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昌筠

嚴昌筠

嚴昌筠,男,中共黨員,46歲,國電長源荊門熱電廠民調辦主任、荊門市義工聯秘書長、荊門市志願者聯合會會長。曾榮獲團中央“全國優秀志願者”、“中國好人”、湖北省“荊楚雷鋒”、湖北省道德模範、湖北省總工會“職業道德先進個人”、荊門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他的家庭2014年被全國婦聯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昌筠
  • 外文名:Yan Chang Yun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0年5月6日 
人物介紹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所在志願服務組織:荊門市義工聯、荊門市志願者聯合會
主要服務項目:助學、助殘、敬老、環保、紅十字救援
何時起參加志願服務活動:1998年5月
累計參加志願服務時數:5200小時
人物故事:
“周六上午,去救助站為流浪人員做年飯。”
“4日,去龍泉街道鳳台社區為老人理髮、曬被子。”
……
藉助微博、微信、義工群,荊門義工聯秘書長嚴昌筠春節前後共發出17道這樣的召集令。
9年前,作為國電長源荊門熱電廠一名普通職工,嚴昌筠和同事曾博發起註冊了湖北首家NGO組織—荊門義務工作者聯合會。
如今,嚴昌筠身邊已聚集註冊義工2000多名。身穿“紅馬甲”的荊門義工,如簇簇跳動的火焰,溫暖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天。
3日至4日,記者來到荊門,走近嚴昌筠和他的夥伴們,聽他們傳遞愛的故事,感受一個城市的溫度。
在幫助他人中提升生命價值
“我不認同‘堅持’這個詞。”面對為何能堅持9年的追問,嚴昌筠的回答很乾脆。
“我收穫了快樂,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有啥理由放棄?”他反問。
吳啟術,來自重慶的打工者。嚴昌筠和一群熱心義工的關愛,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4年過去了,嚴昌筠仍清楚記得當時見到吳啟術的情景。
“那時他雙腿反覆感染潰爛,連骨頭都露出來了,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惡臭。一進他屋子,就有蒼蠅撲面飛來。”
交談中,嚴昌筠得知,吳啟術因建築事故致下肢癱瘓,靠工友接濟度日。
“問他現在最需要什麼?他一字一句說:‘求求你們,幫我把這兩條腿砍了吧!’”嚴昌筠說,當時他錐心般難受。
當天,吳啟術的遭遇在荊門義工論壇上迅速發酵,引起社會多方關注。荊門市一企業主動承擔了吳啟術全部醫療費用。
隨後的4個月治療里,嚴昌筠組織義工一天24小時不間斷陪護。義工們的行為,經地方媒體報導後,感動了眾多熱心市民,他們紛紛趕到醫院看望,送來了骨頭湯、魚湯……
“這件事後,不少市民深受感動,紛紛加入我們義工隊伍。”嚴昌筠說。
吳啟術出院後,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嚴昌筠又四處為他聯繫工程監理工作,讓他能夠自食其力。
“前不久去看他,他剛接了個工程回來,興致勃勃地還要與我喝一杯呢!”嚴昌筠很欣慰。
小小的幫扶,讓一個重殘人變成城市建設者。嚴昌筠見證了幫扶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為自己活著是單調的,只有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活著,生命才會豐富多彩。”嚴昌筠說。
做義工9年,在妻子陳葳看來,嚴昌筠已上了癮。“不管什麼時候,電話一來他就跑了。”陳葳說:“讓他去買件衣服都沒時間,身上那件襯衣還是結婚前買的。”
嚴昌筠的時間去哪兒了?其實,他工作之餘走遍了荊門的背街小巷和山山水水—
9年來,他組織義工近3萬人(次)參與愛心幫扶活動;
他8次走進中國最大移民安置庫區—鐘祥大柴湖,扶貧濟困;
他踏遍山鄉100多個村組,走訪貧困學生200多名,開創了與深圳南山義工聯聯合助學新模式;
他對數千名校外青少年、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進行防艾干預……
“他每次安靜地陪在受助者身邊,拉著他們的手,輕聲與他們交流的那一刻,是我見過的最美畫面。”一位義工大姐說。
在愛的接力中傳遞善的力量
3日,荊門市一醫住院部19樓,陳梅林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見到嚴昌筠,陳梅林笑了:“我剛還想著要給你打電話,讓你照顧下馮大哥。沒想到你就來了。”
“我剛從那邊過來,一中的趙校長正帶著幾十個學生幫老馮賣氣球呢。”嚴昌筠說。
與醫生交流病情後,嚴昌筠細心叮囑陳梅林:以後要少沾涼水。
“那咋行,馮大哥每天都得擦洗。中午我就得趕回去給他收拾髒衣服。”
陳梅林口中的馮大哥,名叫馮其良,與她非親非故,是一名因煤礦事故高位截癱的四川籍農民工。
從2008年到現在,陳梅林照顧馮其良已整整7個年頭(湖北日報2011年11月26日曾以“人間大愛重如山”做過報導)。
4年前,嚴昌筠找上門,希望義工聯能夠把擔子接過來,被陳梅林拒絕了。她說:“做好人難,做一輩子好人更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難就不做。”
從那時起,嚴昌筠就默默地來到陳梅林家,幫助照顧馮其良。
“一個電話,嚴老師就趕過來了。多虧了他,我才能堅持這么長時間。”陳梅林說。
愛激發出愛,愛感染著愛!
2011年,在嚴昌筠引導下,陳梅林正式註冊成為荊門義工聯一名義工。
在公益路上獨自摸索多年,一下子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陳梅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在嚴昌筠眼中,陳梅林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在需要她的人身邊旋轉。”“城區很多病殘老人都知道她的電話。一個電話,她就跑去了。”
有人說,嚴昌筠就像一塊愛的磁鐵,凝聚著這座城市善的力量。
在他的感染下,“知心姐姐”車友菊來了,扛起了義工聯“敬老”的大旗,穿街走巷為老人理髮、曬被子、做衛生……她由衷地說:“這個社會不缺少金錢物資,需要更多的感動。在義工聯這個大家庭里,我收穫了感動。”
還有:資助學生賣掉自家房屋的公交公司員工孟麗華;每月從工資中拿出200元幫助貧困家庭的保全袁永林;失去右手,自學考取社工證的盧俊華……
一個又一個義工,因愛相聚、傳遞大愛。
勿以善小而不為,匯聚小善成大愛。
馮其良對嚴昌筠說:“沒有陳梅林,我活不到今天。我沒有親人,你們就是我最親的人。”
創造生命奇蹟的燒傷女青年李英翠有個心愿:“以後我也要去做一個義工,像你們那樣幫助別人。
在不斷創新中成就公益夢想
從最初幾十個人,到現在的2000多人,荊門義工隊伍9年間不斷壯大。
作為這支隊伍核心人物之一,嚴昌筠一直在思考:這支隊伍將走向何方?
理念的分歧在內部已現端倪,該如何平衡矛盾?
“好在我們做公益的目標是一致的,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嚴昌筠說,自己很多時候就像一個“和稀泥”的人。
經過深思熟慮,嚴昌筠和盤托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義工聯作為第三種力量(平台)的定位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得以明確。
“成立之初,我們一直刻意保持草根性,不跟政府和企業接觸,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公益資源的利用。”嚴昌筠說。
李英翠、小梅、馮其良、吳啟術……在這些大的救助中,無力感、無奈感常常讓義工們沮喪。
“那時候,救助金主要來自義工募捐,平常的一些慰問金、活動經費靠大家AA制均攤,都很有限。”義工聯理事覃曉萍說。
嚴昌筠開始帶領他的義工夥伴自我突破:
提倡做“快樂義工”,鼓勵義工用自己的時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陪老人聊聊天,聽老人發發牢騷,幫老人洗腳、剪腳趾甲……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事,在嚴昌筠看來,都是義工應該去全身心做的事,“能夠給別人帶去快樂,並快樂自己的事都是‘善事’,沒有大小之分。”
義工聯與政府、企業合作。省運會、八藝節、道德講堂、漳河游泳節……一些重大活動上出現了荊門義工的身影;依託政府機構,義工聯先後成立了義工救助服務隊、防艾項目組、臨終關懷服務隊;義工聯聯合數十家企業,救助特校殘疾學生和社會貧困家庭。
義工聯的活動開始從零散型向項目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過去,我們是碰到就管、求助就上,現在注重項目化、專業化。”嚴昌筠介紹,僅近兩年,荊門市義工聯就先後實施了七彩光殘疾人互助社、雪松輪椅俱樂部、石榴花助學、藍天計畫、陽光家園等5大項目。
路越走越寬,嚴昌筠也越來越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