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陽煤礦、芭石鐵路和嘉陽小火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位於河南
焦作的中外合資中福煤礦公司被迫南遷。1938年12月,輾轉遷到四川省
犍為縣芭蕉溝。新的中英合資企業嘉陽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誕生。嘉陽煤礦董事長由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原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
翁文灝先生擔任,而總經理則是中國“煤油大王”、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經濟部部長
孫越崎先生。
嘉陽煤礦生產的煤炭從芭蕉溝以600毫米窄軌鐵路運送至馬廟,再用小船經
馬邊河轉運到岷江。1958年
馬邊河修建水電站,煤炭運輸線路受阻,於是催生了芭石鐵路(芭蕉溝至石溪)和
嘉陽小火車。
芭石鐵路於1958年8月動工修建,1959年7月建成通車。
芭石鐵路地處丘陵山區,因地勢險峻複雜,歷史上曾多次進行改造治理。鐵路最先採用600毫米軌距、15公斤輕便鐵軌,初期用改裝的軌型汽車牽引,後改為小型蒸汽樁尾機車,部分路段曾用汽車跨軌牽引煤車。
1960年全線大改造,擴建為762毫米軌距,引進功率較大的蒸汽機車運行至今。該蒸汽機車由石家莊動力機械廠仿製生產,粘著重量16噸,4擔輪對,牽引力3168公斤,額定工作壓力13公斤,最大時速35公里。
80年代後期,蒸汽機車老化嚴重,配件購買及加工日益困難,嘉陽煤礦決定更新牽引機車,1991年購買2台內燃機車。但由於芭石鐵路彎多坡陡,內燃機車故障頻繁,不適宜在這樣的線路上運行,不久後停止使用。
為從根本上解決機車老化、煤炭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嘉陽煤礦在2000年建成了外線5公里電力架線運輸線,由電機車承擔煤炭運輸任務,於是窄軌蒸汽小火車成為客運專用牽引車。
嘉陽小火車運行47年來,累計運輸煤炭2000萬噸,載客1360萬人次,是煤礦生產生活物資和職工、家屬及沿途村民數萬人進出山區的核心交通工具。小火車客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車初期客貨混裝;第二階段是60年代初開始的客貨分裝,每列煤車後面加掛兩三個客車;第三階段是1978年開始的客貨分開專列;第四階段為90年代初至今的完全客運,芭蕉溝老礦區的煤炭采完後,這條鐵路僅作為新老礦區相連的生活運輸線,每天發車4趟:即上午7:00、10:30,下午14:00、17:30,每趟往返運行約兩個半小時。全線設有停車站點9個,其中還有一個
招手停小站。
嘉陽小火車是蒸汽小火車。蒸汽小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其老祖宗是英國發明家瓦特。嘉陽小火車1958年出生在中國石家莊蒸汽機車車輛廠,次年7月12日落戶嘉陽煤礦,一時成為轟動全省的新聞。它的軌距僅76.2cm,被稱為“寸軌”,只有普通列車軌距的一半左右。它是世界上唯一尚存的窄軌客運蒸汽小火車,被稱為“原生態的工業革命活景觀”、“活著的18世紀工業革命博物館”。
嘉陽小火車的幸運
1988年,鐵道部決定在我國停止蒸汽機車的生產。這一決定,預示著蒸汽機車在我國鐵路運輸線上“下崗”。從此,每年至少有400至600台蒸汽機車相繼“告別”鐵路線。18年來,我國鐵路幹線上幾乎看不到蒸汽機車的影子。然而,由於歷史的、特殊的原因,嘉陽窄軌蒸汽小火車倖存下來了。
嘉陽小火車能夠倖存下來,首任司機岑正明功不可滅。岑正明祖居四川榮縣老龍場,出身僱農,現年79歲,除了是嘉陽小火車第一任司機外,他還占有好幾個“第一”:嘉陽煤礦第一批中共黨員(1954年入黨);嘉陽煤礦第一個省勞模(1972年);省內學歷最低(初小)的小火車專家;四川帶徒弟最多(30多名)的小火車司機。
1959年芭石鐵路通車前,礦里派岑正明等6人去重慶天府煤礦學習小火車駕駛技術。回礦後,當時鐵道還是泥土路基,火車一上路就顯得有點搖搖晃晃,有人說:“算啦!這碗飯不好吃,弄不好,這盆血旺子(指性命)要倒在這鐵路上!”6人學成回礦,便有5人打了退堂鼓。惟獨岑正明沒有動搖,他一人頂起了小火車司機重任。他說,“要不是共產黨,我哪有機會學開火車?”總結小火車47年的運行情況,岑正明自豪地說:“我本人幾十年從未發生過任何責任事故,未擦破過一點皮;鐵路上從未傷過人,翻過車!”
貼子相關圖片:
這真是一個奇蹟。可這個奇蹟卻面臨絕跡(拆除)的危險!一位比利時遊客說,“世界唯一”本身就了不起,可這“唯一”存在於20公里內的特色風景、險峻奇峰中,更是一個奇蹟!由於軌距窄、坡度陡、彎道多、隧洞小、路基穩定性差,沿線滑坡、垮岩現象又嚴重,加之小火車老化且無配件可供,嘉陽集團擔心發生事故。更大的問題是,小火車因現已不再運煤,單憑運客虧損嚴重,每年運營成本高達150萬元,使企業不堪重負!因此,嘉陽集團曾有拆除
嘉陽小火車和芭石鐵路的動議。幸運的是,這一動議又被嘉陽集團的決策者們否決了。
嘉陽小火車·芭石鐵路的八大特點
1. 軌距窄。軌距僅為762毫米,所以被稱為“小鐵路”、“小火車”。軌道用的是24公斤/米鋼軌。
2. 彎道多。全線共有較大彎道109處,加上略去未計的小型彎道,總共有200多彎。彎道形狀有S形、馬蹄形、剪刀形,其中S型占大多數,鐵道沿途標有S型的警示牌比比皆是。可以說整條鐵路根本就沒有直線可言。彎道的弧長最長為274.4米,最短為13.1米,最小半徑為70米。其中“剪刀形”是這條路上最獨特的彎道。因為地形局限,鐵道在這裡根本無法正常轉彎,所以聰明的嘉陽人將其設計成了一個“剪刀型”。火車行駛到此後,整個車身不動,只通過車頭的前進和後退,便實現了火車的轉彎掉頭,整個過程只需兩分鐘左右。前來觀光考察的國內外旅客大開眼界,紛紛豎起拇指。
3. 坡度大。全線平均坡度近30‰,最大坡度36.1‰,可謂全國之最。最高處與最低處的相對高差為238.1米。
4. 隧道多。全線有隧道6個,平均每3公里一個。隧道最長224.4米,最短49.6米。
5. 站點多。全程共有8個站點,平均每2.5公里一個。從起點站黃村井往外排序依次為:黃村井站、芭溝站、焦壩站、
仙人腳站、
蜜蜂岩站、躍進站(又名三井站)、石溪站、終點站。其中,石溪站為小站,又叫招手即停站。火車能招手即停,這是芭石鐵路小火車的又一獨特之處。為了方便沿線農民運送貨物,芭石鐵路小火車還可在鐵路沿線任何一個地點暫停,以方便沿線農民上下大宗生產生活資料。
6. 機車老。芭石鐵路小火車使用的機車是我國運用國外技術自行改進生產的三號機車。因這種機車煤耗高、熱能低,國家已於1972年發文禁止再生產。機車使用蒸汽作動力。前後共有7擔輪車(其中機頭為4擔,煤水車為3擔),輪距為762毫米。車身重28噸,其中煤水車重12噸(裝水、煤各2.5噸),生產於20世紀50年代,系河北省石家莊動力機械廠生產。嘉陽煤礦於1958年從該廠購回九台,爾後又自己組裝了幾台,還有4台在正常工作。這種機車的正常壽命是20年,已超期使用20多年。超期20多年仍在正常使用,這跟嘉陽人的聰明才智和精心呵護密不可分。
7. 一線多車。芭石鐵路在歷史上先後出現600毫米軌型汽車、樁尾小火車、汽車牽引車,762毫米樁尾火車、蒸汽火車,蓄電瓶查道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架線機車等八種類型的動力機車;車廂類型有竹簍車、木桶車和5噸鐵煤車,“一線多車”現象十分奇特。
8. 風光美。芭石鐵路沿線風光十分優美。自然風光——鐵路穿行於群山之中,沿途不乏深溝幽谷,懸崖峭壁。群山和深谷植被豐茂,其中成千上萬株珍稀植物——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桫欏樹遍布其間,為已是迷人的、四季迥異的自然風光更添了幾分姿色。其中亮點有:二隧道、亮水沱、
仙人腳、菜子壩、
老鷹嘴、
蜜蜂岩、黃沙坡等。人文景觀——沿途密布的層層
梯田,傳統的農耕方式,險峻蒼涼的清代古寨水晶寨。該寨位於菜子壩附近,山寨面積約千餘畝,住有農民60餘戶240多人;四周全是懸崖絕壁,只有四條險道上山,四條險道上共設小寨門22道,大寨門4道,至今仍有半數保存完好;寨上還有雕刻精美、保存完整的大小墓碑十多座。還有不少神奇的歷史傳說),今古相映的座座民居,獨樹一幟的趙氏亭園,充滿神秘的清代古橋。
站點
從
樂山聯運車站乘“樂山—犍為”班車,到犍為縣城下車,改乘“犍為--芭溝”的公車,到達嘉陽小火車所在地:芭溝鎮(三井社區),下車步行約100米即到達小火車乘車處進行購票乘車了。
起點站(又名黃村井站)——→1.3公里、開行5分鐘——→芭溝站——→1.3公里、開行5分鐘——→焦壩站——→2.5公里、開行8分鐘——→
仙人腳站——→5.2公里、開行17分鐘——→
蜜蜂岩站——→5.3公里、開行16分鐘——→躍進站(又名三井站)
小火車的由來
由於從
石溪鎮到
芭溝鎮的芭蕉溝社區,所經過的地段都是山谷丘陵地帶,溝深林密不通公路, 小火車建成後,除了主要擔當煤炭運輸工作之外,小火車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沿線近萬村民走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客運列車共有7節客車車廂,車廂僅約4米多長,每節車廂之間就像普通貨車車廂那樣互不相通,一節車廂有一個列車員,他不僅負責客人上下的開門關門,還要負責在列車下坡時控制門下邊那個剎車手輪以協助司機降低車速。遇到趕場天或者周末學生回家,車上車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擁擠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大城市的春運高峰,這時更多的還是沒有座位的站票。當然,不管座號票還是站票,票價是沒有區別的,全程都是2.5元。據統計,自1959年至今,
嘉陽小火車客運量已累計達到1100萬人次、運送煤炭1750萬噸。
2006年4月18日,四川省樂山市政府將其列為
工業遺產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