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池(1547-1625),名瀓,字道澈,號天池,常熟人。曾任福建邵武府知府。嚴天池在琴藝上師從名師承繼精華,合百家之長,創立了“清、微、淡、遠”的琴曲風格;組建了明萬曆年間第一個琴社——“琴川社”,創立了虞山琴派,編訂了《松弦館琴譜》(清《四庫全書》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譜),並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論綱領,改變了當時琴壇盛行以文對音的偏頗,提升了音聲本身的藝術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天池
- 出生日期:1547
- 逝世日期:1625
- 職業:福建邵武府知府
基本信息,人物趣聞,個人作品,
基本信息
嚴天池(1547-1625),名瀓,字道澈,號天池,常熟人。
57歲時,嚴天池出任福建邵武知府。上任前,他向常熟城隍發誓:“要做個清官,決不從邵武帶一分不義之財回家。”到任後,發現那裡獄中犯人很多,就對關押的犯人的案件一件一件清理,平反了不少冤案。邵武地區常常鬧水災,嚴天池不顧勞累,實地進行考察。發現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就發動民眾籌集經費,興修水利,戰勝水患。從此,邵武地區,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他看到有一個當稅使的太監,不顧百姓死活,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嚴天池同他說理,他不聽。嚴天池收走了他收稅文書,使他無法再收稅,但因此得罪了人。在嚴天池任滿回家時,百姓送他萬民傘,並夾道焚香跪送。嚴天池在邵武時,謝絕一切禮品。但有一項茶菓銀,他再三推謝,同僚們勸他無論如何一定要收,他為此事,回家路上一直愁眉不展。當船到蘇州時,他走出船艙,站在船頭觀看。看到州塘兩岸的橋樑東塌西倒,行人過橋很不方便。他就吩咐手下人,把邵武三年收的茶菓銀用來修這些橋樑。他那裡知道,州塘從蘇州到常熟全長70里,有200多座橋樑。那些茶菓銀遠不夠用。後來,從家裡拿出不少積蓄添上。
嚴天池從邵武卸任回家後,經常與琴友在一起,切磋琴藝,探討琴學理論,收集整理琴譜,組織琴川琴社開展活動。嚴天池68歲時,在他主持下,《松弦館琴譜》編成了。深受大家歡迎,一度被琴界奉為正宗。虞山琴派在吸收各家的長處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明代琴壇上,深受大家讚賞,成為當時最有盛名的琴派。在中國琴學史上,嚴瀓和徐青山都是有名琴學理論家。
人物趣聞
嚴天池的父親嚴訥曾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嚴天池從小喜愛操琴。他從師多人,特別是婁東著名的古琴家陳愛桐的兒子陳星源。經陳星源的悉心指導,嚴天池的琴藝打下紮實的基礎。嚴天池50歲時,與徐青山等琴友組織琴社。經常與琴友在一起彈琴,交流琴藝,天池總是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學習他人的長處。有一次,天池和琴友在讀書台彈琴,一個打柴人路過。歇下擔子,站在一旁細聽。聽著聽著,忍不住笑著說:“第五弦沒有調準。”有位琴友馬上打斷說:“你是何人,也懂彈琴嗎?”而天池則馬上停下琴來,檢查琴弦,果然第五弦沒有調好,虛心向打柴人討教,後來還和打柴人交了朋友。
個人作品
《松弦館琴譜》是清《四庫全書》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譜,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性琴譜,從嚴天池在該譜前所寫的《琴川匯譜序》所說“御曲凡二十有二譜而藏之,以備遺忘”中可以看出,《松弦館琴譜》所收琴曲都是嚴天池會彈曲目。該譜在嚴天池的主持下,由琴川琴人趙應良等編訂而成。
《松弦館琴譜》初次刊定是在明萬里甲寅年(公元1614年),原版藏於常熟嚴家,該書收錄嚴天池彈過的曲操共22曲,因遭明末兵燹,“版厥其半”。後嚴天池之孫嚴炳,手錄其闕,捐貲會梓,訂成全書,嚴炳補版以後曲目已增至2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