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節目形式,節目背景,節目定位,節目特色,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嗨放學長,嗨放新學員,飛行嘉賓,獲獎記錄,播出信息,播出平台,收視情況,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好奇心是創新的出發點和原動力,而創新又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激發好奇心、打破認知局限、鼓勵創造性思維對於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都十分重要。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長,人們會將異想天開認定為不成熟的表現。然而,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嗨放派》成立的基礎。
節目定位
《嗨放派第二季》旨在通過趣味的科學探索實驗,打開觀眾的想像力,激發好奇心和探索欲,發現世界的更多精彩。這是一檔生活氣息濃郁的節目,在真實生活的背景下去驗證一些奇思妙想的腦洞,營造濃厚沉浸的科普環境,藉助科學助手實驗的方式,啟發觀眾辯證思考,兼顧趣味性與知識性。
節目特色
《嗨放派第二季》放大五位MC生活中真人秀的部分,帶來更有任務感、更具趣味性的實驗。“無厘頭”的假想被敢想敢做的節目組落到實處,突破了“不可能”的預設,還帶動更多人保留“異想天開”的能力。脫胎於生活的命題,更引領觀眾隨時發現生活的樂趣,保留生活的新鮮感。
創作團隊
總策劃 | 總統籌 | ||
總導演 | 執行製片人 | 陳未央 | |
副總導演 | 馬海文 | 總編劇 | 龔瑋、周懿潔 |
藝人總監 | 更生 | 攝像統籌 | 謝軍 |
技術總統籌 | 孔德平 | 後期總統籌 | 厲小逸 |
宣傳推廣統籌 | 彭榆博 | 視覺統籌 | 陳谷峰 |
安全保障 | 沈一鳴、施松傑、楊兵 | 編播統籌 | 劉桐春 |
監製 | 沈芸、蔣敏昊 | 總監製 | 林涌、周冬梅、方國定、周福增 |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節目列表
EP01:很高興認識我 | |
“嗨放學長”與“嗨放新學員”爆笑開啟新一季的探索之旅。首期節目聚焦五官和五感,在“迷惑”的實驗中發掘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新奇”生理、心理知識,真正樂享科學,Have fun一“夏”。嗨放學員現場體驗“拼臉”,努力分辨五官、還原照片。之後又戴上VR一體機體驗第三人稱觀察自己等。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8-06 | |
EP02:給人工智慧找BUG | |
“嗨放學長”與“嗨放新學員”通過各種實驗,感受人工智慧在生活中的不同套用,發掘它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也為人工智慧提供一份獨一無二的數據。實驗之前,嗨放Boys也迎來了第一堂早課。做實驗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第一堂早課眾人便體驗了網路上頗為流傳的“頂級耐心考驗”——挑草莓籽。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8-13 | |
EP03:自製劇特輯2.0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齊心協力通過一個個光電實驗,成功排演了一出“搶親大戲”,並在結尾大反轉,揭穿“騙婚”的詐欺手段。自製劇2.0在無厘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此次劇情以“女主”小美的三場婚禮為線索,在她前兩次分別與“黑山”、“海王”的婚禮上,都突然出現搶親者“大壯”,令實為捕頭的“司儀”心生懷疑。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8-20 | |
EP04:生活中的意想不到之力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把目光投向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發掘身邊的“意想不到之力”。嗨放Boys挑戰將衛生紙編成一根堅固的繩子;探索“衛生間之力”,成員們用衛生間日用品皮搋子、書、臉盆、垃圾袋以及那根紙繩,將人吊起懸空一分鐘;遇上空氣炮,開始渦環套圈遊戲;最後進行鐵桶變形實驗。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8-27 | |
EP05:尋找丟失的π幣 | |
嗨放世界大反派“黑鳳梨”首次現身,並在竊取“窩瓜幫”大量π幣後逃之夭夭。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嗨放Boys“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挺身而出,接受Dr.嗨的鄭重委託,運用科學知識與聰明才智,把π幣完璧歸趙,順利破解“π幣失竊案”。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9-03 | |
EP06:大自然X檔案 | |
“嗨放學長”與“嗨放新學員”帶著觀眾親近大自然,一行人在大自然中探索嗨放:把張牙舞爪的龍蝦“哄睡”;屎殼郎滾的小球球是什麼味道;類似牛叫的打嗝聲,能否吸引來真奶牛。夜色中,嗨放成員們還趕赴一場與昆蟲們的“浪漫”約會。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9-10 | |
EP07:夏日型男速成記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帶著“嗨放交流生”王大陸手腦並用,在充滿夏季特色的趣味實驗中體會實踐的快樂。嗨放Boys複製了一場集科學、震撼和爆笑於一體的現代版“后羿射日”。李榮浩經過大象鼻子轉圈實驗扳手腕,力量大漲,反敗為勝。 | 常駐MC: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飛行嘉賓:王大陸 |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9-17 | |
EP08:嗨放奇遇記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和兩位“嗨放交流生”COS六位大家熟悉的“探險家”,空降奇幻“嗨放島”,用自己的行動給出答案。浙江衛視宋韻文化推廣人谷小雨還帶來科技助陣。全員苦練踢踏舞,李誕展現出驚人“舞蹈天賦”,無師自通地融合秧歌精髓。 | 常駐MC: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飛行嘉賓:金晨、王菊、谷小雨 |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09-24 | |
EP09:一年一度“金鵲”大賽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展開一場“金鵲(精確)”大賽,用最嚴謹的態度爭取比賽的勝利。比賽分別考驗學員們的記憶、測量、動手和物理方面的能力。測量比賽要求嗨放boys精準量出“牆”的高度,才能在“牆”倒下來時精準從“牆洞”中“逃生”。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11-05 | |
EP10:換個角度看世界 | |
“嗨放學長”和“嗨放新學員”用實驗的方式打開蘇軾的傳世名作《題西林壁》,沉浸式體驗不同視角下的多元世界。這首詩由觀景角度產生對人生的思考,而詩詞每一句分別代表著一個實驗。還兌現了總導演姚譯添在第四期輸給他們的“一套房”。 | 常駐MC:任嘉倫、李榮浩、魏大勛、李誕、范丞丞 |
拍攝地點:浙江德清 | |
播出日期:2022-11-12 |
參演嘉賓
嗨放學長
嘉賓介紹 | 海報 |
---|---|
任嘉倫 | |
李榮浩 | |
魏大勛 |
嗨放新學員
:
飛行嘉賓
嘉賓 | 期數 |
---|---|
7 | |
8 | |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頒發機構 |
---|---|---|
2023-05 | 第三屆“時代旋律 家國情懷”——環球影視文化傳播高峰論壇“年度影響力綜藝” | 環球時報社、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電視劇導演委員會、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演員委員會、音樂委員會 |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
收視情況
期數 | 播出日期 | 收視率% | 排名 | 收視份額% |
---|---|---|---|---|
第一期 | 2022-08-06 | 1.951 | 1 | 8.96 |
第二期 | 2022-08-13 | 2.234 | 1 | 10.16 |
第三期 | 2022-08-20 | 2.337 | 2 | 10.36 |
第四期 | 2022-08-27 | 2.673 | 1 | 11.36 |
第五期 | 2022-09-03 | 2.402 | 1 | 10.08 |
第六期 | 2022-09-10 | 2.309 | 1 | 9.10 |
第七期 | 2022-09-17 | 2.099 | 2 | 9.09 |
第八期 | 2022-09-24 | 2.245 | 1 | 10.01 |
第九期 | 2022-11-05 | 2.342 | 2 | 10.02 |
第十期 | 2022-11-12 | 1.891 | 3 | 8.07 |
- 數據來源為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 排名為周六19:30後省級衛視所有電視節目收視率排名。
節目評價
比起傳統實驗的嚴謹深刻,《嗨放派第二季》抓住當前科普熱的特點,將創新的趣味實驗與求實的精神相結合,讓理論和實踐“落地”,符合當下年輕人取向。當科學小知識融入日常、變得觸手可及,人們參與實踐的動力隨之增長,“冷知識”也會迸發更多創想和延展的可能。首期節目將探索角度從人體潛能延展至人生選擇,讓觀眾對自己感到了好奇的同時,更展開了深度的哲學思考,達到反思自我、認可自我的自愈效果;其中“平行宇宙”實驗由物理學理論代入哲學,用創新的視角啟發大眾靈活辯證的思維方式,兼顧對科學的敬畏和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節目別出心裁的環節設計,傳遞正能量,柔性拓展著觀眾的思維邊界,更體現了節目組的創新性和社會責任感。(中國網評)
《嗨放派第二季》節目風格天馬行空,以大膽而包容的姿態倡導不輕易下定義和否定,鼓勵人們多一些創想的勇氣、實踐的行動力,去擁抱未知,去領略更加豐富的人生景象。正所謂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已知是有限的,未知是無限的,節目將實驗的種種“不確定性”化作打開科學興趣的大門,吸引更多人去好奇、去實踐、去主動尋找“確定”的原理,進而克服自身局限,收穫感動、反思、更好的自己,這不僅是實驗的態度,更是生活的態度。(《解放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