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器(火焰噴射器)

噴火器(火焰噴射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噴射燃燒液柱的近距離火攻武器。亦稱火焰噴射器。主要用於攻擊火力點,消滅防禦工事內的有生力量,殺傷和阻擊衝擊的集群步兵。噴火器噴出的油料形成猛烈燃燒的火柱,能四處飛濺,順著塹壕、坑道拐彎粘附燃燒,殺傷隱蔽處的目標,並有精神震撼作用。由於燃燒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產生有毒煙氣,能使工事內的人員窒息。在攻擊坑道、洞穴等堅固工事時,噴火器具有其他直射武器所沒有的獨特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噴火器
  • 亦稱:火焰噴射器
  • 用途:消滅防禦工事內的有生力量
  • 類型:攜帶型噴火器、車載式噴火器
噴火器簡介,分類,使用歷史,發展簡史,性能特點,裝備現狀,發展趨勢,主要性能,

噴火器簡介

噴火器有極大的殺傷力,用於進攻碉堡,和破壞建築物。

分類

噴火器有攜帶型和車載式兩種主要類型:①攜帶型噴火器。由單兵背負使用,壓源為壓縮空氣或無煙火藥,全重23千克左右,裝油料10~18升,可持續噴射數秒鐘或3~10次,最大射程為40~80米。②車載式噴火器 。亦稱機械化噴火器。安裝在坦克或裝甲車上,可攜帶200~1500升油料,能持續噴射數十秒或數十次,最大射程為200米左右。此外,還有手提式噴火器、重噴火器、地雷式和堡壘式噴火器等。

使用歷史

公元763年,希臘人就發明了一種稱為 “希臘之火”的縱火劑,並首次套用於實戰。第二年拜占庭帝國的海軍中艦船上安裝長銅管噴射 “希臘之火”,消滅了撒拉遜人的艦隊,後來,在717年阿拉伯軍隊圍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時,拜占庭軍隊使用了一種被後人叫作 “拜占庭液火噴射器”的噴火兵器,在擊退阿拉伯人的進攻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史料中關於噴火武器的最早記載,便不論是”希臘之火”還是 “拜占庭粹火噴射器”,都沒有留下關於燃燒劑成分和噴火裝置的詳細資訊。
噴火器噴火器
第一支現代噴火器是由德國人R·菲德勒於1900年發明的。現代噴火器主要由油瓶、壓縮裝置、輸油管、點火裝置和噴火槍組成。菲德勒的發明原本是作為一種演習器材而設計的,後來德國軍方認為 該發明有實戰意義。但菲德勒的噴火器過於笨重,攜帶不便,射程太近,威力也不夠大,所以對其進行了多次改進。1912年,德軍裝備了攜帶式噴火器,並成立了由48名專職消防兵組成的噴火分隊。這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裝備部隊的噴火器,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噴火兵分隊。
噴火器噴火器
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年,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德軍和英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相對峙,雙方士兵隱蔽在相距很近的戰壕里。在經過多日的沉寂之後,2月26日清晨,突然從德軍戰壕里吐出無數條火龍飛向英軍陣地,英軍士兵被這突如其來的火攻嚇得驚惶失措,紛紛四散逃命。雖然士兵傷亡不大,但丟掉了陣地。
首次使用噴火器成功後,德軍又多次用它作戰,取得一定戰果。這對德國的交戰國英、法、俄等國震動很大,於是也開始研製噴火器。其實,早在1898年,俄國工程師基格爾就曾向俄國陸軍提出了一種輕型、攜帶式噴火器的設計圖,但軍方上層人物以 “不現實”為由而拒絕了,這致使德國搶先研製出噴火器,並在戰爭中給英、法、俄等國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噴火器,用的是石油產品的混合油液,射程僅10餘米,並且比較笨重。一次大戰後,義大利首先研製出了車載式噴火器,並在1935年入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時首次使用。1942年,美國哈佛大學發明了凝固汽油,使噴火器的射程成倍增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島嶼奪戰中,美軍使用新型噴火器對付隱藏在坑道、洞穴、地堡內的日本兵,取得了很大戰果。
噴火器噴火器

發展簡史

追根溯源,人類在戰爭中用火的歷史,幾乎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悠久。
中國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就已把石油用於戰爭中的火攻,在五代時期的919年,開始出現了以鐵筒噴射火洞的 “噴火”。到了北宋初年(公元10世紀末期),火藥用於軍事之後,軍隊裝備了一種構造更完善的噴火器 “猛火油櫃”。它以猛火油(即石油)為燃料,用熟銅為櫃,下有四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前部裝有 “火樓”,內盛引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 “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油經 “火樓”點燃噴火,用以燒傷敵人和焚毀戰具。當時還有一種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沉重的油櫃,便於攜帶、移動。這是史料中關於噴火武器最早的詳細記載,可看作是現代噴火器的原始雛形和起源。
噴火器噴火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於1915年6月19日首次在比利時的貝朗古爾特區使用了噴火器。它很快引起了各國的注意,紛紛仿效研製自己的火焰武器。5個月後,俄國試製的噴火器投入戰場。從此,噴火器作為火焰武器大大發展起來。30年代,噴火器已奠定火焰武器的基礎。德國、英國、蘇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先後製造了使用油料、油瓶、噴槍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噴火器。有些國家不但發展了輕便噴火器,還同時成功地研製發展了重型噴火器,如地雷式噴火器、機械化噴火器等。
噴火器噴火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噴火器提供了更多的試驗和使用機會。幾乎所有噴火器都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包括油料的改進、噴槍的設計、油瓶和點火具的改革等。所不同的是,很多國家的噴火器始終處在試驗階段,未等到定型便又改變設計,型號更換很快。例如,在1939至1942年的短短四年間,蘇聯的噴火器就經歷了由T型到POKO-1式、POKC-2式及POKC-3式的變化。美國M1、M2系列噴火器的變化也很快,直至M2A1-7式才穩定下來。
50年代,噴火器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不但體現在噴火器的工藝和戰鬥性能上,而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兩種動力原理不同的噴火武器。這就是:以美國M2A1-7式為代表的採用壓縮氣體作為壓力源的噴火器;以蘇聯ЛПO-50式為代表的採用火藥作為壓力源的噴火器。前者由長短兩個油瓶、壓縮氣體瓶、軟管和噴槍等部分組成,採用壓縮空氣或壓縮氮氣作為油料噴射的動力,將受壓油料從油瓶經軟管送至槍口,由點火裝置將油料點燃後,呈一火柱噴向目標。後者去掉了氣體瓶,所有鋼瓶均裝油料,油瓶內設有火藥筒和燃燒室等裝置,利噴火器
噴火器噴火器
用油瓶內火藥迅猛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作為油料噴射的動力,將油瓶內的油料壓出,經軟管流至噴槍,槍口的油料點火管與扳機接通發火,將油料點燃噴射出去。 60年代至80年代是噴火器激烈變革並飛躍發展的時期,一些國家研製了超越傳統結構的新型噴火器。如美國從60年代開始另闢蹊徑研究燃燒機制,探討設計新概念。它從反坦克火箭武器中得到啟發,借用各種現成的部件,於70年代初將4管便攜多發火箭彈式火焰武器投入越南戰場,取得效果。幾年之後,定型為M202式燃燒火箭彈發射器。隨後,前蘇聯、聯邦德國等國家也研製了火焰彈式火焰武器。與此同時,很多國家仍堅持傳統的液柱式,但在工藝、設計、材料、結構上進行大力改進。如義大利設計的T-148/A式噴火器,在傳統的油瓶壓力瓶結構上進行了改革,去掉壓力瓶,油瓶兼負壓力瓶功能,同時在點火具、輸油管等許多方面改變設計,從而成了性能優良的現代液柱式噴火器的先進代表,並與美國M202式噴火器並駕齊驅,成為當代最佳火焰武器。

性能特點

現代噴火器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設計模式,它們各具特色,性能也不盡相同。
噴火器噴火器
噴火器按質量可分為攜帶型噴火器和重型或車載式噴火器(亦稱機械化噴火器)。攜帶型噴火器體積、質量小,可藉助背具由單兵背負,噴射次數少,最大射程為40~80m。重型噴火器的體積和質量都相對較大,一般裝在車輛上或拖車上。其射程普遍比輕型的遠,噴射次數也多。有的噴火器裝在坦克上代替主炮,成為坦克噴火器或噴火坦克。前蘇聯的TO-55式噴火坦克可算是當代最先進的機械化噴火器。它全自動噴火,機動靈活,作業量大,火力猛,能以每分鐘噴射7次的速度作戰,射程達200m。其機動性能與T-55坦克相同。 噴火器按發射動力原理,也可分為壓縮氣體式噴火器與火藥式噴火器。前者採用壓縮氣體作壓力源,優點是出油量可以控制,只要有壓縮氣體供應,不必頻繁拆瓶裝藥,但射程會受壓力源氣體壓力大小的影響,且後勤供應有時會遇到困難。後者採用火藥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作壓力源,優點是壓力恆定,不存在減壓問題,且操作簡便,射程較遠。其缺點是出油量無法控制,一次噴射就是一整瓶。
自70年代以來,美國、蘇聯等國家發展的火焰彈式火焰武器,具有射程遠、質量小、發射速度快等優點。美國M202式噴火器的火箭彈內所裝燃料為新的化工製品三乙基鋁,遇空氣自燃,遇水爆炸,土掩後外露仍能自燃,難以撲救,因而可在彈丸上減去點火機構,減小了彈丸質量。前蘇聯PПO-A式噴火器將發射部分與彈體合二而一,隨彈射出,一次性使用,提高了作戰機動性,同時改進了裝料,增強了燃燒、縱火性能。

裝備現狀

由於世界各國軍隊對噴火器及噴火手的戰術使用不同,因而裝備情況各異。
各國裝備的噴火器主要是攜帶型噴火器和車載式噴火器兩種類型。前者有美國的M2A1-7式、法國的58式、巴西的LCT1M1式、前蘇聯的Л ПО-50式和РПО-A式噴火器;後者有美國的M67A1式和M132A1式,前蘇聯的TO-55式車載噴火器等。 在編制上,美軍條例規定,每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班均需有兩名噴火手,負責使用噴火器,而同時每班中還要有一定數量熟悉噴火器的人員。噴火手和噴火分隊在戰鬥中被指派伴隨步兵行動。美軍機械化噴火器部隊分為班級機械化噴火小組、排級小組和連級小組。一個班級小組配備噴火車輛3台,全連有近30輛機械化噴火車。
前蘇聯噴火器部隊最大建制是噴火營。陸軍步兵師有噴火連,每連約裝備噴火器50具。
蘇軍噴火坦克與美軍機械化噴火器部隊基本上均供不同編制的部隊使用。例如美軍連級機械化噴火器小組主要用來支援師級或軍級的部隊作戰。前蘇聯的噴火坦克常混編在坦克營或坦克團中共同戰鬥。

發展趨勢

今後,噴火器的發展途徑及趨勢仍將是火焰彈式和液柱式並舉,共同發展。總起來看發展方向有四個方面。
1.在液柱式噴火器方面,改進結構和減小質量 改進武器結構,增加射程,減小質量,簡化操作,使武器故障率減至最低,同時操作靈活,維修簡便,適應各種作戰和使用環境。有的國家考慮用鈦合金製造油瓶,而有的國家則專門生產兩瓶式噴火器,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小質量。
2.改進油料
美國曾對現有凝油粉進行改進,製成的E10凝固劑,據說可使射程增加。因為改進凝油粉性能,使用某種可使管道減阻的物質可以使油料出口速度加快,從而增加射程,故已成為很多國家競相開展的研究課題。另外,也在研究改進調製油料工藝,以克服油料膨脹慢、隨時間而變稀的缺點,同時研究裝油操作方式。
3.在火焰彈式噴火器方面改進裝料
改進裝料,使彈體接觸目標後,能大面積散布並增加燃燒時間和提高燃燒溫度。另外,減少無效熱損耗也是未來的研究課題。
4.制定作戰條令,加強訓練
在發展重型噴火器上,前蘇聯TO-55式噴火坦克尚未經過實戰考驗,美國也不急於發展新的機械化噴火器。重型噴火器面臨的重要任務是制定如何伴隨步兵或坦克進行協同作戰的條令,研究出最佳協同方案以便進行訓練。在這方面俄、美兩國均十分薄弱,而俄羅斯尤其突出,因為車載噴火器的投入勢必要涉及步坦協同和噴火坦克與主戰坦克協同的問題。

主要性能

國別
巴西
德國
法國
美國
美國
美國
型號名稱
LCT1M1式
DM-34式(火焰彈發射器)
58式輕型
M2A1-7式
M9-7式、M9E1-7式
M202式(燃燒火箭彈發射器)
噴射方式
液柱式
火焰彈式
液柱式
液柱式
液柱式
燃燒火箭彈式
噴射距離m
70
8~80
30~45
40
40~55
200~750
噴火器質量kg
不含燃料
含燃料
21
34

5.1(鋼製)
3.7(合金)
7.3(鋼製)
5.9(合金)
17
26
12
23.6

油瓶容量l
18
火焰彈內裝燃料劑240g
3
16
15

噴射次數
20
含彈3發
2
5
5
4
裝備時間(年)
1982
1973
1969
1951
1969
1970
備註


噴槍焊在油瓶上



國別
美國
美國
前蘇聯
前蘇聯
前蘇聯
型號名稱
M67A1式車載
M132A1式自行
ROKS-2式、ROKS-3式
LPO-50式
RPO
噴射方式
液柱式
液柱式
液柱式
液柱式
火焰彈式
噴射距離m
180~200
180
35
50~70
190~400
噴射器質量kg
不含燃料
含燃料


23
14.3
22
3.5
22
油瓶容量l
1428
916
10
10.2

噴射次數
多次
多次
6~8
3
多次
裝備時間(年)
1951

1942(ROKS-3式)
1951
1980
備註





國別
前蘇聯
前蘇聯
前蘇聯
日本
義大利
型號名稱
RPO-A式
TPO-50式重型
TO-55式坦克
1式
T-148式
噴射方式
火焰彈式
液柱式
液柱式
液柱式
液柱式
噴射距離m

180~200
200
40
60
噴射器質量kg
不含燃料
含燃料
11
164.4

19
32
13.8
25.5
油瓶容量l

63
35l(一次噴射)
15
15
噴射次數

3
12
多次
1~18
裝備時間(年)
1983
1951
1983
1973
1980
備註





噴火器(火焰噴射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