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卷柏土生,匍匐,長35-85厘米,無橫走地下莖。根托在主莖上斷續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4-14厘米,直徑0.2-0.8毫米,根少分叉,被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子卷柏
- 別稱:單孢卷柏、單籽卷柏、石上草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亞門:石松亞門
- 綱:石松綱
- 目:卷柏目
- 科:卷柏科
- 屬:卷柏屬
- 種:單子卷柏
- 分布區域:廣東、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殖特徵,
形態特徵
土生,匍匐,長35-85厘米,無橫走地下莖。根托在主莖上斷續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4-14厘米,直徑0.2-0.8毫米,根少分叉,被毛。
主莖通體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5-2毫米,莖卵圓柱狀或圓柱狀,不具溝槽,維管束1條,主莖頂端黑褐色或不呈黑褐色,主莖先端鞭形,側枝8-12對,1-2回羽狀分枝或2-3次分叉,小枝較密排列規則,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2.5-5.5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主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 (5-) 8-11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4-8毫米。
葉全部互動排列,二形,草質,表面光滑,具虹彩或無虹彩,邊緣不為全緣,不具白邊,主莖上的葉接近,主莖上的葉大於分枝上的,二形,綠色或深綠色。
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卵形或寬卵形,基部鈍,不對稱,卵形或窄卵形或窄橢圓形,2.0-30毫米×0.8-1.6毫米,邊緣有細齒。
中葉不對稱,主莖上的葉略大於分枝上的,邊緣具細齒或近全緣 (末端分枝上的) ,先端具短芒,基部鈍,分枝上的中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1.0-1.6毫米× 0.3-0.7毫米,排列緊密,背部呈龍骨狀或明顯的龍骨狀,先端略外展或與軸平行,先端具尖頭或具短芒,基部鈍,不成盾狀,邊緣具細齒。
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側枝上的, 3.5-5.5毫米×1.4-2.3毫米,分枝上的側葉卵狀三角形或長圓狀鐮形,略斜升或外展,接近,2.6-4.3毫米×0.9-1.4毫米,先端近尖,下側基部擴大,強烈覆蓋小枝,上側邊緣不為全緣,上側邊緣有細齒,下側基部下延,下側邊緣近全緣或全緣。
生長環境
常見林下陰濕處,土生,海拔(450-)1300-1800 (-2600)米。
分布範圍
產廣東(信宜)、廣西(大姚、桂平、金秀、龍安、那坡)、貴州(荔波、興義、貞豐)、海南(白沙、昌江、定安、東方、儋州、陵水、瓊中)、西藏(波密、墨脫)、雲南(滄源、滄遠、貢山、金平、景東、景洪、綠春、勐臘、騰衝、西疇、永德)。也分布到不丹、尼泊爾、印度、越南、緬甸、泰國、福建。
生殖特徵
孢子葉穗緊密,背腹壓扁,有時幾乎呈同形,單生於小枝末端,3.0-20毫米×1.9-3.2毫米;孢子葉略二形,倒置,不具白邊,上側的孢子葉鐮形,邊緣微具細齒,銳龍骨狀,先端漸尖,上側的孢子葉具孢子葉翼,孢子葉翼達葉尖,邊緣具細齒,下側的孢子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齒,龍骨狀,基部膨大;大孢子葉分布於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或大、小孢子葉相間排列,或僅有一個大孢子葉位於孢子葉穗基部的下側。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黃色或淡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