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榨村

嚇榨村,位於坪山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榨村及坪環社區牛角龍村、沙湖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南面有架松山(也稱封神山)、長江嶺,北面有豬牯嶺,其中架松山最高,海拔435米。據《坪山沙湖鄒氏族譜佳蔗分譜》記載,清乾隆年間,鄒姓先祖興建佳蔗世居(平面布局見示意圖),形成現嚇榨村。鄒姓先祖農商並舉,擁有“五友堂和六怡堂”商號,六怡堂開設的榨油作坊名為“下榨”,後因筆誤寫成“嚇榨”,故以此為村名。1980年,因舊村民居破舊崩塌及人口增加等因素,村民在舊村附近興建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嚇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沙湖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沙湖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鄒姓。南宋時期,鄒姓先祖從福建汀州遷移至廣東大埔;宋末元初從大埔遷移至廣東長樂龍潭;元末明初從長樂龍潭遷移至沙湖;清乾隆年間遷移至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11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4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86歲(男)。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20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小麥、花生、番薯、甘蔗等。隨著"三來一補"企業的引進,部分耕地對外出租,村集體經濟也逐步轉型。2007年,成立深圳市坪山沙湖股份合作公同嚇榨分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和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糖地瓜、米餅等。
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錦龍大道、同富路、中山大道經過該村。1976年通電,1992年通電話,1993年通自來水,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6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30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部分房屋牆體存在不同程度破損,保存較好的已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代表性民居佳蔗世居、又名鄒氏圍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由鄒姓先祖興建。朝向東偏北35度,面寬63米,進深40米,占地面積2520平方米,三堂兩橫布局,兩邊有轉斗門,有前排屋、禾坪和半月池等、夯土牆,木樑架,灰瓦頂。世居現在只剩部分建築,果園和環繞場屋的水渠均已無存,在世居入口處上方,有一塊碑刻,刻文"佳蔗世居"仍依稀可辨。佳蔗世居已於2012年被公布為坪山新區不可移動文物。
村內還保存有一座門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高2層。現部分牆體脫落,破損較為嚴重。
鄒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三進(廳),即上廳、中廳和下廳。現破損嚴重,已不再作為宗祠使用。
每年清明節,該村鄒姓村民攜帶祭品到坪山赤坳墓園祖墳燒香祭祖。
代表性人物∶
鄒育文(1898—1980),商學博士,嚇榨村第一位博士。
鄒家旭(1922—1946),1943年參加東江縱隊,任班長,1946年在惠陽縣東河戰鬥中犧牲。
鄒毛偉(1925—1945),又名鄒毛渭。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5年冬在坪山三洲田戰鬥中犧牲。
鄒雨珍(1927—1948),1945年參加東江縱隊,任惠東寶人民護鄉團班長,1948年在惠東縣多祝戰鬥中犧牲。
鄒噱珍(1934—),1960年畢業於武漢水利學院並在河南水利廳工作,1963年調至惠陽水電局工作,1982年在深圳城建集團任主任工程師,1987年取得深圳市第一批高級工程師職稱,1988年後調任香港海鵬公司經理、凱達公司副經理等職。
鄒家棟(1948—),1968年畢業於廣東省航運學校,後在廣東省太平船隊任船舶駕駛助理工程師。1978年調至深圳市民政局,歷任科員、科長、處長等職,曾兼任深圳市社團總會會長、老區建設基金會會長、殯葬協會會長等社會職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