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曲果林

噶丹曲果林,在山南地區乃東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北的地區駐的澤當鎮。寺廟西距山南電影院約100米,東面為貢布山,北邊有雅魯藏布江,環境幽雅寧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噶丹曲果林
  • 地點:山南地區乃東縣境內
  • 修建時間:1900年
  • 面積:8090 m
噶丹曲果林是在“彭得列謝林”的基礎上建造的。彭得列謝林建於第七世達賴格桑嘉措(1708~1757)時期,屬噶瑪噶舉紅帽系寺廟。由於它反對頗羅鼐(1689~1747)政權的統轄,因而受到頗羅鼐的鎮壓而被取締疑義建為格魯派寺廟“噶丹曲果林”。
噶丹曲果林由甲央頓珠等人於1900年修建,歷時十二年。初定員額為130人,後增至145人。平面呈方形,面積8090平方米,(東西長89.2米,南北寬90米)。東、西牆垣正中各有一大門,其中東大門寬5.9米。主殿居北部,坐北朝南,主殿左側有一拉章,其前左為誦經場,右為拉康,四周為僧舍。
噶丹曲果林主殿大門外有前4柱後2柱的門房,大門內為經堂。經堂進深6間面闊7間,高2層,形成高側天窗,堂內四壁繪滿壁畫;堂內柱子及柱橫木有雲紋、花瓣、龍紋、蓮花紋及繁縟的幾何圖形等。穿過大經堂後門便進入供佛大殿。大殿中部有東西一排大柱(四根)通至第二層之上,柱頭有木雕與彩繪組合的裝飾圖案,繁縟絢麗。大殿四周皆繪有佛像,以北、西、南三面為主:北面繪有四大佛像,皆紅帶,雙手合掌於胸前,盤腿坐於須彌座上,後有背光,背光外圈飾日月垂合圖案;在四大佛像上方之間夾繪有3尊小佛像。西面壁繪有3尊小佛像。西面壁繪有兩大三小佛像,高髮髻,袒右肩,披袈裟,佩紅帶;左手捧綠色寶瓶,右手下垂指地,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身後有背光,背光外圈亦有日月圖案。南面壁皆為小佛,上排3尊、下排4尊,皆有背光,高髮髻,袒右肩,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惟手勢各異:或右手指地,或雙手合掌於胸間,或雙手相疊置於腿上。寺內原主供一幅釋迦牟尼唐卡,還有一座高二層樓的靈塔,塔內葬有頗羅鼐遺體。主殿大門上原懸有一橫匾額,系1743年(清乾隆七年,藏曆之木虎年)時乾隆帝賜給噶丹曲果林的,匾額漢文為“大安寺”3字,邊款有字形較小的藏文。
噶丹曲果林採用傳統的藏式建築藝術,造型美觀,雕繪華麗。寺廟毀於“文革”中,後逐漸修復。
噶丹曲果林珍藏有一副鎏金馬勒甚為珍貴。傳為藏王頗羅鼐·索朗多傑(清代愛國民族領袖人物。後藏人。1705年任拉藏汗地方政權傳事官。1720年任孜本,1723年任噶倫,1727年因平亂有功封為“貝子”,多次受到清政府嘉獎,以功進封貝勒、郡王等爵)的馬鞍。鞍橋長56厘米,高26厘米,木製,前後飠鎏金銅皮,周圍鑲連珠。銅皮有綠松石鑲嵌的蓮花、寶輪等圖案。鞍上有綠色平絨坐墊。鞍兩搭呈瓶狀,黑平絨邊原綴有上千顆珍珠組成雲紋圖案,鞍搭中為減地平絨牡丹紋。馬鞍造型獨特,裝飾華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