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頭亞菊

單頭亞菊

單頭亞菊( Ajania scharnhorstii (Regel & Schmalh.) Tzvelev in Schischk. & Bobrov)是菊科亞菊屬小半灌木。根木質,直徑可達2厘米。莖灰白色,被密厚的貼伏的短柔毛。葉小,全形半圓形、扇形或扁圓形。全部葉有短柄,柄長1-2毫米,兩面同色,灰白色。頭狀花序單生枝端。總苞寬鐘狀。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全部苞片邊緣黃褐色或青灰色寬膜質。邊緣雌花花冠長2.5毫米,細管狀,頂端3-4齒。

分布於中國新疆、甘肅和青海及西藏;中亞地區也有分布。生於海拔3900-5100米的山坡石縫或石灰岩碎石山坡、或山坡灌叢中。

單頭亞菊為高山荒漠常見種,對於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景觀價值。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頭亞菊
  • 拉丁學名:Ajania scharnhorstii (Regel & Schmalh.) Tzvelev in Schischk. & Bobrov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菊目
  • 菊科
  • 亞菊屬
  • :單頭亞菊
  • 命名者及年代:(Rgl. et Schmalh.) Tzvel.,1961
  • 保護級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小半灌木,高4-10厘米。根木質,直徑可達2厘米。老枝短縮或極短縮,由不定芽中發出多數密集或極密集的花莖和不育莖。莖灰白色,被密厚的貼伏的短柔毛。葉小,全形半圓形、扇形或扁圓形,長3-5毫米,寬5-6毫米,二回掌狀或近掌狀分裂,一回側裂片3-7出,二回為2-3出。一二回全部全裂。葉間或有3-4-5掌裂的。末回裂片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鈍或圓形。全部葉有短柄,柄長1-2毫米,兩面同色,灰白色,被等量稠密的短柔毛。
頭狀花序單生枝端。總苞寬鐘狀,直徑7-10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長3毫米,中內層寬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3-5毫米,中外層被稀疏短毛。全部苞片邊緣黃褐色或青灰色寬膜質。邊緣雌花花冠長2.5毫米,細管狀,頂端3-4齒。兩性花冠長3.5毫米。瘦果長2毫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天山)、甘肅(祁連山)和青海(柴達木)及西藏西北部(日土、革吉、扎達);中亞地區也有分布。生於海拔3900-5100米的山坡石縫或石灰岩碎石山坡、或山坡灌叢中。

繁殖方法

單頭亞菊可以用組織培養進行繁殖。
  1. 外植體的準備及無菌體系的建立: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單頭亞菊植株。將其莖段截成長1.0-1.5厘米的帶節小段,去掉部分葉片,用洗潔精進行清洗後用流水沖洗30分鐘左右。在超淨工作檯上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秒,無菌水沖洗2遍,再用1克/升的升汞溶液進行消毒處理6分鐘,無菌水沖洗4遍後,接種於啟動培養基上。
  2. 培養條件:基本培養基為MS。培養基中附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6.1。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25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6小時/天。
  3. 啟動培養:外植體接種到MS+0.5毫克/升6-BA+0.01毫克/升NAA的培養基上。外植體接種3天后,生長點開始膨大;7天左右綠色芽點冒出,繼而分化出大量從生芽,且芽苗壯實,無愈傷組織。
  4. 繼代培養:將啟動培養基上無菌植株或叢生芽剪成帶有4-5片葉、長約1.5厘米的小段轉接到MS+0.75毫克/升6-BA+0.01毫克/升NAA的增殖培養上。1個莖段經過3周后分化出4-5個新的莖段,且植株健壯,芽有15-20片綠色舒展的小葉。
  5. 生根誘導:將繼代增殖中生長健壯、植株大小基本一致的叢生芽接種到1/2MS+0.15毫克/升IBA的生根培養基中,2周以後,植株葉色深綠,根系分布均勻且生長較快、白色,每株高矮、葉寬均較一致,幼苗生長狀況較好。
  6. 煉苗與移栽:當植株的根長到2-3厘米,在培養室里將生根苗的瓶蓋打開,煉苗2天后拿到溫室中,用鑷子小心將苗從培養瓶中取出,用清水洗淨黏附於苗根繫上的培養基,然後將其移栽到砂子:蛭石:草炭=2:2:1的基質中。然後栽種到經過高錳酸鉀滅菌的河沙中,澆透水,噴施“綠亨2號”(廣譜性殺菌劑),防止爛根。將移栽好的苗放到陰涼處1周,注意保濕,待生長穩定後放到陽光下讓其生長,移栽後的成活率達98%左右。

主要價值

單頭亞菊為高山荒漠常見種,對於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景觀價值。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