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麻黃

單子麻黃

單子麻黃(拉丁學名:Ephedra monosperma C. A. Mey.),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分布較廣,產於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四川及西藏等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子麻黃
  • 拉丁學名:Ephedra monosperma C. A. Mey.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蓋子植物綱
  • :麻黃目
  • :麻黃科
  • :麻黃屬
  • :單子麻黃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本狀矮小灌木,高5-15厘米;木質莖短小,長1-5厘米,多分枝,彎曲並有節結狀突起,皮多呈褐紅色;綠色小枝開展或稍開展,常微彎曲,節間細短,長1-2厘米,稀更長,徑約1毫米。葉2片對生,膜質鞘狀,長2-3毫米,下部l/3-1/2合生,裂片短三角形,先端鈍或尖。雄球花生於小枝上下各部,單生枝頂或對生節上,多成複穗狀,長3-4毫米,徑2-4毫米,苞片3-4對,廣圓形,中部綠色,兩側膜質邊緣較寬,合生部分近1/2,假花被較苞片長,倒卵圓形,雄蕊7-8,花絲完全合生;雌球花單生或對生節上,無梗,苞片3對,基部合生,雌花通常1,稀2, 胚珠的珠被管較長而彎曲,稀較短直。雌球花成熟時肉質紅色,微被白粉,卵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長6-9毫米,徑5-8毫米, 最上一對苞片約1/2分裂; 種子外露,多為1粒,三角狀卵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長約5毫米,徑約3毫米,無光澤。花期6月,種子8月成熟
單子麻黃

分布範圍

分布較廣,產於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四川西藏等省區。在東北及華北地區多生於海拔1000米上卞,在西北及西南各省區則分布較高,常見於海拔1800-4000米地帶。多生於山坡石縫中或林木稀少的乾燥地區。前蘇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前蘇聯。

主要價值

含生物鹼,供藥用。
藥用相關
【藥 名】:單子麻黃
單子麻黃
【來 源】:為麻黃科植物單子麻黃的草質莖。
【功 效】:發汗解表、止咳平喘、解表利水。
【主 治】:用於外感風寒證;喘咳證;水腫兼有表證。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入肺、膀胱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宜先煎,1.5-9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黑龍江、河北、內蒙古、青海、寧夏、四川、新疆及西藏等省區。
【拉丁名】:Ephedra mohnosperma Gmel ex C. A. Meyer.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特性:草本矮小灌木;小枝綠色;葉退化為膜質,二列;雄球花多呈複穗狀;雌球花常單生,成熟時肉質紅色,卵圓形;種子外露,多為1粒。
單子麻黃又稱小麻黃,含生物鹼,可供藥用。麻黃科僅麻黃屬一屬,我國產12種,常見的還有中麻黃、草麻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