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家碑

喻家碑

喻家碑,原本指湖北省石首市高基廟鎮喻家碑村落馬灣的喻守初神道碑,北距石首城區南嶽山約八公里,南抵高基廟鎮區,東連東升鎮,西接省道秦黃公路。廣義的喻家碑是一個地區名稱,大致範圍以喻家碑村為中心,包括東邊的橋堰堤村,東北邊的鄧家嶺村,西北邊的百子庵村,以及北邊的肖家嶺村。本文是指廣義的喻家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喻家碑
  • 解釋:地區名稱
  • 記載:《石首縣誌》
  • 位置:山岡和湖泊的交錯地
名片,地理,名勝名人,落馬灣,城壕嶺,探花山,鄭家牌樓(烈女坊),北崗地(畫兒山),松林嘴,喻守初,劉伯堂,劉精鬆,

名片

根據清代乾隆乙卯年《石首縣誌》和清代同治丙寅年《石首縣誌》記載,在清代,“喻家坊”就屬於石首“東鄉”中的一個“坊”。“坊”是舊時的行政區劃名稱,當時石首設立四個鄉,即:東鄉(以焦山為中心)、南鄉(以六湖山為中心)、西鄉(以藕池為中心)、北鄉(長江以北)。1990年《石首縣誌》記載,1930年石首縣設9區2市(調弦和繡林)115鄉,喻家碑鄉屬於焦山區;1974年喻家碑管理區屬於東升公社;1984年3月喻家碑鄉屬於高基廟區。1986年石首撤縣建市,喻家碑屬於高基廟鎮。

地理

喻家碑地區屬於山岡和湖泊的交錯地。農耕社會的洞庭湖平原,交通主要依靠水運。喻家碑湖泊眾多,交通發達。通過上津湖,遠達洞庭。通過白蓮湖,直通縣城、莊家鋪、滑家壋。陸運方面,在明代已有肖焦公路的原型。肖焦公路,指城郊肖家嶺到商貿集市焦山河,經過喻家碑、莊家鋪。舊時,喻家碑居民主要種植水稻、水產養殖和編織竹器。有關資料記載,喻家碑國小創建於1937年,橋堰堤國小創建於1962年。喻家碑初級中學創建於1984年,撤銷於1993年。1990年《石首縣誌》第76頁記載,民國時期,喻家碑已是這一地域的“集貿點”。喻家碑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環境,造就了先代居民男耕女織、唯耕唯讀。喻家碑,人傑地靈,名實相副。
喻家碑的東面是白蓮湖(舊稱“白泥湖”),南面是上津湖,西北面是黃蓮湖(舊稱“黃田湖”)。以落馬灣為中心,方圓三公里之內的地名有:落馬灣、喻家碑、劉家大山、探花山、鄭家牌樓、長弓垸、中渡船、鄭家台、羅家台、袁家院、城壕嶺、鐵鋪嶺、楊家院、潭貓嘴、花園嘴、松林嘴、徐家院、吳家大嘴、吳家小嘴、葫蘆山、橋岸堤、馬王廟(廟山)、周家大山、周家橋、五股岔、十里圖(十里途)、百子庵、長竹園、鄧家嶺、燈台香碗、官山、松山、上渡船、吳家渡船、王家嶺、王家台、何家灣、花土地、王家嘴等。就歷史意義來看,主要有:落馬灣、喻家碑、城壕嶺、探花山、鄭家牌樓、北崗地(畫兒山)、松林嘴。

名勝名人

落馬灣

喻守初神道碑(古碑喻家碑)坐落在落馬灣。落馬灣屬於白蓮湖西南角的湖灣,東面是劉家大山。劉家大山在明清時期名稱為“栗山”。栗山是清初劉鴻慶、曾素蓮夫婦的居住地,也是劉氏、喻氏的祖塋所在地之一。乾隆乙卯年《石首縣誌》第二卷第四十三頁記載:“落馬灣,在縣東十五里”。清代康熙年間喻嘉才《繡林景獻記》記載:“落馬灣,嘆雲長擋曹瞞威力”。1990年《石首縣誌》第572頁之“勝跡錄”記載:“相傳關公屯兵於此”。《石首的三國文化遺蹟》記載:“落馬灣,相傳關羽曾在此歇馬作短暫停留,屯守在這裡的一個湖灣里”。石首文人袁江本先生的《(原創三國故事)落馬灣關羽擋曹》值得一讀。

城壕嶺

城壕嶺,在喻家碑的西面,緊鄰上津湖西灣,面積約1.5萬平方米。乾隆乙卯《石首縣誌》第二卷第三十八頁記載:“城濠嶺,在縣東二十里。舊志(指乾隆丙辰縣誌):宋岳飛討楊麼駐兵於此,一夕壘土成之”。1990年《石首縣誌》第572也“勝跡錄”記載:“城壕嶺,宋岳飛征討楊麼,一夜築成此工事”。城壕嶺遺址,屬於大溪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約公元前4400~前3300年。曾出土有石斧、彩陶片等文物,存石首市博物館。

探花山

探花山,在喻家碑村的西部,黃蓮湖南側,即落馬灣西邊偏北大約三里。曾可前(1560-1611)萬曆二十九年進士第三名,即探花,編修國史,著名太史。曾可前的墓地稱為探花山,1612年在石首城內修建探花坊。曾素蓮,清初著名女詩人,是曾可前之孫女,與丈夫劉鴻慶居住在喻家碑白泥湖畔,著有《楠枝閣集》聞名於世。祖孫二人,名噪荊楚。

鄭家牌樓(烈女坊)

鄭家牌樓是俗稱,座落在落馬灣的東南面不遠處。乾隆乙卯《石首縣誌》第三卷第二十四頁記載:“節孝坊,在喻家碑,為鄭其浤妻劉氏立”;在第七卷《人物·烈女》第四頁記載:“鄭其浤妻劉氏年十七歸其浤,三載生子,而浤亡。劉矢志靡他,事姑(公婆)盡孝。子家璉,丙辰舉人。劉六十三卒,苦節四十三年。乾隆元年(1736)建坊旌表”;第七卷《人物》第二十六頁記載:“乾隆元年舉於鄉,已十五舉矣,乃陳母苦節,諭旨建坊旌表”。1805年《喻氏族譜》有關落馬灣祖塋圖中,亦標記了“烈女坊”。鄭家牌樓遠近聞名,毀於文革時期。今天在橋堰堤村十一組仍殘有牌樓的雕刻石塊。

北崗地(畫兒山)

北崗地,在落馬灣東面的白蓮湖畔,今橋堰堤村十組花園嘴的畫兒山。石首明代“三閣老”之一袁宗皋諭葬於此。袁宗皋(1452—1522)出生在城南車落崗,弘治三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諡號榮襄。袁宗皋之神道碑銘全文刊載於石首縣誌。

松林嘴

在落馬灣東面的白蓮湖畔,今橋堰堤村四組地名“喻家山”。根據石首文物普查資料記載,有橋堰堤墓群。根據嘉慶年《喻氏家譜》第三卷記載,“松林嘴”是規模較大的喻氏祖塋,清代嘉慶年石首《喻氏家譜》記載為“白泥湖松林嘴”。原葬明代誥贈山東參政喻孟夏(喻守初之父親)、喻振芳(喻守初之次子),以及清代誥封奉政大夫全州知州喻嘉才(喻守初之孫)等三十餘座喻氏祖墓。喻嘉才的《繡林景獻記》,全文刊載於清代乾隆乙卯《石首縣誌》、乾隆丙辰《石首縣誌》、1990年《石首縣誌》和石首《喻氏家譜》。
從古至今,喻家碑就和名人相聯繫。新中國之前,喻家碑地區就出現了豪紳鄒緒貴、袁震光,但《石首文史資料》錯記為“周緒貴”。喻家碑的相關的人物,除了曾可前、喻守初、喻上猷、袁宗皋、喻嘉才、曾素蓮,還有葬在喻家碑落馬灣北部松山的劉惟忠(明代進士)、葬在落馬灣北部官山的劉惟芳(明代進士,曾素蓮是劉惟芳的兒媳),以及劉伯堂、劉精鬆等。

喻守初

喻守初(1555—1623),字秉吾,號東維,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山東布政司右參政,石首喻氏八世祖。喻上猷,崇禎辛未進士,監察御史,職掌都察院,大順兵政府尚書,系喻守初之孫,葬團山寺鎮黃古山。喻上猷向皇帝上奏,請恤追贈諭祭喻守初。因喻守初剿寇有功,皇帝於崇禎十二年五月八日恩準諭祭,後喻守初諭葬在落馬灣。喻守初之神道碑,修建於崇禎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修築在公路旁。神道碑銘,由“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大中大夫楊嗣昌頓首拜撰”。碑座高六十公分,碑身高二百四十公分,碑身寬一百八十公分,碑亭小瓦九溝十一蓋,神道碑毀於一九五八年八、九月。神道碑之坊額書有“天恩永賚”。2008年,喻氏族人合力修建了喻守初之誥命碑。
喻家碑地名,因喻守初神道碑而得名。至今在喻家碑一帶,還有很多關於喻上猷的神秘傳說。《石首地名故事集》之《喻家碑的傳說》中,有關喻上猷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但只能作參考。清代乾隆丙辰《石首縣誌》、同治丙寅《石首縣誌》和嘉慶《喻氏家譜》,均記載了喻守初墓在“縣東落馬灣”。1990年《石首縣誌》第295頁將喻家碑列為“古建築”,但第573頁《文物分布圖》錯將喻上猷墓標記在落馬灣。

劉伯堂

1916-2002年,喻家碑村鐵鋪嶺人。曾任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兵團職(相當于軍區副司令員待遇)。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參加了保衛湘鄂西蘇區的鬥爭和兩萬五千里長征,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

劉精鬆

1933年7月出生於焦山區喻家碑鎮,即今天橋堰堤村十一組,緊鄰喻家碑村鐵鋪嶺。曾任瀋陽軍區和蘭州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院長,1994年晉升上將軍銜。2009年劉精鬆的夫人葬在喻家碑村鐵鋪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