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又名《濟生方》中醫藥書籍。宋·嚴用和撰。
基本介紹
- 書名:嚴氏濟生方
- 又名:濟生方
- 作者:嚴用和
- 類別:中醫
- 頁數:共十卷
- 出版時間:宋寶祐元年(1253)
《嚴氏濟生方》又名《濟生方》中醫藥書籍。宋·嚴用和撰。
《濟生方》,方書,又名《嚴氏濟生方》,10卷。南宋嚴用和(子禮)撰。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成書。分類輯錄內、外、婦科方論,凡醫論80則,醫方433首(據玉枝...
《嚴氏濟生方》又名《濟生方》中醫藥書籍。宋·嚴用和撰。...... 《嚴氏濟生方》又名《濟生方》中醫藥書籍。宋·嚴用和撰。書名 嚴氏濟生方 又名 濟生...
蒼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具有疏風止痛,通利鼻竅之功效。主治鼻淵之風熱證。症見流黃濁鼻涕,鼻塞不通。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急慢性...
益智仁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三。主治腎經有積冷,疝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其脈沉緊。...
蒼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主治鼻淵,鼻塞,流濁涕不止,前額頭痛。現代常用於治療鼻竇炎、急、慢性鼻炎、過敏性...
延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三。具有溫里散寒,行氣化瘀之功效。主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腸閉。...
(重訂嚴氏濟生方如意丸)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方劑主治:小兒夜啼,發熱驚恐,痰喘氣促,及急驚風,...
杏參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二。主治墜墮驚恐,渡水跌扑,疲極筋力,喘急不安。...
蒼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五。具有疏風止痛,通利鼻竅之功效。主治鼻淵,鼻流濁涕不止。...
白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一。主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腸溏泄,手足厥冷。...
1 桂香丸藥方(一)∶《重訂嚴氏濟生方》 2 桂香丸藥方(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桂香丸桂香丸藥方(一)∶《重訂嚴氏濟生方》 編輯 [...
粉紅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小兒白口症,咽喉惡聲嘶啞。...
六柱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嚴氏濟生方》。具有溫補脾胃,收澀止滑之功效。主治①《醫方類聚》引《嚴氏濟生方》:元髒氣虛,真陽...
陽起石丸-《重訂嚴氏濟生方》【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組成】陽起石(火煅紅,研極細) 鹿茸(酒蒸,焙) 韭子(炒) 菟絲子(水淘淨,酒浸蒸焙,別研細...
嚴用和,字子禮,江西廬山人,約生活於1199至1267年,於南宋慶元至鹹淳年間,享年大約七十餘歲,臨證數十年,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醫療經驗。著有《濟生方》和《濟生續...
《重訂嚴氏濟生方》1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 枳殼(去瓤,麩炒) 川大黃60克(銼,微炒) 羌活(去蘆) 木香(不見火)...
茜根散·《重訂嚴氏濟生方》【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組成】茜根 黃芩 阿膠(蛤粉炒)側柏葉生地黃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秘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四。具有溫腎補虛固澀之功效。主治下虛胞寒,小便白濁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嚴氏濟生方》腎氣丸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加味腎氣丸與十補丸均由腎氣丸加減而成,具有溫補腎陽作用。前方重用附子,並減滋陰藥之量,加車前子利水,牛膝導下,故...
當歸飲子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方由四物湯合荊芥、防風、黃芪、白蒺藜、何首烏組成。適合於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赤疹瘩瘤...
八味順氣丸《重訂嚴氏濟生方》 八味順氣丸組成 白朮、白茯苓、青皮、香白芷、陳皮、天台烏藥、人參、甘草[1] 。八味順氣丸用量 ...
冷補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五。具有滋補腎陰,清熱潤肺之功效。主治腎水燥少,不受峻補,口乾多渴,耳癢耳聾,腰痛腿弱,小便赤澀,大便或難。...
▪《楊氏家藏方》 ▪《嚴氏濟生方》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主治①《楊氏家藏方》:肺氣不利,咳嗽上喘。②《不居集》:久嗽肺虛成癰痿。...
1.原書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水腫門》:“陰水為病,脈來沉遲,色多青自,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陰水也,則宜用溫暖之劑,如實脾散、復元...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組成】當歸(去蘆,酒浸) 赤茯苓 黃耆(去蘆) 片子薑黃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
北宋的三大經方家有陳師文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嚴用和的《嚴氏濟生方》等;因經驗方的盛行,北宋徽宗也曾主持編纂《聖濟總錄》二...
防風湯,在詞條中共有九個藥方,現記載它們的來源:1、《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權方;2、《重訂嚴氏濟生方》;3、《症因脈治》卷一;4、《宣明論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