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壁畫分別畫在墓門上的照牆、前室和中室的四壁、後室的石壁上。照牆上彩繪和雕刻著象徵天門的闕門、鎮墓兵卒和仙靈異獸。後室畫墓主人隨用的服飾、佩物、套盒及絲帛等物品。壁畫大多以一塊磚面為一幅畫面,少量壁畫較大。壁畫用大量篇幅表現各種生產活動。牧民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各墓壁畫都有狩獵畫畫。墓主人出行圖的場面都比較大,有的彩繪大幅壁畫,有的用一排多塊磚面組成長卷式畫面。此外,還有宴飲、伎樂、庖廚、家畜等。壁畫顯示出從漢畫向晉畫風格的演變過程,由裝飾畫向獨立的捲軸畫發展的趨勢。一般用土紅色起稿,然後用墨線勾出輪廓,再用赫石、紅色等填入,效果熱烈明快。中、晚期設色方法更為多樣,除勾填法外,還用勾勒法、原色多樣配置法、暈染法等。線描技巧有很大提高,酣暢淋漓,奔騰飛動。藝術風格豪放雄健。
彩繪磚壁畫
嘉峪關
魏晉墓群從地理布局來看應為家族墓,不僅風土緊相毗鄰,而且四周有沙粒堆起的方形“墳圈”。其中有些墓葬為壁畫墓,共出土了760多幅。在壁畫內容上,嘉峪關壁畫墓中並沒有繼承前代以祥瑞圖案和神話傳說為題材的風格,而是具有魏晉特色。以宴飲、出行、狩獵、農耕、採桑、畜牧、打場等為主的生活場面,勾畫出了一幅幅古代的民間風俗畫,古樸、真實地再現了當地平民百姓半耕半牧的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情景。這些壁畫多出自技藝高超的民間畫師之手,他們以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感受,用形象生動、鮮明質樸的繪畫手法真實地描繪了墓主人的現實生活,為墓主人營造了一種在另一個世界豐衣足食的生活氛圍,從而成為魏晉時期民俗生活的真實寫照。 畫像均為一磚一畫,上下分層排列,內容豐富,有的為了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現,用數塊畫磚組合,形象地描繪出社會生產和生活場景。畫磚設色也較複雜,大多採用勾填的畫法,一般用土紅色起稿,然後用墨線勾出輪廓,再用赭石和紅色填入色彩。藝術風格總體表現為:構圖活潑鮮明,造型簡練,色調明快,賦予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
驛使圖
說到嘉峪關壁畫墓、最為有名的則是五號墓的《
驛使圖》——全國郵政的標誌。畫面是一個郵驛使騎在紅鬃馬上,頭戴進賢冠,身穿右襟寬袖衣,足登長靴,左手舉木牘文書,右手持馬韁驛騎四蹄騰空,信使則穩坐馬背飛奔傳遞。這幅驛使圖再現了當時西北邊疆驛使馳送文書的情景,被認為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古代郵驛的形象資料。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原郵電部選中“驛使圖”為郵票圖案,專門單獨發行J85《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小型章一枚。從此“驛使圖”成為中國郵政的“形象大使”。新中國郵政儲蓄1986年恢復開辦,原國家郵政儲匯局於1994年起發行首款全國通存通兌銀行借記卡性質的儲蓄綠卡,卡面又選用了這幅“驛使圖”。
配種圖
墓室3編號47的《配種圖》:紅色公馬與白色紅斑母馬正在交配。母馬表現溫順、害羞,公馬則懶散、自在。畫面非常注意兩馬的體態和面部神情,表達的惟妙惟肖。在墓室中有專門描繪馬匹配種的圖,證明河西地區很重視牲畜的繁殖與培養。
馬車圖
墓室7編號46的壁畫:一乘馬車,前有一車仆,後有一跟隨。但是這幅畫中馬的造型有很明顯牛的痕跡。顯然是以牛車起稿後改為馬車的圖畫。在眾多的車騎圖中,這是唯一的一輛馬車圖,說明當時馬車在河西地區並不常見。飼養馬的基地,馬匹居然緊缺,此原因就在於馬匹主要用於征戰和狩獵,而不以農耕、駕車或食用為目的。故在農耕和駕車的壁畫中一律為牛,無一用馬。僅見的一輛馬車也是起稿為牛,畫成後才改為馬的。相比之下更突出牛的重要用途和馬的特殊作用。
採桑圖
墓室6的9號壁畫,刻畫了一位提籃採桑的女子和手持弓箭護林的少年。少年有明顯鮮卑人的特徵。畫面上採桑女子與劍拔弩張的少年緊張對峙,生動描繪了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男耕女織的安定生活。 墓室5內13號壁畫,描繪了兩男子正在樹下採桑,一男子提籃摘桑,面帶一絲豐收喜悅。另一男子回首翹望,表情沾沾自得。採桑圖中,鮮卑人頻繁出現,並且扮演保護蠶桑的角色。反映了當時的鄉土風情,也說明莊園內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明確的分工。另外,鮮卑本是遊牧民族一直居無定所,壁畫卻刻畫其從事農業活動,與漢族人民共同生產勞動,和平相處,因此這些壁畫成為民族大融合的有力證明。
濾醋圖
墓室3編號23的壁畫為《濾醋圖》:三個醋罈擺放在高凳上,高凳面為漏網狀,凳下有瓦盆接漏。墓主人專門把濾醋的過程放在壁畫中,說明其很喜愛食醋並且釀醋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生產活動。這與河西走廊的自然環境是有關係的。此地區水土多鹼,醋可遮去水中的苦澀,故當地人多愛食醋。因壁畫中描繪的釀醋過程與今日河西走廊農人制醋方法相同,所以此圖被認為是濾醋圖。
二牛抬槓圖
墓室5編號27的《二牛抬槓圖》:有二牛抬槓單轅犁,犁鏵扁平,中腰有橫木,較笨重,破土不深。壁畫通過不同時期犁具的描繪記錄了農業工具從二牛抬槓向一牛耕作的過程。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為研究當時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最可信的形象資料。
養雞圖
墓室3編號38的壁畫為《養雞圖》:其中一隻公雞,四隻母雞。公雞挺胸闊步,母雞們小步跟隨,儼然人間一夫多妻的景象。公雞顯現出它出身於富貴人家、洋洋得意的樣子。四隻母雞則隨著與公雞的位置不同,姿態也不盡相同。雞群完全模仿人類的生活狀況,畫者在這幅畫中不但表達出雞的心理,也含蓄表達著自己內心的一種不平感想,具有很現實的歷史意義。
價值
嘉峪關魏晉墓為研究河西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融合、生活方式、氣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由於魏晉時期特殊的社會環境,使這一時期中國的繪畫文獻記載非常零星,簡略,繪畫的實物資料更是鳳毛麟角,墓葬群的發現則填補了中國繪畫史的一大空白,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發現和補充,所以嘉峪關壁畫墓的出現更顯得尤為珍貴。嘉峪關魏晉墓現已成為甘肅旅遊業的一大亮點,吸引著世界各國的遊客前往觀光,亦成為與敦煌一線的旅遊景點。 1973年8月,5號墓完整地搬遷至
甘肅省博物館的一座地下陳列室並加以復原,而由於種種原因,國家對其他千餘座墓室並沒有進行發掘。那些原封未動的彩繪壁畫磚由於戈壁氣候惡劣,保護條件困難,加之長期盜墓猖獗,很多已經脫落褪色。雖然2006年嘉峪關市發改委宣布利用世行2400萬元貸款對魏晉墓進行全面保護和開發,但總體來說,對其學術研究、旅遊開發、發掘保護都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