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二一引《瑞竹堂經驗方》。主治婦人女子,小便不順,甚者陰戶疼痛。
基本介紹
- 名稱:四七湯
-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一引《瑞竹堂經驗方》
- 組成:半夏、厚朴、赤茯苓、紫蘇葉、甘草、香附子
- 主治:婦人女子,小便不順,甚者陰戶疼痛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四七湯蘇半夏苓,棗姜煎服氣時清。
組成
半夏(湯泡七次)一兩、厚朴(姜制)、赤茯苓各五錢,紫蘇葉二錢,甘草二錢,香附子五錢。
用法用量
上㕮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加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加琥珀末一錢調服。
主治
婦人女子,小便不順,甚者陰戶疼痛。
附方
名稱:四七湯
組成: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
用法:上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三次
主治: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內結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則欲死
名稱:四七湯
組成:桃仁、銀花、紅花、五靈脂、香附、山楂各一錢,木通五分
用法:水煎,微溫服
主治:痧因血滯而痛者
出處:《治痧要略》
名稱:四七湯
組成:蘇葉、半夏、厚朴、赤茯苓、陳皮、枳實、南星、砂仁、神曲各一錢,青皮七分,蔻仁六分,檳榔、益智仁各三分
用法: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主治:梅核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
名稱:四七湯
組成:厚朴九分,茯苓一錢二分,半夏一錢半,紫蘇六分
用法:加生薑,水煎服
主治:七情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梅核,在咽喉之間;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痰涎壅盛,上下喘息;或呃逆噁心。兼治憂思過度,小便白濁者。治婦人惡阻,大效。
出處:《和劑》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指南捷徑六書》:“四七湯蘇半夏苓,棗姜煎服氣時清。”
《瑞竹堂經驗方》:“四七湯治女子小便甚者,陰戶疼痛,加香附子、甘草,湯成點琥珀末。”
《女科醫則玄要》:“婦人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不用治而自愈。若白淫或一時放白水,寡婦尼姑多有是疾,此乃鬱火也,宜降火為主。或有勞傷腎虛,或有心虛而得,或因思慮過度。若過慮傷脾,宜四七湯。四七湯,半夏五兩,濃朴三兩,茯苓四兩,益智三兩,蘇葉三兩。上每服四錢,姜七片、棗一枚,水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