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49.1平方公里,海拔1,599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2,2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92畝,人均耕地2.畝,林地39,717.9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
耕地總面積2,792畝(其中:水田995畝,旱地1,797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擁有林地39,717.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9.3畝,其中養殖面積1.7畝;荒山荒地6,520畝,其他面積24,51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8戶通自來水,有37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24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5.71%、100%和52.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11.11%和6.3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4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9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7.1萬元,占總收入的83.64%;畜牧業收入6.7萬元,占總收入的4.7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0頭,肉牛13頭,肉羊26頭);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5.71%;第二、三產業收入8.2萬元,占總收入的5.86%;工資性收入22.3萬元,占總收入的15.93%。農民人均純收入86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5人(占勞動力的21.35%),在省內務工14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117.1萬元,占總收入的83.64%;
畜牧業收入6.7萬元,占總收入的4.7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0頭,肉牛13頭,肉羊26頭);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5.71%;第二、三產業收入8.2萬元,占總收入的5.86%;工資性收入22.3萬元,占總收入的15.93%。農民人均純收入86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5人(占勞動力的21.35%),在省內務工145人,到省外務工10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8戶,鄉村人口1409人,其中男性750人,女性659人。其中農業人口1409人,勞動力726 人。該村以佤族為主(是佤族聚居地),1409人均為佤族。
到2006年底,全村有五保戶7戶。分別是:岩令木、葉列、葉四龍、葉四林、安木嚇、老葉嘎、岩呂。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全村人畜混居的農戶83戶,占農戶總數的21.96%。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922.8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39人,距離縣中學43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1 人,少數民族黨員41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8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武裝幹事等組成,下設嘎婁組、窩啊組、台地組、來兒列組、翁比列組、永古組等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部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47人。人文地理在佤族的生活習慣中,有些事只聽別人講起來,你會感到恐怖,不可思議,但一旦真正進入那個環境,身臨那種場面,親自品嘗和經歷時,你會感到那是多么的純樸之美,高貴之美。有關佤族雞肉稀飯的說法:有的說鹽味過重,有的說鹽味太淡,有的說過辣,嚇人的是說佤族雞肉稀飯的雞,宰殺時從不用一滴水洗就把雞肉稀飯煮出來了,你聽這話多恐怖、多可怕!可當你 進入佤寨,親自目睹他們宰殺雞的全過程,親自品嘗他們製作的雞肉稀飯,原先那種恐怖、可怕的感覺早消失得一乾二淨,留給你的是那無窮的口味和口饞之癮。佤族稀飯,也叫木柱稀飯。木柱是佤語,意為木製的盆、碗,是一種盛物的器皿。因用木柱盛稀飯而得此名。除水酒之外,雞肉稀飯就是佤族待客的兩種珍貴食品之一。只有尊貴的客人來了,佤族人民才會用雞肉稀飯招待你,一是說明對客人的尊敬,二是表示佤族的熱情和誠意。現在到佤山吃雞肉稀飯,是最平常的事。將雞宰殺後,就放於飄著紅紅火葉子的火塘上,很快,近一半的雞毛就燒糊了,滿屋飄出一陣濃濃的焦味,他們很快拿出,,雙手在已燒糊的雞身上搓揉,然後又放於火中再燒,經過這樣幾次反覆後,直至把雞身上的雞毛全部燒糊搓乾淨。他們拿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剖開雞肚,取出雞腸子,用竹篾片將腸子裡的雞屎刮出,就丟入火塘里的火炭上,用一根竹蔑,在火塘里扒來扒去地用火灰燒,燒過一陣後又扒出來,用竹蔑片將雞腸子上的火灰刮乾淨,就與雞肉一起放進鍋里煮。真的沒用一滴水,據說,這種做法才能保證雞肉稀飯的香味。佤族殺雞雖不用一滴水,但那種香味是任何食品都無法相比的。現在,隨著各種條件的改善,這種殺雞不用水的現象也慢慢減少了。佤族由於大多居住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雨量較多,潮濕寒冷,為禦寒初濕,他們習俗煮雞肉稀飯,由於佐料齊全,辣味較重,一碗雞肉稀飯下肚,頓覺全身發熱、四肢有力,據說,雞肉稀飯還有祛風濕、消食、健脾、潤肺、養心等作用。因此,他們就把雞肉稀飯當作招待賓客的一種最高禮節。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交通、能源基礎薄弱,無支柱產業,農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較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扶貧攻堅總攬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貫徹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民房、電力、鄉村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田水利、交通、能源三個基礎,極力培植林業、畜牧業兩個支柱,打造以小米蕎、刺竹等特色產業,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脫貧步伐。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82.7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256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6萬元,有固定資產131.7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交通、能源基礎薄弱,無支柱產業,農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較大。。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扶貧攻堅總攬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貫徹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民房、電力、鄉村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田水利、交通、能源三個基礎,極力培植林業、畜牧業兩個支柱,打造以小米蕎、刺竹等特色產業,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脫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