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枝細瘴,圓柱形,嫩時無毛或有稀疏平展灰色單伏毛,老時無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毛榿葉樹(原變種)
- 拉丁學名:Clethra bodinieri Levl. var. bodinieri.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單毛榿葉樹(原變種)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枝細瘴,圓柱形,嫩時無毛或有稀疏平展灰色單伏毛,老時無毛。葉革質或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稀為倒卵狀長圓形,長5-9(-11.5)厘米,寬1-2.5(-3)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尖頭長5-20毫米,基部楔形至楔尖,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僅於下面沿中脈有稀疏柔毛,有時側脈的腋內有白色髯毛,邊緣除下半部或1/3部分和尾狀先端外,具短尖頭細鋸齒,中脈在上面微凸起或平坦,下面突起,側脈8-10對,在上面微下凹,下面凸起而顯著;葉柄長512毫米,最初微有疏柔毛,其後無毛。總狀花序單生枝端,長5-13厘米,花序軸、花梗和苞片均密被灰色單伏毛;苞片線形,漸尖頭,長3-4毫米,早落;花梗細,在花期長5-8毫米;果時向上斜伸,長10-12毫米;花萼,5(-6)深裂,裂片卵形,近於漸尖或急尖頭,長2.5-3毫米,密被灰色短伏毛並混雜有小星狀絨毛,緣具纖毛;花瓣5(-6)白色或淡紅色,芳香,寬長圓形至長圓形,寬2-3毫米,頂端近於圓形,有小尖頭,內側密被絹狀長髯毛,外側無毛,兩側邊緣近基部長4-6毫米,有纖毛;雄蕊10(-12)與花瓣相等或稍長,花絲密被銹色微硬毛,花葯倒箭頭形,長2-2.5毫米,子房密被銹色絹狀長硬毛,花柱不分裂,頂端柱頭略膨大,無毛,極稀於其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具宿存萼,直徑約4毫米,密被絹狀硬毛,向頂部的毛較長,宿存花柱長8-10毫米;種子黃褐色,卵圓形,有棱,長約1毫米,種皮上有網狀淺凹槽。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30-16T0米的山坡或山谷密林、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福建(漳平)、廣東(惠陽)海南(樂東、定安)、廣西(上思、平南、桂平、羅城、融水、大苗山、百色、田林)、貴州(荔波、榕江、丹寨、凱里、貴定)、雲南(屏邊、大圍山)。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