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山底村

侯馬市上馬鄉喬山底村,位於澮河以南。北與喬村隔河相望,西北與崖上村相鄰,?>東南有大運公路沿村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喬山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侯馬市上馬鄉
  • 人口:1111口人(2000)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關於喬山底村名的來歷,要從喬山底村三個堡子說起。喬山底村有西堡、中堡、東堡三個堡子。西堡以郭姓人家居住為早;中堡早期主要有衛、劉、李三姓人家。說到中堡,村裡有一句順口溜:“衛半村、劉家巷、剩下李字一個角”,這是三姓人家多少的寫照;東堡以韓姓人家為主。西堡郭家來自喬村,中堡衛家來自大南莊村,東堡韓家來自絳縣。三個堡子形成時間以西堡為早,中堡次之,東堡較晚。很早以前,喬村郭姓人家在澮河以南有耕地,為了過澮河種地方便,在河南岸建起了居住點,後形成堡子。因堡子位於紫金山下,且郭家是從喬村遷居而來,則稱名為喬山底。

景觀

喬山底西堡郭彥祥先生說,他家年年清明節要到喬村上墳掃墓,這即是喬山底村名成因的一個佐證。
說起喬山底村的城牆和形狀,村里人還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單家營刀(指切菜刀,刀把形)崖上的案(指面案,長方形),喬山底的桿杖(東西長,形如桿麵杖),金沙的罐(圓形)”。這是喬山底等村形早期的寫照。

歷史

清光緒年間,該村屬曲沃縣張喬里,稱山底;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三區,稱喬山底,時有64戶,男159丁,女151口,2000年,喬山底有265戶,1111口人,耕地107.98公頃,人均收入2886元。
清朝年間,喬山底人韓國禎,字題臣。疏財仗義,新友鄰裡間有求助者,無不慷慨資助。在本村設會課所,讓鄰村的兒童與己子與起寫文章,他親自修改指教,使不少學子成名。光緒丁丑大災,與其兄韓國標(曾任大理寺寺丞)捐米出糧,救濟村人,並修橋補路,方便行人。
1989年12月4日,省考古工作者在喬山底村北的斷崖上,發掘出4個新石器時代的糧倉。倉底有成堆的已炭化了的穀粒。在2號倉側上部,同時發掘出夏朝的陶窯遺蹟。
喬山底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發展運輸業、服裝加工業等,實施噴灌工程,使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村經濟不斷發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