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田村

嚇田村,位於坑梓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牛背村、牛湖村、龍湖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村內有老鴉山、求水山、大嶺山,最高海拔100餘米;村西南有石橋坊水庫、老鴨山水庫。約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始祖黃奇純從大水灣村搬到此地,建龍敦世居。建村伊始,與鄰村"田段心"都地處山坳平地,由於田段心村地勢相對較高,故稱龍敦為下田段,後簡稱"下田",因深圳地名多用"嚇下"字,故名嚇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嚇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 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2015年末,戶籍人口180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97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5歲(男);海外留學1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實行村改居,嚇田村設為嚇田居民小組,村民轉變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
石田路、新湖南路、龍興路穿村而過。1972年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91年通電話,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龍田荔枝公園。
該村黃姓族人參與了歷屆黃氏族譜的編修,最新版為2014年由坑梓黃氏宗親聯誼會續修的《深圳坑梓黃氏族譜》。
龍敦世居,約建於清鹹豐年間,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為三堂兩橫四角樓圍屋。圍屋前有禾坪,禾坪前原有月池,現已改為籃球場。圍屋坐西南向東北,面寬60米,進深73米,建築面積4380平方米,均用三合土夯築而成。圍屋圍繞在三堂兩橫四周,均為兩層,外牆開槍眼;圍屋原有四角樓,現存三座,另有望樓一座,均為三層,歇山頂,牆上開有瞭望窗及槍眼。四周的圍樓和橫屋被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天井院,每戶一天井院,其中臥室、廚房等一應俱全。圍屋內排水溝縱橫相連,排水設計合理。正大門上貼有一副對聯“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穿過正門,抬頭能看到不少精美木雕,最下方的雀替是大翻滾的雲紋,上有鳳凰。雀替頂著出挑的大梁,大梁通過斗拱支撐此椽木。出挑的大梁和樑上斗拱的花紋複雜。1983年,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出資重修了龍敦世居。
黃氏宗祠,位於龍敦世居內,建於清鹹豐元年前後,1983年重修。祠堂左右與橫屋相連。
村中有2口基本一樣的古井,位於龍敦世居左右兩邊。水井井口呈圓形,用麻石築成,直徑約180厘米,深6米左右,井壁用青磚砌築而成。後因安全問題已封井。
該村於2011年成立了嚇田姑嫂互助聯誼會,聯誼會有會歌。這是一個由原籍該村外嫁女和該村媳婦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民眾組織。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在惠陽淡水上空空戰,日軍飛機失控墜毀後,在嚇田一角爆炸並形成大坑。戰爭結束後,許多村民在坑裡挖飛機殘骸售賣,後村民遂稱此坑為飛機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