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1畝(其中:田50畝,地271畝),人均耕地1.80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5,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7畝;草地1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話;全村無農戶通自來水,有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0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1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木料結構住房為主,無磚混結構住房;無磚木結構住房;無土木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69萬元;畜牧業收入2.7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5頭,肉羊50頭);無漁業收入;林業收入4.38萬元;無第二、三產業收入;無工資性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無外出務工收入,其中,無常年外出務工的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寧蒗彝族自治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39萬元。該村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熱帶水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0戶,共鄉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84人;其中農業人口177人,勞動力122人。該村以苗族為主(是苗族、漢族等混居地),其中苗族110人,漢族42人,其他民族2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0人;享受低保2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托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拉伯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6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2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無一事一議籌資,一事一議籌勞354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特別是對生產基地溝、渠、路等建設投入不足,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偏小,專業性、綜合性服務組織不健全,缺乏現代科技的支撐,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慢,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狹窄,勞動者素質有待提高。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市場為導向,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擬計畫發展核桃產業300畝,熱帶水果150畝,生豬養殖800頭,肉羊1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