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莊行政村

大喬莊行政村隸屬於東明集鎮,位於東明縣城西南20公里、東明集鎮政府駐地西南6公里處,東鄰小井鄉李崗村,西與大井村毗鄰,南與後陳寨接壤,全村159戶,705人,耕地1053畝。

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東明縣城西南20公里
  • 人口:705人
  • 耕地:1053畝
  • 戶數:159戶
歷史記載,先進事跡,經濟情況,

歷史記載

據該村《喬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喬氏三兄弟從洪洞縣東遷,老五落戶長垣東南喬堤,老六落戶長垣南龍箱,老七名七政遷長垣東50里落戶,後因交通不便,再遷村東二里李崗,不久,又搬至李崗西二里臨南北驛道安村,村名姬家莊(喬氏源於姬姓,故名),後演變為大喬莊。”
該村1911年屬東明第六鄉(東明集),1944年屬東明第五區,1952年屬東明五區袁長營鄉,1956年屬東明集鄉,1958年屬東明集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屬東明集鎮至今。
該村現住有喬、代兩姓。喬姓,現有147戶664人,代姓,從大屯鎮東夏營村遷入,現有12戶41人。另解放以後,該村喬連田等11戶11人遷湖北,喬五美等9戶18人遷東北,代發群等6戶17人遷往新疆,喬自東等2戶支邊甘南。
該村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即成立了兒童團。12歲的喬雨林在黃莊村給表姐張長海家放羊時,黃莊村成立兒童團,讓其參加,他回村後就在本村成立了兒童團,自己任團長。後又成立了槍班,農會班長喬留印,喬連田,老會首喬喜良。當時,共產黨、國民黨、日偽三方在此處“拉鋸”,鬥爭十分激烈。因村民喬嘉戶被偽軍毒打逃跑,四個排頭(村幹部成員)被抓走三個,喬雨林年紀小沒被抓,就在村里主持工作。一天,抗聯隊員王廣雨、李正典來村里籌糧支援抗聯去蘭考扒鐵路,還沒出村,國民黨便衣隊幾十人就進村里抓人。喬雨林忙把他二人鎖到村公所倉庫內,任便衣隊怎樣嚇唬都沒說實情。當時正值伏天,便衣隊個個熱得滿頭大汗,吼著讓喬雨林給弄水喝,喬雨林立即想到引開敵人,就討好地向便衣隊隊長說:“村東地有塊好西瓜,咱到地里吃西瓜吧!”結果幾十個便衣隊員便一窩蜂向東地竄去,走了不遠,喬雨林惦記著鎖在屋裡的兩個抗聯人員,就對便衣隊長說忘了拿刀,要回去找把刀來。隊長看他是小孩子也沒大在意,就讓他回去了。喬雨林乘機趕緊將兩人放走,喬雨林智救抗聯戰士的事跡,至今還在村民中流傳。

先進事跡

處於複雜鬥爭旋渦中的大喬莊,可說是英傑輩出。村民喬水安,1938年參加革命,為東垣縣八路軍武裝偵察員,他疾惡如仇,機警善戰,當時日偽軍好趁集會去搶劫財物,喬水安即經常在張表屯、大辛莊“炸會”。他化裝成趕會人,把手槍、手榴彈藏在菜籃子裡,找準機會,或放槍,或甩出手榴彈,把正在搶劫的敵偽軍嚇跑,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偵察員,他常單獨截擊敵偽散兵或偷襲敵營,而且槍法極準,使敵人聞風喪膽。據說黃莊崗樓上的鬼子一聽說喬大爺要過就立即把燈吹滅。一次,他在新興集北邊某村執行任務,有十幾個偽軍從村邊路過,他見漢奸就紅了眼,一個手榴彈過去炸死了幾個偽軍,殘餘偽軍見只他一人,就死命追趕,喬水安遂躲進一家紅薯窖里,漢奸不敢下去抓人,就用柴草堵上窖口放火,喬水安被濃煙燻死,敵人又把他的頭顱割下掛到新興集示眾三天。村民喬雪田,八路軍老六營戰士,他個子低又瘦弱,參軍時沒被吸收,見他意志堅決,準他隨隊,只發給4顆手榴彈不發給槍。在攻打柳園子時,他用四顆手榴彈繳了七、八支槍,立了大功,被準入伍。他善摸據點,偷襲敵營,而在多次戰鬥中,又衝鋒在前。喬計田、喬來田,1944年同時參軍,1946年犧牲於大劉寨戰鬥中。大喬莊人經常掩護紅區人員到白區工作,護送傷病員無數,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做出巨大貢獻。
由於喬莊村小,位置又偏僻,故教育比較落後,但其武術及民間文娛活動相當出色。清乾隆年間,村裡有少林佛漢拳武術館,武術師喬默然,外號喬老黑,名聲頗著,弟子很多。當時,東明長垣一帶經常鬧水災,喬默然就到開封東杜良一帶打短工,因武藝高強,受聘在杜良開了個拳場,抽空往開封相國寺送水。當地地頭蛇想敲他竹槓,一次他去送水,幾個大漢尾隨找茬,隨即雙方交手,因他推著裝水的車子,需顧桶護車,打架不方便,他手拿點棍(推車時用來支車作臨時休息用的棍子)打一陣走一陣,一直打到開封宋門裡。眾人見他武藝高強,沒占到便宜,遂問:“你是何人?”答曰:“喬老黑!”領頭人聽說,甩了傢伙,倒頭跪倒:“不知師傅大駕,萬望恕罪!”喬老黑獨闖開封被傳為佳話。
該村解放前有大平調玩會班,十多人組成。主演大黑臉喬尚榮,聲若洪鐘,外號八里瓮。大紅臉喬喜田,音質清脆,遠近聞名,五十年代中期解散。該村還成立過花棍隊、高蹺隊、秧歌隊等,其中花棍有幾代傳人,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三代傳人喬電功還為東明集鎮培訓過花棍隊,為活躍本地文化生活作出了貢獻。

經濟情況

大喬莊村清末民初戰爭不斷,自然災害頻仍,村民生活極其貧困,好多家都以乞討為生,有的甚至賣兒賣女。土地改革後,耕者有其田,村民生產生活明顯好轉。1955年農業合作化以後,抗災害能力增強,民眾幹勁十足,農業生產出現大發展的勢頭。1958年以後的幾年中,浮誇風及一平二調等損傷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下降,農民生活又陷入了新的貧困。但是,就是在那樣物資匱乏、生活艱苦的年代,整勞力乾一天活,記10分工分,合人民幣不過1 角多,但人們的團隊精神思想堅定,學雷鋒,比愚公,深翻土地,挖溝修渠,改良土壤,推水抗旱,為以後農業的發展鋪路奠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春風給大喬莊人帶來了生機。1994年,為解決村北大面積土地澆地問題,村民們連夜奮戰,各自在責任田打壓水井,不到一個月,全村打井150眼,同時完成了抗旱搶種任務。村里又打機井30多眼,添置了噴灌機械,水利條件改善,糧食產量逐年上升。爾後,又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改麥秋兩季收為麥套西瓜、套棉花(花生)的三到四茬收,土地效益成倍增長,農民收入大增,農民購買力顯著提高。現全村擁有拖拉機89台,三輪車98輛,機車41輛,挖土機、小轎車也開到了大喬莊。相信大喬莊人會奮發圖強,與時俱進,乘黨的惠農政策之東風把家園建設得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