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花山竹子,中藥名。為藤黃科植物單花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Merr.的樹皮。分布於廣東、海南。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之功效。常用於濕疹,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燒傷,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花山竹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科:藤黃科
- 屬:藤黃屬
- 種:單花山竹子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
- 採收時間:四時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歸心、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收斂生肌。
主治
用於濕疹,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四時均可採收,剝取莖幹內皮,切塊,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單花山竹子:又名角果山竹子。灌木,高1-3m。小枝較細,有明顯的縱棱。單葉對生;葉柄長5-10mm;葉片紙質或薄革質,橢圓狀卵形或狹卵形,長5-8cm,寬1.5-3.5cm,先端尾狀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側脈每邊多達5條,不明顯。花雜性,異株;雌花單生於葉腋,無花梗;萼片4,不相等,長2-5mm;花瓣4,紫色,近圓形,長4-5mm,鈍頭;退化雄蕊12,比子房短,花絲基部合生成淺杯狀;子房卵狀長圓形,4室,花柱短,柱頭盾狀。核果紡錘形或狹橢圓形,長1.5-1.8cm,有宿存萼片和殘存雄蕊。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叢林中。分布廣東、海南。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其根和葉用於大毒瘡,其樹內皮與多花山竹子有相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