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下轄村)

喬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下轄村)

清康熙年間,喬姓先祖喬財廣由“小雲南”遷來此地安村居住,以姓命名喬家村。 喬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朱吳鎮東部,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耕地面積25.3公頃,屬於山區。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喬家村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下轄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朱吳鎮
  • 地理位置:海陽市東北部、朱吳鎮東部
  • 面積:耕地面積25.3公頃
  • 人口:67戶,207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喬姓先祖喬財廣由“小雲南”遷來此地安村居住,以姓命名喬家村。 喬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朱吳鎮東部,地處東經121°09′,北緯36°55′。村西有一條由黑崮南山流入高家的河流。南鄰黑崮村,北望南河東村,西連清泉莊、吳家溝村,東接冷家村。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耕地面積25.3公頃,屬於山區。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農作物。 2002年,全村有67戶,207人,全為喬姓,均屬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後,組織婦女識字,上夜校,到1984年,全部掃除文盲。改革開放後,適齡兒童全部入學。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7名;有國中生30名,高中生15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民吃不飽穿不暖。解放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260公斤,溫飽基本解決。2002年,人均糧食380公斤,全村有三輪車6部,機車10部,電話30部,電視機60台,電冰櫃7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住房破舊不堪,以草房為主。解放後,生活水平提高,新建房200餘間,舊草房也進行了翻新,大部分住戶蓋上新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6平方米。2008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18名,同時村內基本已經實現全村無文盲。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中共高家區委書記王洪財來村,發展喬文全入黨。1949年2月,高家區幹部王守雲在本村建立中共喬家村黨小組,喬文全任組長。1954年2月 高家區區長蔣俊興領導建立喬家村黨支部,喬德順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喬德仙、喬德廷、喬進吉、喬進忠、喬進勝、喬慶。2002年,全村有黨員16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3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青年等民眾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喬文起、喬廷義、喬文都、喬德順、喬德俊、喬德仙、喬文學、喬文基、喬進忠、喬文祥、喬進川、喬德亭、喬進太、喬君堂、喬仁國、喬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