼放在心理,記在筆記本上,多方向跑項目、跑物資,把建沼氣,興修農田水利、村內道路等一件件、一樁樁利民之事千方百計辦好、辦實,為民眾修建了2條村內道路,3條排灌溝,建設了100餘口沼氣池,用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同時,抓住扶貧三項工程大會戰建設的機遇,配合鄉黨委、政府建成舊寨小康示範村和那浪、谷里一、二小組小康及溫飽示範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
精神文明建設
隨著村民們的錢袋子不斷鼓起來,村民賭博之風,封建迷信活動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俗也乘虛而入,使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治安案件時有發生。村黨總支認識到,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村黨總支以“五好文明家庭”評比、“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和文明村創建活動為載體,從民眾的文化生活需要出發,積極組織,廣泛吸引民眾參與到活動中來,以不同的方式傳播精神文明,讓民眾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營造出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由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開展,使村裡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井然有序,降低了刑事案件的發案率,提高了重大案件的破案率。同時,農民越級上訪的基本沒有了,計畫生育率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到規定要求。
四亭村黨總支一班人,因地制宜,積極帶領民眾尋找山區經濟發展新路子,不僅增加了民眾收入,加快了本村經濟的發展步伐,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同步發展。2005年,全村實現人均有糧331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1102元,民眾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貼心人”和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經濟建設
村黨總支在狠抓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理清了“以糧為基礎,依靠大通道發展蔬菜、養豬兩項產業”,儘快讓民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為做強大蔬菜、養豬兩項產業,2004年,由村黨總支牽頭,民眾自發組織成立了蔬菜、養豬2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制定生產計畫、種子購置、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統一步調。充分整合協會,依靠協會運作,在協會組織機構的構建上,突出以黨員為核心,以致富能手為骨幹,以專業化生產為基礎,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的,統分結合,互惠合作,農民自願參加的經營方式,不斷吸引全村的黨員、民眾參與到活動中去。同時,在協會中建立黨支部,形成了協會“搭台”找富路,民眾“唱戲”促增收的發展模式。在協會的帶動下,該村協會會員主動引進種植了300畝優質“合作88”脫毒馬鈴薯和400多畝冬早玉米,發展養豬2000多頭。脫毒馬鈴薯和冬早玉米獲得豐收,生豬出欄500頭,幾項產業共為四亭民眾增收近300萬元。
村黨總支意識到,讓民眾增收僅靠“一條腿”走路不行,要多條腿走路致富的路子才能更寬。村黨總支根據富餘勞動力多的實際,積極與鄉黨委政府、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繫,諮詢各地務工信息,先後組織了1800多人次到廣東東莞等地務工,部分民眾通過外出務工收入蓋起了樓房,購買了電視機、洗衣機、冰櫃、機車、農用車等。在向外輸出勞動力的同時,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羅富高速公路動工建設工程量大、工人極度緊缺的機遇,及時與高速公路各契約段協調,組織當地剩餘勞力到高速公路各施工路段就地務工,每天創收30-50元。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當地民眾增收了90多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三二三國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