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喬山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境最北部,距縣城25公里,東西長13.7公里,南北最寬處6公里。北與麟遊縣以四嘴山為界,南至喬山南麓的天度、南陽、黃堆3個鄉沿山地區,東鄰永壽縣店頭鎮地界,西連岐山縣京當鄉北部。面積約14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19.8%。
主要山峰
喬山主峰瓦罐嶺。海拔1579.8米,長寬各2公里。峰頂西南東北走向,山樑呈雁列狀分布,山頂系層層青石,山腰天然牧草,山腳人工林木。山溝多呈V形,切割深度200~300米,自然形成梁溝相間形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基岩裸露,緩坡為石灰岩風化殘積土覆蓋,厚度0.5米左右。局部有風化岩溶,厚度0.5~1.0米,其餘大部分為黃土覆蓋。清代進士劉承纓《瓦罐嶺》詩:“吳雙路近五六堆,縹緲中天翠黛開,為少八峰非楚岫,因多一島不蓬萊。紫竹時吐林中秀,紅藥多從石上栽,近有法僧新構宇,朝間驅虎夜驅雷”。
明月山:又名鳳泉山,俗稱中觀山(今南陽鄉),山壑有清風洞。古時山上建有淨光寺和集仙觀,已廢。
龍泉山:位於明月山之西,俗稱西觀山(今黃堆鄉)。隋時山上建有龍泉寺,已廢。寺中有隋時舍利塔銘一方,今存縣博物館。
馬泉山:位於明月山之東,俗稱東觀山(天度鄉)。
梁山:位於馬泉山東,與永壽縣交界。周太王遷岐逾此山。
明月、龍泉、馬泉、梁山均屬喬山南脈,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四郎山:因山頂有四郎廟而名。海拔1350米,由西向東延伸,長1公里,寬0.5公里。
四嘴山:本縣與麟遊縣界山,古稱吳雙山。清河州訓導劉涇《四嘴山》詩:“何事崇岡斷復連,峰巒嵐氣逼長天。危嶺高下如聯袂,運岫參差效比肩。遙指層巒朝斗宿,仙著飛閣繞雲煙,蠶叢邇日無人到,惟有仙人任往還。”
火石山:亦為扶麟界山。
四郎、四嘴、火石山和姜家嶺、劉家梁等,均屬里山,海拔1079.4~1450米。一般坡度30°~60°。梁峁坡表層系石塊、石片、石粒和土粒組成,低凹緩坡系紅土、料礓紅土、石渣土、碳酸鹽褐土組成。
自然環境
地貌特點
喬山山區系千山余脈,呈雁列狀向東延伸。境內地形起伏,嶺谷相間,溝深坡陡,有大小溝道283條,總長288.7公里。溝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96公里;地面坡26°43′,水土流失嚴重。境內河流5條,以瓦罐嶺到劉家梁為分水嶺,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溝、黑溝、紀家溝3條,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條,水量均少而多變。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據史料記載,境內歷史上多次發生冷暖變化,變幅一般不大。一年內,因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春季,熱帶暖濕氣流北進,氣溫迅速回升,降水明顯增多。但易受極地冷氣團南下影響,升溫快而不穩,晝夜溫差大,多寒潮、霜凍、大風等,春旱時有發生。夏季,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影響,天氣炎熱,多雷陣雨和大風。雨量分布極不均,常發生程度不同的夏旱和伏旱。秋季,隨著大陸冷氣團的加強而南壓,迫使副熱帶高氣壓東退,暖濕氣流和乾冷氣流相互交替,降溫快,多連陰雨。冬季,受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氣候寒冷且乾燥,氣溫最低,雨雪稀少。氣候基本特點:四季分明,冬長秋短,光熱豐富,雨熱相伴,雨量較少,夏熱冬寒。
土壤:低山丘陵區,主要是在石灰岩、頁岩、片岩和砂岩上發育的山地石渣土等自然土壤;其次是二色土、紅土和黃墡土。縣北部低山丘陵區全屬流失範圍,既不保土又不保水,年均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2702噸,年輸沙量39.8萬噸。
植被:3000年前,喬山地域大部分為原始森林。周族遷居邑地後,大量砍伐森林,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至近代,除野河山區殘留少量次生灌木林外,原有天然林木植被不復存在。清末至民國間,北部山區成為流民逃荒避難之地,他們盲目毀林開荒農耕,殘存林木破壞嚴重,整個山區盡成荒山禿嶺,水土流失隨之加劇。川、塬樹木亦大減,生態失去平衡,形成惡性循環,影響農業生產。
1960年,建立縣野河林場。隨後10餘年間,山區和沿山區先後辦起林場,大力營造林木。1970年後,各地區積極建設農田林網和“四旁”零星植樹,植被增加,水土流失減輕。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七星河,又名畤溝河,黃堆杜城一帶亦稱三岔河,屬渭河三級支流。發源於縣境北部喬山南麓西觀山的龍泉寺,自北而南,經黃堆、法門、城關入河。全長21公里,流域面積142平方公里。常流量不足1秒立方米,年總徑流量256萬立方米,全被水庫節節攔蓄。該河形成久遠。據沿河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證,古人為取水方便,瀕水而居,表明七星河早已有水。
美水河,亦名美陽河。屬渭河三級支流,發源於喬山石槽澗,集水匯流,由西南而東,經黃堆、南陽、法門、建和與太川水合流,南至浪店入河。全長30.4公里,流域面積235平方公里。常流量0.02秒立方米,年總徑流量77萬立方米,被太川、信邑水庫攔蓄,下游滲流量極少。
地下水
北至喬山南麓,南至法門、建和、召公3個鄉(鎮)政府以北。區內有七星河、美水河自北而南穿過。大氣降水和地表河流、灌溉入滲均補給地下水。潛水埋藏10~45米,含水層為黃土狀亞粘土含鈣質結核。洪積扇前緣潛水豐富,中部次之,後緣較差。淺層承壓水頂板埋藏深度100~130米。含水層岩性為洪積、沖積相沉積的中更新世、下更新世的亞粘土含礫卵石及礫卵石含亞粘土層。200米以上可見到2~3個含水層,單層厚度8~12米,承壓水主要受山區地下水補給,含水層水量較差,開採類型為潛水,單井出水量每小時15~60立方米,年可開採量2146.43萬立方米。
礦藏資源
下古生代地層盛產灰岩,儲量約15億立方米,碳酸鈣含量50%以上,現正大量開採。按品質分作水泥、白灰、七〇砂、大理石原料,年開採量3~5萬立方米,除滿足本縣需要外,還供應外地。大理石儲量320萬立方米,按顏色、花紋、組成、結構分,有26個品種,計有漢白玉、墨玉、玫瑰紅、鴨蛋青、提花黑等。
生物資源
低山丘陵區除人工林外,僅有灌木林8348畝,主要分布大嶺以北,覆蓋度70~80%,大嶺以南受墾植、樵採影響較大,自然植被稀疏,覆蓋度在30%以下,天然生長的喬灌樹種有櫟類、山陽和少量的側柏。灌木有黃薔薇、馬蹄針、酸棗、山桃、山杏、棒子、胡枝、荊條。人工栽培的主要是刺槐和油松。喬山山區有300畝以上的天然草場9處,總面積3534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30041畝。山前旱區有小塊草坡956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