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克魯克香克

喬治·克魯克香克

英國畫家、漫畫家、插圖畫家,以畫政治諷刺連環漫畫開始繪畫生涯,後為時事書刊和兒童讀物作插圖。童年即幫助父親作畫,1811年為《鞭撻月刊》作政治漫畫,直到1816年。嗣後十年則辛辣諷刺托利黨和輝格黨的政策乃至他自己的友人和合作者霍恩(William Hone)所代表的激進派。諷刺的對象包括國外的戰爭、英格蘭的敵人、宮廷、政府、教會、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1820年起開始從事書籍插圖。由他畫插圖的書籍估計在850種以上。他還是最早為兒童讀物繪製幽默、生動插圖的畫家之一。他為狄更斯的《特寫集》(1836~1837)和《孤雛淚》(1838)所作的插圖最為有名。他著有叢刊《連環畫手冊》(1835~1853)。1840年代末,他宣傳戒酒,為此作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治·克魯克香克
  • 外文名:George Cruikshank
  • 出生日期:1792
  • 逝世日期:1878年
簡介,生平,

簡介

喬治·克魯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1792-1878年),英國插畫家漫畫家。他為許多圖書創作了蝕刻或雕刻插畫,包括狄更斯的《博茲素描》和《霧都孤兒》。他的許多漫畫和卡通都是諷刺當時政治發展、道德和社會風俗的。他的兩個蝕刻系列插畫《瓶子》(1847年)和《醉酒的孩子》(1848年)強烈的表達了他對醉酒的不贊同。

生平

克魯克香克出生於倫敦,其父為著名漫畫家。自學成才,他到15歲時開始為兒童讀物畫插畫,像《禍害》與《流星》,同時還編輯雜誌。其中主要作品是《滑稽年鑑》[The Comic Almanack (1835–1853) ]與《公共馬車》Omnibus (1842)。
喬治·克魯克香克被認為是英國十九世紀最出色的插畫畫家,有關他的藝術出版物從他去世起就連續不斷。他是倍受全世界學習藝術的學生所尊敬的插畫開拓者,也一直是眾多藝術展覽的焦點。
1792年9月27日,這位為插畫而生的天才出生在倫敦的一個藝術家庭。他的祖父就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他的父親Isaac Cruikshank繼承了水彩畫家的職業,並且也少量嘗試了當時剛剛興起的諷刺漫畫的繪製工作。喬治·克魯克香克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可以說他小時候的玩具就是父親繪畫時所用的塗料。這一切怎么能不讓他耳濡目染到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呢?
喬治·克魯克香克的哥哥也是一個不錯的畫家,水平大概和他們的父親相當;但相比之下喬治·克魯克香克卻擁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觀察力和幽默感,再加上他總能從別人的畫作中學習經驗,這使得他然沒有受過什麼系統的職業訓練,但馬上就把握了繪畫的真諦。
喬治·克魯克香克最早被知道的畫作是1799年繪製的一些人物草圖,那時他還只有7歲。而當他到15歲時,他的作品已經相當突出了。他的第一份帶薪水的工作是給孩子們的書配置插圖,他也是第一位在兒童書插圖方面有重要貢獻的漫畫家。後來,他憑藉一些為劇場表演而做的背景設計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注意。當時許多著名的諷刺漫畫家,比如Gillray、Rowlandson、Alken、Heath以及 Dighton都對他讚賞有加,其中Gillray是喬治·克魯克香克年輕時的偶像,也是他一直學習並努力趕超的目標。
喬治·克魯克香克六十年的繪畫生涯的起點並不是人們最熟知他的插畫。像很多青年漫畫家一樣,他最先涉足的也是最能表達個人思想、距離社會最近的諷刺漫畫。
1811年到1816年,他在期刊《The Scourge》上發表了一系列政治諷刺畫,這使得他名聲大噪。由於這些作品中所展現的針砭時弊的個性,他甚至被稱為新賀加斯。他攻擊皇室和政治領導人們的政治諷刺畫,還讓他在1820年的時候收到了一份來自皇室的賄賂鈔票,價值100英鎊,皇室希望他不再發表任何關於國王喬治四世不道德的諷刺畫,可見其作品的影響力。
喬治·克魯克香克還被認為是新聞漫畫的創始人。雖然Gillray等人也多多少少在這一領域有所涉足,但喬治·克魯克香克的畫是第一次以報紙專欄的形式出現的。他同時擁有記者的敏銳嗅覺和冒險家那不計後果的冒險精神。他穿梭於英國的大街小巷,用他手中的畫筆把人們一張張面孔記錄下來,然後這些面孔就出現在第二天的報紙上了。
1818年,他參加了由激進派書商William Hone領導的反對抑制言論自由法案的運動中。兩個人聯手出版了《The Political House that Jack Built》,其中有12幅圖出自喬治·克魯克香克之手。這本宣傳冊在幾個月內就賣到了10萬份。後來,兩個人又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合作,包括1819年出版的《The Queen's Matrimonial Ladder》和1820年出版的《The Man in the Moon》。1821年,兩個人創辦了一家諷刺性的報紙《A Slap at Slop》,“Slop”是Hone給以前一位激進分子但後來轉變為保守主義分子的John Stoddart的別稱。這份報紙發表了26幅木版畫,其中也包括一些以“彼得盧慘案”為主題的作品。
說到“彼得盧慘案”,這是對年輕的喬治·克魯克香克影響很大的一個政治事件,所以我們不得不略加說明。這是發生在1819年8月16日英國曼徹斯特聖彼得廣場的一個屠殺事件。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英國的底層人民陷入了長期的饑荒和失業狀態中。到了1819年,窘困的經濟環境加上英格蘭北部地區選舉權的不公平安排導致了政治上激進主義的誕生。作為呼應,曼徹斯特愛國聯盟在激進分子Henry Hunt的領導下,為改革投票權在聖彼得廣場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集會活動。然而這次集會開始沒過多久,就受到政府軍事力量的鎮壓,導致1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彼得盧慘案”的名稱,就是由慘案發生地聖彼得廣場和四年以前“滑鐵盧之戰”的兩個名字合二為一而成的。
喬治·克魯克香克為“彼得盧慘案”繪製的《Massacre at St. Peter's》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這一事件使得喬治·克魯克香克失去了原先那種強烈的政治信仰,因為同賀加斯一樣,他在是一個藝術家的同時,也是一個倫理學家。他在為政府無視生命釀造慘案感到憤怒的同時,也為激進分子過於激進的舉動導致犧牲而感到悲涼。
喬治·克魯克香克
自那以後,他也開始為反激進派的保守主義書商George Humphrey創作一些作品。包括《Death and Liberty》和《The Female Reformers of Blackburn》,前者是對激進派修改英國憲法危險的警示,後者則是攻擊女性參與政治。他還創作了一幅漫畫提醒人們注意法國式大革命的威脅。
或許是出於對政治方向的迷惑與失去信心,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喬治·克魯克香克逐漸將重心轉向插畫領域。他在期刊上發表的諷刺畫一直延續到1825年左右,此後的政治諷刺畫都是零星而作了。事實上他的這一轉變是非常符合時宜的,因為從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開始以後,大部分的諷刺藝術都不在流行了。
1836年他遇到了Charles Dickens,這是他在插畫事業上一個重要的合作者。他為Dickens的兩本書繪製插畫,《Sketches by Boz》(1836)和《Oliver Twist》(1838),後者奠定了他在插畫領域的歷史地位。他還為Dickens主編的雜誌《Bentley's Miscellany》作畫。雖然後來兩人因創作問題而經常吵架,喬治·克魯克香克總想教Dickens如何進行文字創作,兩人也因此而分道揚鑣,但正是這兩個人的合作才讓插畫在英國19世紀的藝術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標記。
喬治·克魯克香克
喬治·克魯克香克插畫的最大特點是對人物表情、動作的傳神捕捉。這和他早期多年從事諷刺畫的繪製有關。當更多的插畫是在描繪一個場景的時候,他的插畫描繪出了一個情態;當更多的漫畫是在追求一種美麗的靜態的時候,他的插畫在追求一種凝固的動感。他的插畫,會讓讀者的眼睛緊緊停留在人物的五官和四肢上,久久品味著那種種神情背後的滋味。他對人間百態的捕捉異常準確,再加上諷刺漫畫家特有的幽默感,正像他的一個崇拜者,也是他的好朋友Thackeray在威斯特敏斯特評論上所寫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George Cruikshank從來沒有過笑容,但是他的作品卻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能讓看到它們的人露出笑容。”
他很少畫特別超現實的東西,即使故事文本本身是超現實的,他的插畫也給人仿若真實的感覺,這和其他插畫家對幻想異景的渴求是完全不同的。他的靈感來自於社會無處不在的角落,戰爭、英國的敵人(他是一個十足的愛國主義者)、軍營、法院、議院、教堂、上流社會、中下階層、名人軼事、普通百姓的幽默等等,正是因為他平時總是在對這些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寫生,所以他的插畫也永遠保存著這樣一種難能可貴的真實之感。
喬治·克魯克香克
在喬治·克魯克香克的中年和晚年階段,還有兩件事不得不提一下。一個是在19世紀40年代的時候,他成為了戒酒運動的積極宣傳者,出版了一系列漫畫作品。這可能和他的父親在1811年死於酒精中毒有關。另一個是他在64歲的時候還進入一個學院學習油畫,只不過他在油畫領域並沒有太多的成就,除了他在1860年到1863年間創作的著名的油畫作品《酒神崇拜》。
儘管喬治·克魯克香克有15000幅的作品,但他最後還是不得不依靠朋友的救濟生活,晚年的他也只是靠一點點養老金勉強度日。
1878年2月1日,喬治·克魯克香克與世長辭。他去世時,PUNCH雜誌發表訃告的開頭是“英格蘭因為失去了這樣一位天才而變得貧瘠。”他的遺體保存在聖保羅大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