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集鄉

喬集鄉

河南省虞城縣喬集鄉位於縣城東北部35公里,黃河故道南岸,東隔張集鎮與安徽碭山相望、西鄰劉集鄉、北與山東省單縣相接,利張公路橫穿全境。轄區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3.9萬畝,轄17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人口4萬人。喬集鄉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盛產蘋果、小麥、玉米、花生、西瓜等,其中優質蘋果種植面積達3萬畝。2015年喬集鄉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全國優質蘋果基地百強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省造林綠化十佳鄉”、“省科普示範鄉”、“河南省生態鄉”,被市政府命名為“高標準平原綠化精品鄉”、“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所轄劉樓村被命名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喬集鄉
  • 外文名稱:QIAOJI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虞城縣
  • 政府駐地:劉新寨村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309
  • 地理位置:豫東平原
  • 面積:47平方公里
  • 人口:3.7萬
  • 方言:豫東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劉樓雜技,漢梁文化園,洪河風景區
  • 車牌代碼:豫N
歷史沿革
1976年7月由張集人民公社、劉集人民公社各劃出一部分大隊,成立了喬集人民公社,轄17個大隊。1981年由喬集人民公社改為喬集鄉人民政府至今,轄劉新寨村、候廟村、高范莊村、喬樓村、喬南村、喬北村、董莊村、劉樓村、候莊村、六莊村、王莊村、余寨村、朱寨村、楊莊村、後張寨村、小朱寨村、袁莊村17個行政村。
自然特徵
全鄉屬於平原地區平均海拔不足50米,年平均氣溫13.9℃至14.2℃之間,年平均降水量719.9毫米。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季溫暖風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04.4-2427.6小時,無霜期平均為207-214天,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喬集鄉境內,水資源豐富,其中黃河故道橫貫東西、支流洪河貫穿南北,保障了喬集境內生活,生產用水。
小城鎮建設
全鄉境內已全部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通油路里程達130多公里,農田水利已形成縱橫交錯的網路格局。中心社區——寧陽新苑寧陽湖公園、寧陽湖和各項設施進一步完善。全鄉已有17個行政村全部安裝了路燈,共安裝路燈13000餘盞,公路兩側的高標準綠化、美化,新栽竹柳5萬餘棵。投資300餘萬元,煙雲寺傳統村落徽派特色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劉樓村的大舞台以及門樓建設已完工,人居環境九大工程建設已經全部完成,洪河開發正在進行。
區域經濟狀況
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求進、穩中有進、穩中奮進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1億元,比上年增長20%,三產增加值比值為:3:5:7,實現稅收收入1320萬元,增長4.8%;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20萬元,增長4.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578,增長10%。
1、農業
喬集鄉土地確權面積3.98萬畝,主要種植蘋果、小麥、玉米等農作物,2017年蘋果收入5.1萬噸,單產達2噸,鼓勵農民自願流轉土地,其中土地流轉1.6萬畝。喬集鄉嚴格落實黨的“三農”政策,圍繞提高農民收入,多措並舉發展林果業,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持續深入地把果樹種植產業從“淺綠”推向“深綠”。現已形成以蘋果為主的優質果樹種植3萬畝,並先後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項,全力推廣發展富硒蘋果和SOD有機蘋果等高端產業鏈,組織200餘次果樹管理專家為果農解疑釋惑。著力培育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全力開展苗木產業基地建設,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400畝,計畫至2018年全鄉苗木基地面積達到1500畝,積極打造大朱寨香椿基地。今年農業基礎設施投入400多萬元,新打機井160眼、地埋線56千米、水泵160個、河道清淤4.2公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有效灌溉面積達到全覆蓋,達到“擋得住、排得出”的要求。正邦集團(虞城)投資興建的種豬繁育種養生態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在喬集投資10億元,占地1200畝,目前,征地已結束,地面附屬物已基本清理完畢,3月初正式開工建設。河南聯華種養生態一體化15萬頭生豬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占地1000畝,目前,契約已與縣、鄉政府簽訂,征地工作正在進行。
2、工業
喬集鄉工業經濟行業分布廣泛,在金屬製品、服裝加工、木業加工、家具廠、商砼公司等傳統優勢產業帶動下,一大批與之相關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具有鮮明的產業特色和較高的產業關聯度。中國職業裝第一股、中意合資企業、中國知名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的河南省喬治白服飾有限公司是喬集鄉2010年的招商項目,2013年投產,年產值12.4億元,實現稅收2100萬元,成為我鄉龍頭產業;河南省奧鼎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擴大了生產車間,購置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完善了產品升級,產品涉及步梯、晾衣架、地攤架、廚房用具、廚房烹飪用具、置物架、調料架、衣帽架、鞋架、衣架、褲架、摺疊床、行軍床、休閒椅、休閒戶外等用品,現有職工150多人,年產值2000萬餘元,帶動周邊幾個村的五金製品產業的形成,形成五金製品專業村3個,成為我鄉的核心企業;虞城縣福霖服飾有限公司、虞城縣宏泰步梯有限公司、虞城縣誌強鋼構有限公司等也健康有序發展。
3、服務業
近幾年來,喬集鄉對全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新修水泥路25公里,主幹道全部翻修;文娛及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鄉17個行政村均建立了體育文化廣場並配備體育器材和文化設施;安裝路燈5000餘盞,種植綠化苗木15萬餘棵;安全供水覆蓋全鄉;至2017年電網改造全部完成;網線安裝率達50%;教育、衛生設施健全;全鄉共有集貿市場4個,分布合理並輻射張集、劉集等鄉鎮。我鄉旅遊資源豐富,將軍廟、龍嘯煙雲寺、劉樓專業雜技村、洪河兩岸風景區、漢梁文化園、黃河故道、黃河大堤、萬畝蘋果種植園、農家樂宿游等逐步完善。
旅遊景點
1、漢梁文化
古棲龍岫位於今虞城縣喬集鄉六莊村境內(漢時屬於梁園內)。梁園:又名兔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周圍 300 多里. 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岩、棲龍岫、雁池等,其中的棲龍岫就是如今的喬集鄉的龍嘯煙雲寺。《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虞城縣條載:“空桐山:《寰宇記》:‘在縣東三十里。’(與桐亭、空澤和連中館)俱在虞城境內。”即空桐山在虞城舊城李莊東30里處。清代學者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十一雲:“《元和郡縣誌》及《路史》謂‘虞城南五里有桐亭’,與《寰宇記》所言‘虞城東三十里’是‘空桐’有異,故《漢志》分為二地。”即說空桐亭與空桐山分別在兩處:縣南是桐亭,縣東是空桐山。在“古蹟”中的虞城八景“龍岫煙雲”條下赫然記載:“即兔園中之棲龍岫也。在縣東三十里。每見煙雲繚繞,如龍隱現其中。今之龍嘯固寺,乃其故址。”其距離正與空桐山居古虞城東30里相對應。龍嘯煙雲寺高土台,在先秦時期即為高十數米的大土山空桐山,至西漢梁孝王時將其納入梁園景觀之中,又為其改了一個雅名叫棲龍岫,北宋元豐年間在台上建玉皇廟,當地人都習慣稱之為龍嘯煙雲寺。因年代久遠,後人漸漸地將空桐山原名遺忘,只記住孝王所改之名和寺名,也就只知有寺而不知有山了。今喬集鄉有煙雲寺經濟開發區位於古台西南隅。明代教育家張嵩有詩《龍岫煙雲》:“兔園龍岫孝王台,石蹬荒涼盡綠苔。惟有煙雲舊時物,朝朝暮暮去還來。”柳澤亦吟:“乘閒龍岫一登臨,漠漠煙雲霽復陰。初見浮空迎瑞日,還看蘇旱沛甘霖。”詩人范良彥又吟:“暇日登臨倚杖從,翠微深處隱高峰。煙光自繞樑王苑,靈氣猶傳舜子封。斷壑千層垂薜荔,長河一曲浸芙蓉。聖朝蒿目思霖雨,肯使荒山有蜇龍。”古詩在讚美棲龍岫高大古老的同時,又勾勒出煙霧縹緲花木掩映的龍嘯煙雲畫圖,令人神馳。
2、故道文化
九曲黃河,中華的母親河,它見證了中華民族歷史厚重和發展趨勢,最初流經商丘是宋紹興二年,金太宗天會十年(1132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改道北徙,流經商丘境內共723年。現在,這裡留下了蔚為壯觀的黃河故道。黃河故道之故堤被人們稱之為“水上長城”,始築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清屢有增修,故稱“清明黃河故道大堤”,迄今已有450餘年的歷史,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黃河故道大堤。
3、雜技文化
劉樓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當時宋都開封雜技表演,主要是劉樓村人。時至明朝末年,黃河泛濫,土匪橫生,劉樓村劉氏家族,築寨牆,建炮樓,購刀槍,聘師爺,他們習武術,練雜技,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以防匪患。為安全起見,每到秋收過後,劉樓周邊的苗莊,馮莊等村的村民們,帶著他們的牛羊,糧食等貴重物品來到劉樓村,與劉氏家族一起生活,習武練藝,從此劉樓雜技才得以更好的完善和發展。歷經八百多年的代代傳承,劉樓村的雜技藝術愈加精湛,門類愈加齊全,古老的民間文化在新的時代散發出熠熠光輝。
4、將軍廟傳奇
明萬曆二十五年,河衍古虞,在黃堌堤(今喬集鄉大朱寨)決口,一時洪水肆虐,一泄千里,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幾個省淹沒。為堵黃河堌堤決口,地方官吏征十八萬農夫肩挑背扛,堆土填石,卻是無濟於事。危難之時,一仙鶴翩然飛來,鳴叫道:“想叫水不淌,要靠喝與擋。”地方官遂傳令,沿河敲鼓打鑼吶喊:“誰姓郝?誰姓黨?”即有寧陽集(現喬集鄉)郝氏、劉家集(現劉集鄉)黨氏兩名青年壯漢挺身而出。二人躍入水中,帶領當地民眾英勇抗洪,堵住了決口,治理了水患,兩位義士也英勇犧牲。當地百姓為紀念兩位獻身義士,為其修廟塑像,其廟宇就是現在喬集鄉境內的將軍廟。
歷史是人民寫就的,更是英雄濃墨書寫的。時過境遷,兩位英雄高大的身影已隨這涓涓的洪河水,融入了歷史的浪潮,幻化成了老輩人口中的傳奇和廟堂後面的兩尊塑像,可這種戰天鬥地的抗洪精神,依然受到世人的頌揚。
鄉鎮特產
1、喬集燒牛肉
虞城縣喬集劉家正宗燒牛肉,產於虞城縣喬集鄉喬南村。是豫東傳統名吃。光緒年間,寧陽集村民劉殿卿迫於生計,以加工、銷售燒牛肉為生,在寧陽集東邊的大橋上售賣,由於做得紅燒牛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常常供不應求。後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喬集燒牛肉二代傳承人劉金穩推著獨輪車到商丘火車站售賣。百年來,喬集燒牛肉因戰爭、政策等原因飽償風雨,幾度興衰。作為傳統名吃,傳統技藝,影響深遠,在豫東、皖北、魯西南,以及蘇北等地享有盛名。
喬集劉家正宗燒牛肉呈醬紫色,肉質細嫩、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補氣補虛、養血安神、益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效,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一般人群均可使用,更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穩、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由於其加工的牛大都來個體飼養,吃的草無污染,不加任何飼料,符合當前人們提倡的綠色環保的飲食衛生標準。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滋補健身之功效。
1984至1994年連續十一年被商丘地區工商物價局評為商丘地區個體飲食風味小吃優質名牌、1984年劉玉潔(商丘市地委書記)為喬集燒牛肉題字、2000年喬集燒牛肉榮獲全國鄉鎮企業經貿洽談暨產品展銷會金杯獎、喬集燒牛肉一直以家庭作坊式製作。在喬集鄉周圍數十里內加工牛肉的有十多家,但喬集劉家正宗燒牛肉最好,遠銷北京、上海等數千里,最受消費者歡迎。
2、喬集紅富士蘋果
喬集鄉是一個農業鄉,傳統的種植模式嚴重製約著喬集鄉經濟的發展,喬集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林果業,現已形成3萬畝的蘋果種植區域。喬集蘋果色艷,個大,皮薄,味甜,深受周邊省市廣大顧客的喜愛,加之鄉里對果農進行了電子商務的培訓,村民們開起了網店,使得喬集鄉的蘋果遠銷全國。2015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全國優質蘋果基地百強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省造林綠化十佳鄉”,喬集蘋果現已申報地理標誌並獲批。
近年來,在原有2.2萬畝優質蘋果種植的基礎上,喬集鄉還在黃河灘區著力發展水蜜桃、梨、葡萄、杏等綠色雜果的種植,鼓勵民眾進行庭院種植,逐漸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色的庭院經濟。
3、大朱寨香椿
大朱寨香椿歷史悠久,因良好的自然條件,和黃河灘區特有的土壤結構,使得喬集鄉大朱寨村的香椿尤為鮮嫩,味濃;明清時期成為皇宮貢品,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以及鈣、磷、鉀、鈉等成份,營養價值豐富,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潤滑肌膚的作用,深受周邊民眾的喜愛。
4、喬集豆腐卷
朱寨豆腐卷採用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具有勁道香純的特點,是喬集一道傳統美食。
5、喬集純紅薯粉條
喬集純紅薯粉條其口味特好,吃起來爽口,有粘感,久煮不爛,但也不會出現煮不熟的感覺,真正百吃不膩,多吃有益身心健康。
概況
歷史沿革
自然特徵
小城鎮建設
區域經濟狀況
1、農業
2、工業
3、服務業
旅遊景點
1、漢梁文化
2、故道文化
3、雜技文化
4、將軍廟傳奇
鄉鎮特產
1、喬集燒牛肉
2、喬集紅富士蘋果
3、大朱寨香椿
4、喬集豆腐卷
5、喬集純紅薯粉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